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網民願意放棄隱私?監管可不能放棄

中國網民願意放棄隱私?監管可不能放棄

【文/觀察者網風聞 陳經】

近日,知乎用戶們發現自己需要同意一個隱私協議。這個象「霸王條款」一樣的協議是這樣說的:您使用或繼續使用我們的服務,即意味著同意我們按照本《隱私政策》收集、使用、儲存、共享、轉讓和公開披露您的相關信息。如果用戶不同意,就沒法用了,只能卸載APP了。

對於許多互聯網用戶來說,這並不是個大事,按下同意就行了。在PC時代,人們安裝軟體時,就需要按下一堆同意按鈕,或者進行勾選。這並未造成太大困擾,也很少有人去看冗長的聲明,人們習慣性地一路同意下去完成安裝。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訪問互聯網服務需要註冊,綁定服務需要提供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這是不可避免的。相當多用戶對於個人隱私不在乎,還以為是安裝軟體一樣的例行公事。

隨著互聯網服務日益繁榮,海量用戶隱私數據的巨大價值開始體現。互聯網公司對這個價值的認識比分散的個人用戶要強得多,也領先於輿論。如果沒有用戶授權就將個人隱私隨意使用,那顯然不對,有巨大的經營風險。Facebook因為技術漏洞泄露了海量用戶信息都被嚴厲追責,沒有用戶授權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互聯網公司會利用對信息價值的「評估不對稱」,用誘導、逼迫等各種辦法獲得用戶授權。

之前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就誘導用戶在查看支付寶年度賬單時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直接替用戶勾選了同意,字還特別小。被揭發後,芝麻信用道歉了。這類套路其實不少,有知乎這樣的「不同意就沒法用」,有冗長協議讓人放棄查看。用戶權益意識淡薄,基本上會被套路,互聯網公司輕易地獲得了海量用戶隱私數據的各種許可權。

支付寶年度賬單引發的隱私問題

實際上個人隱私數據的意義不小。個人隱私數據泄露,會帶來生活困擾甚至災難。平時各種推銷騷擾電話很多,新入學的大學生被電話詐騙掉了學費,傷心至死。互聯網公司手頭有了海量隱私數據的使用僅限,就能用它創造巨大的收益。一個人的信息也許只對個人有意義,但是海量用戶數據加起來卻會產生複合效應,通過數據挖掘與人工智慧統計性分析,得出很多有商業價值的結論。許多公司會為此向互聯網公司支付費用,獲得用戶信息或者分析結論。有時這些數據甚至涉及國家安全與地區安全,可能被敵對勢力利用進行定向的信息傳播,意義絕對不可小視。

中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從消費者權益角度,對互聯網用戶隱私信息有原則上的管理辦法。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以及流行應用越來越多,隱私權益的價值越來越大,各種新情況日益增多。互聯網公司對用戶隱私的各類許可權不作區分,對其價值不作提示,甚至搞霸王條款,用戶對自身權益也不夠重視。政府部門急需針對互聯網用戶隱私,推進立法監管、細則實施、權益普法等各項工作。

仔細分析,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服務時,如果只是為了完成功能,不少情況下並不需要提供隱私數據,更不需要交出眾多許可權。打車訂餐之類的功能需要提供電話可以理解,但允許自己的隱私信息被「共享、轉讓、公開批露」,應該視為用戶對互聯網公司的巨大貢獻,有時甚至有不小的風險。有了國內外一些案例之後,監管實施可以細化,對用戶權益進行分類,對互聯網公司的誘導、逼迫等行為給出明確的說法。如果互聯網公司轉讓用戶隱私數據獲利了,用戶卻沒有對應的收益,甚至受到騷擾,這種情況如何處理,需要研究。有時大量隱私數據是有安全風險的,需要防備敵對勢力輕易使用大數據技術搞破壞,不能掉以輕心。

從行為上看,中國廣大互聯網用戶目前確實象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說的那樣,願意放棄隱私許可權,換取便利和效率。這對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很有利,但這不是忽視隱私權益監管的理由。從道義和安全上,互聯網公司與政府監管都應該盡到自身的責任,然後再利用中國海量用戶數據的優勢,這樣發展基礎更為穩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量子計算機出現後密碼安全咋辦,中國學者也參會討論
太空精釀:PS技術最強的組織就是NASA了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