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培養高情商孩子,只需做對這件事

培養高情商孩子,只需做對這件事

歡迎加入百日行動派共讀好書活動,

100天,讀15本家庭教育好書!

我們從卷帙浩繁的育兒書籍中精心挑選出15本好書,內容覆蓋全年齡段,既有國內外前沿家庭教育理念,又有可吸收易操作的實踐方法,由家庭教育講師傾情領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家庭,提升為人父母的智慧和能力。

領讀人:師冬平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百日行動派的讀書活動,我是本期的領讀人師冬平。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書是《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緒管理法》。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本書作者約翰?戈特曼是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西雅圖人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從事家庭關係方面研究長達40年,是婚姻關係、人際關係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被媒體譽為「婚姻教皇」。

通過對很多家庭多年的跟蹤研究,戈特曼博士發現,當孩子變得情緒化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孩子長大後在情緒管理方面就有更強的能力,注意力更集中,更能理解他人,人際關係更好,學業也更出色。

戈特曼博士獨創的情緒管理訓練法,通過5個簡單可行的步驟,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教孩子通過認識、接納情緒,最終懂得如何應對和調控情緒,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約翰?戈特曼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就是情緒管理訓練的5個關鍵步驟,以及我們容易走入的3個誤區和具體策略。

{ Part 1 }

情緒管理訓練的5個關鍵步驟

情緒管理訓練的基礎是共情。簡單來說,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當看到孩子流淚的時候,我們會想像自己就是這個孩子,並理解他的痛苦。當看到孩子憤怒地跺腳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懊惱和怨氣。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我們的情感支持,他就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我們也能夠指引孩子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

下面先介紹一下情緒管理訓練的5個步驟。

第一步,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首先必須對情緒有所感知,我們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才能感知孩子的情緒。比如,我們有時候會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自己很疲憊、身體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也就是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被照顧到的時候,所以對於自己的消極情緒,父母首先要去關注、感知並進行識別。

當我們發覺孩子傷心、生氣或者害怕時,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置身於孩子的位置,從孩子的視角看待所發生的事情。

比如,孩子因為玩具被摔壞而哭鬧,我們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他當時的悲傷,而不是說:「不就一個小玩具嗎?爸爸明天再給你買一個。」妹妹在哥哥的作業本上亂畫,哥哥對妹妹吼叫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哥哥的生氣和憤怒,而不只是批評哥哥對妹妹粗魯,並要求哥哥讓著妹妹。

第二步: 把握機會。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正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教他們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因為孩子處於傷心、生氣或害怕時,也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當細微的情緒出現時,我們就去處理它,而不是等到情緒進一步升級,甚至成為一場危機。

比如,5歲的孩子第二天就要去看牙醫,他看上去很緊張,這時我們最好提前跟孩子談談他的害怕的感受,而不是等到孩子坐在醫院口腔門診座位上大哭大鬧時才開始行動。

如果我們把每一次孩子消極情緒的發作都當作是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我們就不會把孩子的生氣當作是對父母權威的挑戰,把孩子的恐懼認為是父母的不稱職,把孩子的傷心當成是必須儘快處理的棘手問題,而是會從這些經歷中得到滿滿的收穫。

第三步:傾聽與認可。

認識到孩子情緒化的時刻是一個機會,就可以感同身受地去傾聽孩子。傾聽,並不僅僅是用耳朵來聽,而是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姿勢,也就是全身心地去傾聽孩子。

當我們聆聽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可以用陳述句表達自己所看到的和聽到的,而不是提出一些試探性的問題。比如我們不直接問孩子:「你為什麼感到緊張?」而是說出你觀察到的現象,比如跟孩子說:「當我提到比賽時,我發現你皺著眉頭。」

還有一種表達理解孩子情緒的方式,就是分享自己曾經的經歷和感受。比如孩子養的小兔子生病死了,孩子很傷心,這時候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我小時候養過一隻小狗,這隻小狗死了之後,我也很難過。」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是被認可的,因為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第四步: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為孩子的情緒進行命名,能幫助孩子把含混不清的感受變成可以被定義的事物,這樣孩子就會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逐漸學會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這裡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情緒往往是多重的,而不是單一的。比如,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他可能同時會感到憤怒、沮喪、困惑等。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多重情緒,並告訴孩子,同時感受到幾種不同的情緒是完全正常的。

第五步:劃定界限,解決問題。

當我們花時間傾聽了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定義、理解了自己的情緒,接下來就自然進入了解決問題的環節。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他所有的感受和願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容忍的,所以我們要為孩子的行為設限。

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很生氣,因為小明把你的玩具搶走了,如果換作是我,我也會很生氣,但你動手打他就不對了。想想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嗎?」

在這個環節,要注意的是我們有時候會急於給出建議或者解決辦法,不過我們最好忍住這種衝動,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鼓勵孩子通過思考想出自己的辦法。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想到的所有方案都記下來,不加評判,然後再檢驗這些方案是不是可行,最後付諸行動。

{ Part 2}

情緒管理訓練的3個誤區及具體策略

本書中也提供了一些情緒管理訓練的具體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在這裡我選擇其中3個父母可能會走入的誤區及策略分享給大家。

1.忽略你的「養育任務」。這裡的「養育任務」指的是父母認為孩子必須達到的某種特定目標,因為這個目標關係到孩子未來的成長。比如說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懶惰,希望孩子變得勤快;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膽小懦弱,希望孩子變得勇敢。這些目標本身沒有錯,但是當遇到具體問題時,如果父母總是不斷去糾正孩子,就可能成為親子之間有效溝通的一個障礙。

比如,當姐妹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妹妹跑過來氣呼呼地跟媽媽說:「姐姐太壞了,她對我一點兒都不好。」這時媽媽說:「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你覺得你對姐姐就非常友好嗎?」妹妹一開口,媽媽就用指責批評來回應她,即使是善意的批評,對孩子來說感覺也很糟。而如果媽媽說:「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你覺得姐姐對你做了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這樣的回應就是在關注孩子當下的情緒,妹妹就會覺得媽媽願意和自己一起面對這些情緒,找出解決姐妹衝突的辦法。

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行為,更要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如果只關注孩子的行為,而忽略其背後的情緒,就好像孩子發燒時用冰塊控制額頭的高溫,而不去管孩子生病的原因一樣,往往不會有好的效果。

2.避免和「敵人」站在一起。當孩子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時候,往往會找自己的父母尋求安慰、理解和支持,而如果這個不公正待遇是老師、教練或者其他權威人物引發的,許多父母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站在權威一邊。

比如孩子放學回來後跟你說:「我們數學老師真可惡,今天布置了超多的作業。」這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可能是:「你怎麼能這麼說自己的老師呢?學生做作業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而如果媽媽懂得共情,這樣對孩子說:「你覺得有點煩,回家也不能放鬆和玩耍,因為你們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讓你沒有自己的自由支配時間。」這樣的話能讓孩子覺得媽媽理解自己,和自己的心更加靠近。

所以父母需要放下姿態,這樣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會成為公平並且願意傾聽的父母。

3.全程保持耐心。要成為一名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表達內心的感受。當女兒傷心的時候,她可能會哭上20分鐘;當兒子生氣的時候,他可能會不停地跺腳。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會覺得頭大,但只要我們全身心地陪在孩子身旁,面對他的情緒和感受,而不是壓抑他的情緒,就是在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有時候,要傳遞我們的理解甚至不用藉助語言,我們給孩子的一個擁抱或者溫柔的撫摸,都比語言更有力量,尤其是當孩子傷心或者害怕的時候。

通過日復一日和孩子進行情緒上的交流,我們就會逐漸和孩子建立一種堅固的、長久的感情聯結,成為「美好瞬間收集者」。這些和孩子相處的機會是珍貴無比的,有著獨一無二的價值,當將來回顧與孩子相處的經歷時,我們會發現,這些經歷已經串成了無價的珍珠,值得我們珍藏和回味。

正如戈特曼博士在引言中所說:「成功育兒的關鍵並不在於什麼高深複雜的理論、詳盡周全的家庭規矩或晦澀難懂的行動教條,而是出於你對孩子深深的愛和感情,並通過共情和理解等方式簡單地呈現出來。」

從內心出發,做孩子的情商教練,培養高情商的孩子,相信你可以做到。

第三期「傑出行動派」

獲獎者名單

(排名截止至2018年5月2日)

本+神秘獎品(文具套裝/書包/水杯/相冊/玩具/鋼筆等,隨機發放)

以上10位「傑出行動派」獲獎者,將得到戰拖

第九期「智慧父母獎」

獲獎名單

時間轉瞬即逝,我們的百日行動派活動已經過大半,本期又有三位家長成為我們的最新「智慧父母」。雖然名額有限,只能給予三位參與者,但每位家長的日記,都透露著對孩子濃濃的愛。

獲獎名單如下:

韓小小寶媽

李萍

以上3位「智慧父母」獲獎者,將得到戰拖本or神秘獎品(文具套裝/書包/水杯/相冊/玩具/鋼筆等,隨機發放)

中獎的家長

我們將儘快安排發出禮品

百日讀書下期內容預告

5月10日(周四),我們分享書籍:

《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著)

期待你的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夫妻沒感情常年爭吵,要不要離婚?看完文章就懂了
孩子學習不主動,遇到問題不去請教,怎麼辦?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