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臣錯殺一人,為贖罪判自己死刑,最終伏劍自殺

大臣錯殺一人,為贖罪判自己死刑,最終伏劍自殺

現在社會,我們偶爾還可以聽聞有人被關十幾年後,卻被重審判定無罪的情況。含冤者冤情終得到平反,更有人因此獲得了國家賠償,但十幾年的光陰就這麼虛度,再多的補償也抹不平心中的悲憤。

在古代,法制缺失,各種冤假錯案更是極多。即便最後查出是含冤入獄,也得不到任何補償,更別說討個公道了。

人死不能復生,所以從古至今,凡是涉及到死刑的案件,主審官們都是極為謹慎。只有那些罪大惡極,非死不能抵其罪的,大臣們才會判罰死刑。

而且死刑判定後還必須將案情呈報朝廷複查,朝廷審核無誤後才可以執行死刑。後來更演變為每一宗死囚案件必須呈報皇帝,由皇帝親自定奪。但即便如此,歷史上各種冤案、錯殺依舊不少。

春秋時期死刑的判罰還沒有後世那麼嚴謹,晉國的一位大臣李離,就曾錯殺過一人。但最終李離卻採用了一命抵一命的方式為自己的錯誤贖罪。

李離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的理官(理官是古代執掌司法的大臣)。有一次,他因為聽信了屬下的不實之詞而錯判一人死刑。人死後不久,李離知道自己判案有誤,便將自己拘禁了起來,並依律判處自己死刑。

當時晉國的國君乃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他知道事情原委後,告訴李離:「官員有貴賤之分,刑法也是輕重有別,殺錯人並不是你的錯,而是你手下人的過失,你是無罪的。」

但李離卻告訴晉文公:「我的官職大,但從沒有把高位讓給屬下,我的俸祿也更多,也不曾將俸祿分給部下。如今因我錯殺了一人,就把罪責都推給手下人,哪有這樣的道理。」

晉文公接著說:「你認定自己有罪,而我的官位高於你,你又是我的下屬,那是不是我也有罪?」李離說道:「不能這麼說,審理案情是理官的職責所在,判錯案要受罰,錯殺人自己也要償命,您當初認為我心思縝密,能夠審清案情,才任命我為理官。如今我判案有誤自然要受到懲罰,錯殺人自然要抵命。」

無論晉文公是如何規勸,李離依然認定自己有罪,不接受晉文公的赦令,最終伏劍自殺了。

其實執法大臣最忌諱的不是不能秉公執法,而是將自己立於律法之外,甚至高於律法。只有做到執法嚴明,刑不避親,法不避己才能做到真正的鐵面無私。

李離所處的時代正是春秋時期,那時百家爭鳴,各種思想交匯,人們對於道德的追求甚至高於生命,所以才會有像李離這樣的大臣,但自李離之後,這樣的官便不可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就在那裡 的精彩文章:

太醫:陛下,您的龍袍在地上,大臣:你剛要是說地下就死定了
此父子皆為清官,皇帝問兒子:你跟你父親誰更清廉,兒子這麼回答

TAG:歷史就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