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歲女孩走路像鴨子,因為父母沒做這件事…

2歲女孩走路像鴨子,因為父母沒做這件事…

2歲女孩小小活潑可愛,不過她從1歲後會走路開始,走路姿勢就看著很彆扭,身體左右搖擺像小鴨子一樣。剛開始,家人以為她是因為才學走路,所以才走得不穩。

沒想到到了2歲了,還是這樣,去醫院一看,被確診患的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只能接受手術治療。如果她早一些來就診,可能不需要做手術就能矯正好。

記者從鄞州二院超聲科獲悉,該醫院從2011年開展0~6個月小兒髖關節篩查以來,如今已累計篩查新生兒54496人次,發現髖關節發育異常患兒793人次,約佔1.45%。

專家提醒廣大新生兒父母

嬰兒出生至6個月以前

別忘了做一次髖關節篩查

出生4天寶寶查出髖關節脫位

5月1日下午,鄞州二院超聲科醫生陸丹爾像往常一樣在診室忙碌,為一個出生才4天的新生兒做髖關節檢查。她一如既往地協助家長半脫下寶寶的褲子,解開尿不濕暴露髖關節,並隨口哼了幾句安撫一下有點躁動的寶寶。但是當探頭放上去的一剎那,陸醫生臉上的瞬間溫柔變成嚴肅,這是一個左側髖關節完全脫位的寶寶,同時右側髖關節也發育異常。

陸醫生立即請科主任謝曉紅進行會診,但複查結果仍是如此,這個新生兒寶寶被確診為:左側髖關節全脫位,右側髖關節Ⅱ型。

謝曉紅主任告訴患兒家屬,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較常見的先天畸形。嬰兒出生後一旦明確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應立即開始治療。治療開始越晚,治療方式越複雜,費用也越貴,而且效果不理想。她耐心詳細地向家屬解釋了寶寶的病情及發展趨勢,並熱心幫其聯繫了上海專家,建議他們儘快帶寶寶接受專業治療。

發育性髖關節異常,是兒童最為常見的骨關節畸形。綜合文獻報道,兒童發育性髖關節異常的發病率在1-5%,其中髖關節完全脫位的發病率在1-3.4%。

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異常在出生時即有,左側發生率比右側多一倍,雙側者較少。在未實施發育性髖關節異常篩查的地區,高達九成以上的患兒都在1歲以上或2至3歲時因走路不穩、鴨步、跛行甚至缺鈣就診時被發現。此時很多患兒關節已經發生脫位或變形,不僅治療方法複雜,治療價格高,患兒承受的痛苦也更多。

6個月前確診並干預效果最佳

昨天,一位媽媽抱著3個月大的寶寶來到就診,經過超聲檢查發現,這個寶寶的髖關節的一個角度過大。醫生建議家長抱孩子的姿勢換一下,將孩子的兩腿打開豎著抱孩子,並建議過一段時間再來醫院複查。

寧波鄞州二院副院長馬蘇亞一直從事小兒髖關節篩查和研究。令她痛心的是,很多患兒早期沒有篩查,直到1歲後甚至更大年齡,因為走路不穩、鴨步、跛行甚至缺鈣到醫院就診時才被發現。發現時,很多患兒關節已發生脫位或變形。有些患兒可能終身殘疾或出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股骨頭壞死,需要人工髖關節置換。

還有一些成年人骨化性髖關節炎,也是的源自兒童期未被發現或未經治療的髖關節發育異常。未經治療的發育性髖關節異常會造成骨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和關節靈活度下降。

馬蘇亞說,其實髖關節異常如果能在嬰兒6個月前確診並干預可以取得最佳治療效果,一般只需穿著特製的Pavlik 弔帶2-3個月即可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許多家長卻對髖關節篩查知之甚少,或是對這項檢查不以為然,以為隨著孩子長大,髖關節異常會自愈,因此導致不少幼兒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提醒,小兒髖關節超聲檢查最好能在出生6個月內完成。如果孩子是臀位產嬰兒,或者嬰兒期存在關節活動障礙、患肢短縮、皮紋不對稱,幼兒期出現跛行步態、患肢短縮畸形等情況,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千萬別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廣大新生兒父母不要忘記給寶寶做篩查!

版權說明:綜合整理自寧波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媒體 的精彩文章:

2018,遇見你真好

TAG:今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