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誰才配得上東方俾斯麥的稱號?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誰才配得上東方俾斯麥的稱號?

文/媯滿聰

在東亞,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人有三位,一個是中國的李鴻章,另一個是日本的大久保利通,第三個是日本的伊藤博文。很多人認為,李鴻章並不配做東方俾斯麥,大久保利通武功有點弱,而伊藤博文比較合適。

俾斯麥之所以為世界政治家所敬仰,是因為他在擔任普魯士首相期間,通過不停的對外戰爭與外交手腕,以普魯士為核心,統一了德意志帝國。他是一個帝國的締造者,通過戰爭為德意志帶來了無上的榮耀與地盤。

相比較而言,李鴻章就弱了太多。他的武功無非是鎮壓同胞起義而已,對外戰爭方面,李鴻章了無建樹。與之相比,伊藤博文倒是可以承受得起東方俾斯麥的稱號。伊藤博文在內政上改革了日本,將日本推向了君主立憲制國家;在武功上,擊敗了大清帝國、沙俄帝國,拿下了朝鮮半島。他是日本帝國的最重要奠基人。

如果僅僅以職位、武功來評判的話,毫無疑問,伊藤博文更適合做東方俾斯麥。然而,東方俾斯麥一開始並不是指這些,而是指李鴻章的性格與俾斯麥很像。這件事的緣起是,德國海軍大臣克納德訪華,在天津拜會了李鴻章。

李鴻章得知克納德的軍艦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於是想登艦參觀。當天下起了大雨,克納德的軍艦離港幾十里。克納德以為李鴻章不會來,沒想到他果然來了。克納德派人告訴李鴻章,風大、雨大如此危險,就不要上艦了。李鴻章冒著風險堅持登艦。

克納德被李鴻章堅毅的性格折服了,所以稱他的性格與俾斯麥很像,並說李鴻章簡直是東方俾斯麥。克納德回到西方後,經常在西方政治圈、外交圈誇讚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在克納德眼中,是李鴻章的性格和做事風格讓他感動,所以才給了李鴻章這樣的稱號。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與俾斯麥見了面,兩人就東方俾斯麥的稱號有過一番討論。從此以後,李鴻章東方俾斯麥的稱號就在西方媒體傳播開來。這本質上是對中國職位不了解的情況下,西方媒體找到的對應性職位而已,並非與武功有任何關係。

李鴻章在內閣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名義上有宰相之名,但是沒有宰相的權力。畢竟,清朝的中樞是軍機處,而李鴻章一生也沒進過軍機處。他充其量不過是個封疆大吏,儘管在軍事、外交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東方俾斯麥並非是武功上的對應稱號,而是性格上的。伊藤博文性格上是否與俾斯麥很像也是打問號的。不過,根據後人的理解,東方俾斯麥成了職權與武功性的對應,所以會有人認為伊藤博文才配得上這個稱號。見仁見智,無需太過苛求哪個對,哪個錯。

參考文獻

1.《李鴻章傳》;

2.《如何正確評價李鴻章》;

3.《李鴻章為什麼被稱為東方俾斯麥》;

4.《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孫權臨終的一個安排,導致諸葛亮兄長全族被滅
董卓和平消化袁紹家族軍事勢力的努力,為何全盤失敗?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