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吃的8大境界,你修鍊到了第幾重?

關於吃的8大境界,你修鍊到了第幾重?

飲食境界——就是古人們對飲食文化的細分。

飲食的境界

古人將飲食分為8個境界,分別為:果腹、饕餮、聚會、宴請、養生、解饞、覓食、獵艷。咱們今天就逐一來分析分析這8個境界吧。

果腹

關於「果腹」的含義,從「食不果腹」這個成語的字面便可以理解,俗話說就是「填飽肚子」,果腹是飲食文化的最低境界,也是最現實和無奈的境界。

古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經濟受自然環境的嚴重製約,尤其遇到大旱或者大澇的年份,百姓就常常食不果腹,很多歷史時期中,吃飽飯就成了人民的奢望,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吃飽,別無他求。

饕餮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凶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不管遇到什麼食物,它都是大嘴一張,狼吞虎咽,不經咀嚼,更不顧滋味如何。

人們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誇張,所以就用「饕餮」形容一個人吃飯時胡吃海塞,不顧及形象、禮儀,只是滿足一時的食慾。現在人們也多用「饕餮盛宴」來指有很多豐盛美食的筵席或宴會。

聚會

這個境界中的「吃」已經上升到了「分享」的階段,一個「聚」字說明了飲食已經摻雜了聯絡感情的成分,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吃的基礎上。

類似逢年過節、生日聚會、升職搬遷、日常聯絡等,任何理由都可以「聚會」,也漸漸變為一種禮節上的習慣。

宴請

飲食到了宴請的境界,就已經明顯轉變為以社交為目的的文化了,實現宴請的前提是飲食文化已經有了高度的發展,對菜肴的營養價值、口味、色澤、搭配等也有不同規格的要求。

宴請比起聚會更加正式,宴請範圍也可以上升到地域或國家之間,相應的規格也都有所提升。

養生

當飲食進入養生階段時,便又提升了一個境界,當一個人吃遍了世間美味後,之後無論吃什麼也覺得不再新奇,所以品嘗過多的食物不再是飲食的最終目標,而對於品嘗的食物有比較透徹的了解才變得更加重要。

在養生的階段,食客們又回歸到了飲食的本真意義,提取食物中的營養來維持身體健康,所謂葯補不如食補,現在食補養生也漸漸變為一種主流。

解饞

解饞是基於養生階段的飲食文化,在保障了營養和健康的前提下,追求食物的美味,吃東西一定要「鮮」。

這一境界的飲食文化在寺廟中體現的比較突出,眾所周知,出家人都是食素的,故而很多人就覺得素食淡而無味,甚至難以下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比如知名天下的少林寺,不僅用素食的食材做出了各種美味,而且菜名也包括很多世俗的葷菜菜名。

覓食

覓食即親自去尋找自己滿意的食物,其中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尋找自己滿意的食材,探尋食材不僅是對美食的追求,也是對飲食文化的自覺推動;二是選擇自己鍾情的食物,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也大有不同,在尋找中獲得「吃」的樂趣,也是這個境界的一大妙處。

獵艷

獵艷一詞原本是值追求美色,但在飲食文化中,這一概念是指選擇那些稀奇的食材。稀奇的食材必然有稀奇的味道和功效,因此很顯然,覓食是飲食文化境界的再提升。

獵艷是追尋稀奇的食材,追尋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危險,尤其是在古代,大多數人對食物的認識基本都是通過親身試驗得來的,所以在古代飲食文化中,獵艷這一境界也可以理解為尋求「吃」的刺激。

看完後,你覺得自己屬於哪個境界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安文化北京 的精彩文章:

易經與識人用人
確定這是「清明」,不是「大寒」嗎?

TAG:正安文化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