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山海經記載:五千年前形成了冰川融化!

山海經記載:五千年前形成了冰川融化!

東山經出現關於流沙的記載在《山海經》中是最多的。如第24段記載:「……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第27段記載:「緱氏之山……原水出焉,東流注於沙澤……」第38段記載:「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無草木……。」第40段記載:「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無草木……」。

根據《山海經》記載,當時中國東部的流沙面積比西部、北部的流沙面積還大得多,為什麼?應該說這是氣候曾發生過劇列變化造成的。一萬多年前,太陽活動處於低潮,發出的熱量較少,於是地球的兩極、各高原、高山上出現大量冰川。

由於中國東部毗鄰東海,所以降水較多,形成的冰川也最厚。五千年前,太陽活動突然加劇,發出大量的熱能,各地的冰但紛紛融化,冰蝕作用產生了大量的流沙,由於中國東部的冰川較厚,冰川融化產生的流沙也最多。若干年後東部由於比較濕潤,很快長出植被,流沙終於被固定下來,現在已經很難見到流沙了。而西部、北部較乾旱,植被越來越稀疏,受到強烈的日晒與風吹,沙漠面積越來越大,就像我們今天見到的這樣。

冰川融化還形成了大面積的堰塞湖,特別是東次二山與東次三山,如從嶧皋之山到葛山之尾,要走五百里水路,從姑射之山到北姑射山要走三百里水路,從屍胡之山到岐山要走八百里水路,從岐山到諸鉤山要走五百里水路,從證鉤山到中父山要走七百里水路,從中父山到胡射山要走一千里水路,從胡射山到孟子山要走七百里水路,從孟子山到跂踵山要走五百里水路,從跂踵山到踇隅山要走九百里水路,從踇隅山至無皋山,要走五百里水路。夏商時期,這些堰塞湖中的水終於衝破了泥沙的阻擋流到海洋中,現在我們已見不到那麼大面積的堰塞湖了。

東山經記載的46座山中有18座是「無草木」的,但另外的38座山中則生長著許多奇異的鳥獸與草木。如形狀像狗卻長著八條腿的野獸「從從」,形狀像雞而毛像老鼠毛的鳥「?鼠」。許久鳥獸與草木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墨史書 的精彩文章:

虎父無犬子,為何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卻是個窩囊廢呢?
山海經:堯帝曾訪問美洲

TAG:筆墨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