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年間的「草根詩人」王肇基,為啥弄丟了性命?

乾隆年間的「草根詩人」王肇基,為啥弄丟了性命?

乾隆年間的「草根詩人」王肇基,為啥弄丟了性命?

乾隆年間的「草根詩人」王肇基,為啥弄丟了性命?

在中國人的生活里,「表忠心」曾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千百年來,總有一尊被稱為「皇帝」的神,高踞在芸芸眾生的頭頂,主宰著他們的命運。人們要想獲得安寧,就必須不停地向這尊神頂禮膜拜唱讚歌,表示自己對神的忠心。最近的一次「表忠心」,出現在若干年前荒唐的十年浩劫中,「早請示、晚彙報」,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把國人折騰得夠嗆。所謂「表忠心」,無非是把靈魂賣給一個象徵著「偉大」的神話,以換取自己的人身安全。當然,事情往往也會出現例外,想以靈魂換安全,有時換來的卻是危險,有清一朝就是這樣一個朝代。譬如,乾隆年間的「草根詩人」王肇基,就在「表忠心」這件事情上發生了意外,糊裡糊塗地把卿卿的性命給「表」丟了。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秋,山西巡撫阿思哈向乾隆皇帝打了個報告,說從直隸移居山西介休縣(隸屬汾州)的王肇基,跑到汾州府同知圖桑阿的衙門,呈獻了一批恭賀皇太后萬壽無疆的詩聯,但這些詩聯文筆不太好,除了「語句錯雜無倫」外,還有若干「毀謗聖賢,狂妄悖逆」的地方,像是一個神經病寫的。

恰好此前不久,有人假冒工部尚書孫嘉淦的名義,寫了一封炮轟乾隆種種罪狀的萬言書,在全國各地廣為傳抄(史稱「偽孫嘉淦奏稿案」),乾隆正氣得頭昏腦漲。所以,他一接到阿思哈的報告,就立馬作出批示,責令山西地方官員提高政治敏銳性,徹查王肇基其人其事,看他和「山寨孫嘉淦」是不是一夥的。

阿思哈接到皇帝的最高指示後,當然不敢掉以輕心,立刻動用一切刑訊逼供手段,很快就把事情查了個水落石出。至於王肇基的詩聯具體寫了些什麼,是不是真的的「錯雜無倫」,現己無從稽考。但從《清代文字獄檔》收錄的相關奏摺和諭旨來看,案件的來龍去脈還是很清晰的。據王肇基供稱:「我獻詩恭祝皇太后萬壽,不過盡我小民之心,欲求皇上喜歡的意思,並無別事」,「如今是堯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訕謗,實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帝用我,故此將心裡想著的事寫成一篇來呈獻的,至於論那孔孟、程朱的話亦不過要顯我才學的意思」。在王肇基「表忠心」的文章中,除了有歌功頌德的獻媚詩聯外,還有他對時局發表的一些看法。據他交待,他的時事知識「都是他在各處當長隨時,從京報上看來的」,或是「說閑話聽來的」,「只求代我進了此書,我就有官做」。由此可見,王肇基並非冒牌孫嘉淦的「黨羽」,純粹是一個向當局「表忠心」求晉身的「民間詩人」,充其量是一個想通過「歌德文學」謀個一官半職,過一把官癮的「投機分子」。其實,乾隆在南巡期間,曾經多次指示有關部門組織「進獻詩賦」的讀書人參加考試,授予官職,譬如:戴逸、李文海等人就是如此(《清通鑒》記載)。那麼,王肇基所做的「官夢」,說到底,仍然屬於積極響應皇帝號召「進獻詩賦」的「表忠心」之舉。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王肇基的「表忠心」行為,不但沒有受到當局的讚許,反而招來了殺身之禍。阿思哈在上呈乾隆的奏摺中寫道:「查其詩聯字句雖屬俚鄙不堪,尚有頌揚之意,至續後所敘妄議國家事務,指斥文武大臣,毀謗聖賢,肆其狂吠,悖謬之極。」「據此囈語胡供妄想做官形狀,及詩字內錯亂無文,語多荒誕,似屬病患瘋癲之人,但借名獻詩逞其狂悖,罪不容逭。」乾隆看過奏摺後,寫了一句硃批:「知道了,竟是瘋人而己。」隨即又下了一道諭旨,傳諭阿思哈將王肇基「立斃杖下,俾愚眾知所炯戒。」原來乾隆殺王肇基的邏輯就是:就算他是個瘋子,也要立刻杖斃他,這是給那些「借名獻詩逞其狂悖」的愚民一個警戒。這就叫「殺一儆百」或是俗話說的「殺雞給猴子看」。

順便說一句,現在有那麼一些人,言必稱「盛世」,左一個「康乾盛世」,右一個「乾隆大帝」。草民實在想不明白,一個鉗制輿論,鎮壓民意,「文字獄」層出不窮,連「表忠心」都會表丟了性命,甚至連瘋子都會不放過的世道,難道就真的可以稱之為「盛世」嗎?難道就真的那麼值得嚮往和頌揚嗎?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性格決定命運:章惇比王安石更執拗
四夷賓服:漢和帝究竟是個怎樣的皇帝?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