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食客馮諼:古代聰明的討債方法,既得錢又得仁義

食客馮諼:古代聰明的討債方法,既得錢又得仁義

孟嘗君名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首,其餘三位是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公子的共同愛好,是把社會上閑散的士人,包括各國有能力的逃犯都包養起來,時稱養士。開養士風氣的是孟嘗君,被養的士人則叫食客,馮諼就是其中之一。

馮諼是穿著一雙草鞋空手而來,孟嘗君照例親自接待。孟嘗君問:先生遠道而來,有什麼要教導田文的嗎?意思很清楚,是問馮諼有什麼本事。馮諼卻回答:君上好客,在下又窮,因此前來投靠。這意思也很清楚,本人什麼能耐都沒有,就是來混飯吃的。於是孟嘗君安排他住在傳舍(下等宿舍)

數天後,孟嘗君向管事問馮諼的狀況。管事說:他太窮了,每天都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孟嘗君就讓馮諼搬到幸舍(中等宿舍)。馮諼依然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坐」。孟嘗君又讓馮諼住到代舍(上等宿舍)。

誰知馮諼並不領情,還是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無以養家」。這未免有點過分了,孟嘗君心裡很不高興,不過,還是資助其家,而馮諼從此不再唱牢騷歌了。

一年後,孟嘗君出現財政困難,需要有人去他的封地薛邑處理債務。薛邑的人大多很窮,這事並不好做,有人認為馮諼能說會道,年紀又比較大,派他去很合適。馮諼也表示願意效勞,樂意走一趟。可是抵達薛邑後,馮諼卻把收上來的十萬利息拿去買酒買肉請欠債的人吃飯,還自作主張免除了部分人的債務。

孟嘗君聞訊,立即召回馮諼,問明事由。馮諼說:如果不擺宴席,他們就來不齊,我也不知道他們的經濟狀況,至於哪些人的債券應該一把火燒掉,我是核對過的,有還貸能力的,我已約定了時間。孟嘗君說:田文門下食客三千,入不敷出,捉襟見肘,這才請先生去收債,以應急需,先生這樣做,田文的錢還收得回來嗎?

馮諼卻說:還不起錢的,再給他十年也還不起,反倒要欠下更多的利息。他們最後的選擇,只能是逃亡,那樣,您的錢還是收不回,卻要背著逼債的惡名,大家都得不到好處,為什麼要做?現在,我們燒掉的只是永遠收不回的死賬,換來的卻是您仁義愛民的美譽,不好嗎?

事實證明,馮諼說得很對,沒多久,孟嘗君的美名傳遍四方。當他回自己的封地薛邑,還相隔一百多里地的時候,薛邑百姓已經恭候在路旁。

參考文獻:

1.《戰國策·齊策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朝的六句霸氣話,迄今雖有二千年,聽起來仍是熱血沸騰
戰國軼事:范雎是一代名相,為什麼勸秦王殺白起?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