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其實,劉若英在用方小曉的眼睛,深情地回望故人

其實,劉若英在用方小曉的眼睛,深情地回望故人

十年前,張艾嘉就曾鼓勵劉若英往幕後發展。當時,劉若英不相信自己可以當導演。「除了膽怯,更多的是抗拒」,劉若英坦言。

這種膽怯和抗拒不難理解,對一個視「獨處」為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狂歡的人,當導演,就意味著每天需要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紛紛擾擾的人情世故,那當然是最憂心忡忡的。

有一次,劉若英跟五月天的石頭說:「對於你來說,獨處需要學習,相處不需要。而我剛好相反。」

在張艾嘉之後,身為監製和導演的張一白,同樣找到奶茶,反覆鼓勵奶茶做導演。張一白懂得奶茶的幽默和酸楚,他相信奶茶可以講一個很好的故事。劉若英有自知之明,沒怎麼考慮張一白的鼓勵。

還好,張一白沒有放棄。在後來的數年中,他無數次飛到劉若英巡迴演唱會的城市,探訪劉若英,試圖說服劉若英。

劉若英、張一白

張一白的堅持不懈,終於促成了電影《後來的我們》的問世。《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在2011年出版的散文集《我的不完美》中的短篇小說《回家過年》。

看完這篇1622字的短篇小說,我終於理解,張一白為何如此執著地「不放過」劉若英,鼓勵她當導演。

在相對浮躁的演藝圈,劉若英可以說是影視歌三棲明星中一股清流。因為,在影視歌三棲之外,劉若英還愛孤獨地寫作。可以說,寫作是劉若英從喧囂世界隱遁的時光機,是她躲進自己專屬世界的任意門,是她用來安放細微的快樂、敏感的心事的最後一片凈土。

《回家過年》寥寥數筆,劉若英就把一個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勾勒出來,文筆凝練,情思悠長。讀畢,彷彿能看見奶茶一個人安靜宅在房間里,在書桌上,幸福地書寫著一個個動人故事。你亦能折服於一個明星,不僅可以綻放於片場、錄音棚、演唱會舞台,還能擁有如此出色的講故事能力。

好故事不在取悅所有人

《回家過年》故事裡的主人公,男生叫阿志,女生叫淑芳。小說開頭是兩封信,第一封是淑芳給阿志的信,頭句話便是:「好久沒有給你寫信了…小時候,我們天天見面,天天寫信。」

阿志回信:「有點驚訝於你的喜訊,不過終於有人能真正讓你依靠了,這是好事…PS:我老婆懷孕的事誰告訴你的?哈,兩個多月了。」

兩封信,淡淡幾句話,就彷彿把兩個人的前世今生、悲歡離合都勾勒了出來。接著,小說以第三人稱敘述:在一個叫美濃的村鎮,阿志和淑芳從小一起長大,他們戀愛了,然後分手了,成家了,只是他們的伴侶,很遺憾都不是對方…

《後來的我們》基本沿襲了《回家過年》的故事主體。包括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分手了,還相約回家;包括合夥瞞著林父(田壯壯飾)說他們仍是情侶;林父對方小曉念念不忘,給方小曉寫信;林父故意不拆穿他們的情侶謊言等。

然而,電影和小說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給出了兩人分手的理由。電影中,林見清誤解方小曉一直想要的生活,就是有一套房,是優渥的物質生活。而在方小曉心裡,她最想要的是愛和家。當林見清說:「你不是一直以來就想要一套房嗎?」方小曉說:「你有病啊。」

林見清看輕了方小曉,那是最讓方小曉痛心的地方。

劉若英在接受幕味兒採訪時曾說,她拍這部電影,不是單純為了孤芳自賞,或自娛自樂,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在電影中看到自己。

所以,她花了很多時間,到北京地下室勘景,跟不同的人交流,傾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掙扎。既為了電影有真實的依據,不致淪落信筆拈來飄在空中的虛構,也為了讓觀眾在電影中看到自己。

我個人非常喜歡劉若英。她這種與觀眾「休戚與共」的創作取向,讓我感到滋味難言。一方面,她關注別人的困境,照顧觀眾的情感,這是好事。另一方面,這究竟是關注,還是迎合,會不會迷失本心?

喜歡劉若英,大概是因為她身上,陳升形容的「出水芙蓉」的素雅,是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不江湖的善良。舒適地活著,無須用力討喜。恰恰是喜歡她的這一份自然和淡然。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非常喜歡的電影《戀戀風塵》。它講了一段因男主人公服兵役而錯過的青春愛情,亦是「錯過」的主題。影片沒有站在觀眾的視角,沒有為了引起巨大共鳴的野心,而是以平常心,以平平實實的方式,講了一個身邊人的故事,一氣呵成,氣脈相通。

《戀戀風塵》

那種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質樸真實,那種切切實實的細膩情感,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這故事是由生活脫胎而來,娓娓道來,不刻意煽情,反而愈發動人。當然,藝術沒有一成之規,沒有固定標準,但是藝術創作也有規律,真實情感永遠是不變的衡量標尺。

說到底,還是怕有一天,劉若英成為了大家的劉若英,卻獨獨不是劉若英的劉若英。反倒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一轉身的離開,就成了一生的念念不忘

許久以前,看過《少女小漁》。因為這部電影,真正喜歡劉若英。

《少女小漁》講了台灣女生小漁,為了跟在美國留學的男朋友在一起生活,非法逗留美國,每天提心弔膽防著移民局的人。

於是,她的男朋友想了一對策:讓她跟一個外國男人假結婚,以此換得合法留在美國的資格。假丈夫對小漁的關心,讓小漁漸漸把他視為好朋友。男朋友不免猜疑吃醋。

《少女小漁》

後來,小漁為了照顧生病的假丈夫,逗留在假丈夫的房間。男朋友讓小漁五分鐘內離開假丈夫的房間,下樓走人。在那五分鐘,小漁艱難地抉擇。最終,小漁沒有下樓。樓下的男朋友,開著車呼嘯離去。此後半生,便是天各一方。

短短五分鐘,下樓與否,不過一個小小的選擇,就決定兩個人一生的緣分。說來多麼令人唏噓!

在《後來的我們》中,同樣有這樣的橋段。就像方小曉十年後所說:「如果當時你上了那趟地鐵,我這一生就跟定你了。」就像林見清說的:「如果當時你不上那趟地鐵,我們說不定這一輩子就能夠白頭偕老。」

或許,在劉若英的感情中,「如果」永遠是她痴迷的一個命題。在2004年,劉若英出演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在其中扮演張愛玲。為了研習劇本,她閱讀了大量張愛玲的書。

林見清和方小曉在十年後見面的對話,有張愛玲在《半生緣》中那句「世均,我們回不去了」的影子。劉若英為現實中,那些痴男怨女的擦身而過而深深哀婉,亦是自己對於過往感情戀戀追憶的投射。

在《我敢在你懷中孤獨》中,劉若英寫了跟一個心理醫生友人的談話。彼時,劉若英懷孕在身,人生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劉若英坦言,不知道未來的自己,能否當一名好媽媽,所以這趟嶄新的旅程,她不知道是不是「對的」。

那位友人笑說:「你就算買對票上對車,還是想跳車。」劉若英笑了,並說友人「一語道破了我的心情」。

可以說,劉若英的這種對所處環境、所處關係永遠保持「不甘」或「懷疑」的性格底色,讓她比常人更容易沉浸於追憶,更熱衷於「假如」,更對往事舊人戀戀不忘。

這種追憶,不是不滿足於今天,是對過往足夠深情。

劉若英的話,讓我想起,旅遊作家傅真的一段話:「我漸漸明白真正吸引我的並非田園和都市,出世或入世,而恰恰是這兩者的轉換和平衡,是不確定變化本身。我們真正恐懼的是一成不變的生活。即使它建立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即使它意味著富裕和安穩。唯有變化讓我滿足,充滿不確定的明天才是明天。」

雙子座的劉若英,她常說,她的個性有很矛盾的部分。或許,她的矛盾並不獨特,這種對確定性的不安,或許存在於普遍的人性。

深情,是劉若英的創作養料

說到劉若英的感情,人們知道的,不是和現任先生的愛情,而是她跟陳升的恩情,或者遠不止恩情。

台灣有一檔談話節目,名為《桃色蛋白質》。該節目由侯佩岑主持,節目主要針對現代人愛情的疑難雜症展開話題。有一期節目邀請了劉若英和陳升錄製。

這期節目在網路被瘋狂傳頌,我居然把那期節目看了一次又一次。我驚訝於一個明星,竟敢在一個綜藝節目上,因為感情的事,不加遮掩,哭得一塌糊塗。後來才知道,那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忍不忍得住的問題。

觀眾在劉若英的嘩嘩眼淚中,不難看出在她和陳升之間,斷不止恩情。那是愛的眼淚,積年蓄月,忽然決堤。

1991年,一個好友介紹劉若英認識了台灣滾石樂隊的著名歌手兼音樂製作人陳升。陳升認定出水芙蓉般清純的劉若英是個很有前途的歌手,立即邀請她到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後來在陳升的提攜和愛護下,劉若英發行了多張暢銷音樂專輯,其主打歌《後來》《很愛很愛你》等紅遍大街小巷,劉若英更是躍升一線歌星。

在節目中,侯佩岑問陳升:「你喜歡奶茶嗎?」陳升沒好氣說:「我神經病啊!我不喜歡奶茶幹嘛要幫她做那麼多事。」雖然,陳升通過語氣,把「喜歡」故意裝飾成朋友或師徒之間的「喜歡」。總之,觀者都清楚,陳升和奶茶不止恩情。而從劉若英的簌簌落淚中,更讓人感慨:這愛得多深啊!

劉若英、陳升

彼時,陳升已經是個有妻兒的人了。或許,最痛苦的愛戀,不是「你喜歡他他不喜歡你」,而是「你喜歡他他也喜歡你,而你們就是不能在一起」。

陳升和劉若英之間,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而是愛得多深的問題。有好些夜晚我會想,那無數個無眠的夜晚,劉若英是怎麼熬過來的。

在《後來的我們》中,方小曉在十年後與林見清相遇時,林見清已經娶妻生子了。機場的客房裡,林見清在方小曉面前,跟兒子親昵,跟妻子問候,一派相親相愛。在林見清的視頻語音下,方小曉四處逃竄。這一幕,慨嘆之餘,何其蒼涼。

或許,劉若英在用方小曉的眼睛,深情地回望故人。默念一聲道別,然後開始新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據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鴨脖烤腸辣條,這些女星真的是用生命在吃零食
連黃曉明都開始賣面膜了!明星真的很差錢嗎?

TAG:據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