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一僧一道一隱士的表現 告訴我們什麼叫救世、避禍、歸隱、圈錢

唐朝一僧一道一隱士的表現 告訴我們什麼叫救世、避禍、歸隱、圈錢

「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這句話現在看來極有道理,其實在古代這種事情也很常見。但為什麼道士與和尚在盛世亂世的表現截然相反?有一句來自《新唐書》的成語和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名似乎能解釋這個問題。這個成語叫做「終南捷徑」,這個有意思人名叫盧藏用。看看唐朝這一僧一道一隱士的表現,似乎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叫救世、避禍、歸隱、圈錢。

說起古代高人隱居山林,我們就不能不提出一個問題:既然他們是「隱居」,又怎麼能被世人直到是「高人」? 我們來看看《新唐書》和《舊唐書》是怎麼記載這個「隱居高人」盧藏用的。這個盧藏用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與陳子昂、司馬承禎、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並稱「仙宗十友」的大名人。「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這一說法從「仙宗十友」中的兩個人身上似乎可以看出端倪,雖然盧藏用不是和尚,但司馬承禎卻真是個道士,跟盧藏用這個不是和尚的人比較相像的,是唐三藏的徒弟辯機和尚,因為這倆人走的路徑是一樣的——抱公主的大腿。從辯機和尚司馬承禎這同時代(唐高宗、武后、唐玄宗時期)的一僧一道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和尚和道士的不同。

《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舉進士,不得調。與兄征明偕隱終南、少室二山,學練氣,為辟穀——還是用現代漢語來說吧:唐高宗時期有個叫盧藏用的人,雖然考中了進士,但一直沒有被分配工作,於是就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隱居,以擴大自身名聲。後來朝廷終於給了這位「隱士」一個左拾遺(正八品)的官職。另一個真的無心仕途的唐代道士司馬承禎想退隱天台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司馬承禎嘲諷地說:「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便捷之道,如此官場氣味厚重之地,我還是離開吧」。

盧藏用的名字不是後人瞎編的,雖然這個名字很符合他的人生軌跡:先「藏」起來,然後被「用」。盧藏用是當時的刑部尚書盧承慶侄孫、魏州司馬盧璥之子,也算個官二代、官三代,所謂的「隱居」,不過是沽名釣譽的手段罷了。

《新唐書》說盧藏用晚乃徇權利,務為驕縱,素節盡矣。《舊唐書》記載,盧藏用出仕後趑趄詭佞,專事權貴,奢靡淫縱,以此獲譏於世。後來這個盧藏用被太平公主「用」了,成為了男寵之一,最後被唐玄宗李隆基發配到了廣東——唐朝時期廣東還屬於嶺南,這回他也不隱居了,因為他知道自己人格盡失,藏起來也沒人用了——後來好不容易等到了「起複委用」,打點行裝的時候高興過度,樂死了(《新唐書》說他沒樂死,還當了幾年官)。

至於唐三藏的徒弟辯機和尚是怎麼因為一個枕頭被人家破了案(與高陽公主一起綠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最後被一刀兩斷——真正的一刀兩斷,腰斬的,筆者在此前曾寫過一篇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往前翻著看看。

至於隱居的有沒有高人,肯定是有的,比如那個嘲諷盧藏用的道士「正一先生」司馬承禎,就堅決不肯做官,後來成了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他是真的從裡到外清靜無為:「時既暮兮節慾春,山林寂兮懷幽人。登奇峰兮望白雲, 悵緬邈兮象欲紛。白雲悠悠去不返,寒風颼颼吹日晚。 不見其人誰與言,歸坐彈琴思逾遠。」

這最後我們要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這句話雖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但是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很多「高人」「隱居」的不同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盧俊義和燕青不肯做也不屑做的一件事 嚇得宋江心驚肉跳:我會被梁山好漢生吞活剝!
劉唐小短腿一丈青長鬍子魯智深上了房:這才是梁山好漢本來面目?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