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如今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很多,其多數的模式是技術專家主導。即儘力打造最優秀的技術團隊,注重研究最基礎的演算法和架構。對於這些公司來說,應用場景的落地是一個緩慢而且慎重的過程。

但是,未來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技術專家主導型公司可能會受到衝擊。而在某個應用領域已經有豐富經驗的公司,再轉向與高新技術結合,能夠更加高效的出成果。這種「行業+AI」的形式,可能是未來更多公司的趨向。而瑞海科技已經走在了「行業+AI」的道路上。


「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就是機會」

吳寧海大學畢業後在計算機行業工作近十年,之後投身電力系統,一干又是十幾年,在行業里爬摸滾打,積累了許多經驗。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電網溝道等基礎設施是2000年左右建造的,建造時並沒有預料到十幾年後的今天用電量需求如此之大。因此,很多繁華地帶的電網溝道建設都是低標準的、簡易的。電纜布置也比較凌亂,導致溝道里容余不夠。加上城市每年積了很多雨水,大量電纜泡在裡面,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比如2015年,湖北武漢一小區電纜井起火,造成7死12傷的慘劇。」吳寧海說道。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圖| 瑞海科技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吳寧海

可以看到,電纜通道的安全是一個國家剛需的問題,但是由於這個安全和工程複雜性,很少有公司接這種活。

2013年,咸陽供電公司有一個全國試點的項目,要對咸陽市的電纜溝道進行就地拆建。這條全長7公里的溝道,覆蓋了咸陽市大半個城市的用電,政府和重要企業的用電電纜都在這條溝道里。積水淤泥嚴重還需要帶電改建,這兩個要求難住了很多公司。

吳寧海覺得這是個促進公司發展的好機會。可是,當時公司的合伙人並不想做這麼危險且複雜的事情。因此,吳寧海決定自己成立一個公司,並接收這個項目。對於他來說,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恰恰就是機會。

2013年,吳寧海正式成立了瑞海公司,帶著5個原公司老員工,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接下了這個項目。


「沒有技術壁壘的經驗是沒有優勢的」

拿到這塊「燙手的山芋」後,瑞海先按照普通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施工。但剛挖了200多米,就已經出現橫穿78處的管線,面對這種複雜的情況,項目不得不停工。為了了解各種管道的布置和拆修條件,吳寧海聘請到各個行業的工程師13人,涉及電力、通訊、熱力、天然氣等各個領域。團隊根據工程師們的專業知識和建議,重新組建了施工方案。三個月後,不僅很好的處理了上述問題,瑞海還通過這一項目,積累了很多老城區帶電管廊改造的整個工藝流程的新經驗、學到了很多應急新方案。

這個項目,讓瑞海這個剛成立的公司在行業內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而這個項目也成為了全國經典的試點案例。隨後,國家電網公司主動找到瑞海尋求合作。吳寧海說:「當時覺得很有希望。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光西安市就有上千公里,全國算下來有幾十萬公里電力溝道要改造。」

然而,沒過多久,國網找到吳寧海商議,要瑞海公司將整個施工建設經驗整理上報出來。但對於瑞海來說,單純上報施工經驗太容易被模仿,這樣積累的經驗優勢就會失去。計算機出身的他,敏銳地感覺到自己急需要為其經驗打造技術壁壘。但是,如何打造技術壁壘呢?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圖| 瑞海科技核心產品系統


天上掉下了「楊博士」

吳寧海為了尋找技術壁壘,和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及西北大學的學者進行了溝通,但是都無功而返。而機遇卻在吳寧海去美國探親出現了。

探親期間,吳寧海通過華人教會結識了美國弗羅里達州一位華人計算機教授SuShing Chen。陳教授聽了吳寧海的工作和遇到的困難,很感興趣,並告訴他可以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起技術壁壘,同時提出考察瑞海的項目,如果合適幫助其推薦最頂尖的科學家,提供最好的技術。

2015年4月,陳教授考察瑞海後堅定了要幫助其建立技術壁壘的決心。並向其推薦了一位年輕的華人計算機研究者楊博士。其曾獲得美國傑出青年科學家獎,並在人工智慧醫學圖像領域的應用有出色的成就。楊林博士不僅為瑞海提供了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作為技術壁壘。還幫其引進了一個先進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

人工智慧與電力工程的結合,這是一個藍海領域。整個工程領域關於此種結合的學術論文和專利幾乎是空白。因此研發突破點也很多,留給瑞海整個新團隊施展的空間也很多。在楊林帶領的技術團隊的支持下,瑞海科技實現了電力工程領域人工智慧零突破。

楊林的加入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使得瑞海科技得到了中科創星的關注。中科創星肯定了瑞海科技的科技工程項目,不僅給與了其天使輪投資,還幫助瑞海規範研發體系和管理體系,確認發展路線、規劃財務、讓公司運作更加科學合理。


行業+AI:從應用端到技術端的逆行

由於瑞海科技是由傳統電力工程行業到AI與電力的轉型,這個過程為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應用場景是現成的,需求是現成的,關鍵就是用技術幫助場景解決問題。

這一新思路吸引到各地電網的人來瑞海參觀、尋求合作。「他們對我們的設備很好奇,都在詢問我們的系統是做什麼用的,能滿足什麼功能,能不能幫助他們解決更為棘手的問題。就這樣,我們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也知道了行業真正的需求。」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圖| AI無人值守變電站智能管控系統

針對這些需求,瑞海團隊先與國家電網合作,設計製造了帶電作業車智能管控機器人。儘管這個項目市場很小,全國只有上萬台列裝。但是這個產品可以迅速交付,並且可以藉助與國網合作案例做一個很好的產品宣傳。

之後,瑞海對已知的行業需求進行了分析,並投入研發了三款海量級市場的產品:管廊智能運行系統、AI無人值守變電站智能管控系統以及電力防外破系統。除此之外,他們還建造了一個大的架構雛形:前端智能柱-中端機器人-後端數據平台。整個系統以拓撲結構和系統結構為基礎,產品分布於系統結構中。

以電力防外破系統為例,在輸電線路被干擾和破損引起電力故障甚至安全隱患時,目前國家電網的處理方式是借用無人機巡邏,對電纜進行監測。但是無人機不能夠達到對安全隱患的「實時」監測,當某段電纜出現問題時,它可能剛飛過出事地段,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安全隱患。

而瑞海的防外破三級系統,分為視頻採集、數據處理和決策反饋三個步驟。在輸電線路每隔400米的鐵塔放置一處監控點,通過攝像頭採集視頻,視頻及時傳輸給現場機器人。現場機器人通過深度學習,甄別數據,如果發現人、鳥的干擾,會直接進行語音驅離、語音報警等操作。如果是出現了故障,則會將事故截屏和處理建議發到總部系統平台。此反饋處理過程能夠控制在0.8-1.5s內,滿足24小時「實時」監控要求。

瑞海的整個系統平台用到了通訊、大數據、人工智慧、網路傳輸技術,研發團隊分為兩組。一組由楊林博士帶領,專攻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演算法等人工智慧等基礎技術;另一組負責工業級監控、大數據處理以及物聯網和感測器部分。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圖| 綜合管廊智能運行系統

「由於這種需求推動下的產品,針對性強和時間周期控制性強。我們可以根據產品製造的速度,有針對性的把握時間應用點,以防止出現資金大規模投入卻無明確產出而資金斷裂的情況。」目前,瑞海正在尋求pre-A輪融資,資金將用於人才培養、三省分支機構建設、護城河保護,以及專利池建設。


結語:

目前電力行業中用AI技術結合工程建設,生產產品解決行業需求的公司寥寥無幾。因為電力行業高度集中、高度壟斷的特性讓外行人很難進入。而如果對這個行業有豐富了解,有長年從業經驗,其在市場開闢、合作談判上會有優勢。

對於「行業+AI」模式,行業從業者不僅對這個行業的痛點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將需求反饋到產品上。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為行業服務。正如吳寧海所說:「我們結合行業拿到的都是一線電力生產人員的剛需,可時效的解決他們的痛點,迅速發展布局應用。畢竟,實戰應用是我們的重要準則。」

無論是技術主導型的科技企業,還是行業+AI模式的企業,最終都要產品落地服務具體場景,都值得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瑞海吳寧海:行業+AI,發現電力領域新藍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阿里確認布局自動駕駛,由AI首席科學家王剛率領
AI又贏了!柯潔對弈國產AI「星陣」最後中盤認輸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