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姓的遠古始祖是皋陶嗎?李姓真的是因為吃「木子」得姓嗎?

李姓的遠古始祖是皋陶嗎?李姓真的是因為吃「木子」得姓嗎?

皋陶畫像

黃勇

目前李姓的來源,公認的是源自源於贏姓。但這種說法,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爭議。總體來說,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

第一個爭議:李姓的遠古始祖是不是皋陶?

按照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所說,顓頊的孫女叫女脩,女脩的兒子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首領的女兒女華,生下的兒子叫大費,大費幫助禹治理水患,舜賜大費姓嬴,大費就是伯益(也叫柏翳)。

這樣一理下來,伯益就不是皋陶(gāoyáo)的兒子了。嚴格說來,伯益與皋陶沒有關係。

但在《新唐書》中,記載的卻是另一種說法:「皋陶,顓頊之裔。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皋陶,字庭堅,為堯大理。」

皋陶的一個兒子是伯益。在眾多李氏家譜、族譜中,都採用了這種說法。

至今,李姓人都堅持認為,李姓是皋陶的後裔,這已是大家的共識,古今的姓氏著作都是這麼說的。

第二個爭議:皋陶時代有大理(理官)的說法嗎?

在很多史籍中,說到皋陶,都會說他擔任的職務是大理(理官)。

有學者考證後指出,在部落聯盟時期,國家機構基本上還沒有形成,根本沒有大理這麼一個機構,所以皋陶為理官一說,是不成立的。

還有學者從文字學的角度對「理」字進行了考證。

春秋戰國以前,「理」的本義是指「治玉」,後來才引申出治理、修理、整理和懲罰、懲處的含義。

到春秋戰國時,才從「懲罰、懲處」的引申含義出現了大理這種執法類的國家機構。

從目前記載的史料中,還能找到佐證。

商朝掌管刑法的是「士」,而不是「理」。

最初的「士」擔負的職責比較多,刑獄只是其中之一。傳統文獻中,對皋陶職務的記錄,基本上是稱為「士」。

西周晚期前,沒有理官的記載;到了西周晚期,「理」才成為專職的刑獄官職,到春秋戰國時期才比較明確下來。

所以,那種說皋陶是理官的觀點,應該是當時的人以當時的觀念敘述古史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商朝的時候都還沒有「理官」說法的出現,怎麼可能出現理徵這麼一個以官為姓的人名呢?

第三個爭議:李姓的來源究竟是不是因為吃「木子」而得姓?

「木子」救命成李姓的說法,最早是由唐朝史學家李延壽在《北史?序傳》中提出的。

後來經過其他史書如《新唐書》等的補充,「食李得姓」基本上成了蓋棺定論的說法。

這種說法,遭到古今不少學者的質疑。

明朝新都人、狀元楊慎(楊升庵)批評這種說法是「附會杜撰以媚時之說」。

文字學家考證,春秋以前,或者說周朝以前,是沒有「李」這個字的。

有人還從植物學的角度進行考證後說,李子樹不是中國大陸本身就有的物種,是從台灣引進來的。

但在《詩經》中,卻有很多關於「李」的詞句,如「北山有李」、「華如桃李」、「報之以李」等,這裡的「李」又是什麼呢?

估計是其他植物,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李子樹。

理利貞母子吃「木子」而活命,「木子」並不一定就是李子樹的果子,可能是其他品種的果子。

宋朝史學家鄭樵,對李姓的來源保持著非常謹慎的態度。

他在《通志?氏族略》中,對理利貞吃「木子」改姓的說法,沒有明確提出,而是含混地說「理徵改為李氏」。

鄭樵的理由是:「李氏……以理官為氏,以食木子為李氏,此何理也?以食木子為氏而取李同音者,無是理也。」

但鄭樵認為,以官名為李姓的說法,是比較合理的。

但這就是李姓最早的來歷嗎?

鄭樵有些吃不準,不敢下定論,只得又說:「今不得其始,故從理說。」

意思是說,他無法考證李姓最早的來源,只有先按以官名為姓的說法為準。

有觀點指出,正史中沒有理徵和理利貞的任何記載,包括後來的李氏家譜中對理利貞的記載都很少。

之所以出現吃「木子」而得姓的說法,估計是後來的唐朝李氏皇室為拔高李姓而虛構出來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暴裂無聲:現實絞肉機里的人性困局
錯失金牌 但任茜說自己走出低谷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