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寇準對皇帝做的這件事,連魏徵都不敢做,太大膽了

寇準對皇帝做的這件事,連魏徵都不敢做,太大膽了

原標題:寇準對皇帝做的這件事,連魏徵都不敢做,太大膽了


說起歷史上有名的諫臣,唐朝的魏徵應該是知名度最大的一個了,剛正不阿,大膽敢言,被譽為古今諫臣的最佳代表。


其實在北宋年間,也有這麼一位大臣,因為正直敢言而聞名天下,就是大名鼎鼎的寇準,宋太宗曾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提起寇準這個名字,想必熟悉歷史的各位都不會陌生,其知名度在中國歷史上屬於一線名人。今天,咱就來聊一聊他直言進諫的故事。


俗話說忠言逆耳,直言利弊的話本身就叫人不樂意聽,要是再加上強硬的語氣,恐怕是再好的脾氣也受不了。


端拱二年(989年)的一次朝會中,寇準向宋太宗啟奏,可能是話鋒比較偏激了點,宋太宗覺得很沒面子,當場就生氣地站了起來,準備退朝。

能把皇上逼到這個份兒上,估計寇準也是個標準的「毒舌」吧。結果,還沒說完的寇準倒先急了,「皇上,您還不能走啊,我這還沒講完呢!」於是,出現了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畫面——寇準拉著太宗的袖子,讓他回到龍椅上,老老實實地聽自己把話講完。


宋太宗也知道這個「倔驢」的脾氣,擰不過他,只好憋著火坐下了,乖乖地聽完才算完。



皇上被大臣按在龍椅上強迫聽工作彙報,恐怕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次,估計連魏徵也不敢這麼對待唐太宗吧!


透過這個小故事很容易看出來,寇準確實是個「大膽敢言之臣」,而且膽子還不是一般的大。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說人家寇準正直敢言,但也並非毫無語言藝術,只會一股腦的連珠炮式的吐槽。要真是這樣,他能活下去才真是個奇蹟呢!

淳化初年(990年),朝廷里查出了兩件貪污案件,其中,情節惡劣的王淮僅僅是被象徵性地撤了職,幾天後就一身輕鬆官復原職了;而同為貪污犯卻情節較輕的祖吉,卻當場被判處死刑。


那麼,二人為何會有如此懸殊的待遇呢?就因為王淮的老哥王沔是當朝參政,皇上身邊的大紅人。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寇準的耳朵里,在他眼裡連沙子都容不下,更何況這樣明目張胆的包庇行為呢?不過,他畢竟也不傻,這樣火急火燎地跑去參他們一本,不僅沒啥效果,反而會讓太宗厭惡,所以寇準選擇了暫時隱忍,等待時機把王氏兄弟一招致命。



很快,機會就來了。淳化二年春,發生了嚴重的旱災,朝廷上下急得一塌糊塗。這時候,太宗召集群臣問政得失,「來來來,大夥都說說,怎麼就大旱了呢?」

這時候,寇準第一個跳了出來,直言道:「這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平的震怒!」


太宗一聽,感情這裡面還有冤情?就問寇準怎麼個不平。於是,寇準就把王氏兄弟貪污包庇一案擺了出來。原本就上火的太宗一聽說還有這麼一茬,內心的小宇宙頓時就爆發了,派人把王沔傳來痛批一頓,革職查辦。


可見,進諫也是一門技術活,不光要膽大,更要心細。


正如民間所傳唱的那樣:「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寇準終其一生都在為大宋殫精竭慮,即使後來身遭陷害,仍舊保持著高潔的品性。

天聖元年(1023年),寇準病逝,享年62歲。宋仁宗親筆為他撰寫碑文,並賜以「旌忠」二字。


歷史客棧作者:水木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他因「叛國罪」被槍決,60年後,卻被評為「最有良知的人」
他們都是臭名昭著的軍閥,但面對日本侵略者,卻都讓人敬重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