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白科普: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存儲分層和存儲緩存如何疊加?

小白科普: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存儲分層和存儲緩存如何疊加?

IT部門一直在尋找提高應用程序性能的方法,而不會對可用性產生負面影響或增加成本或複雜性有過多的考慮。當然,向環境中添加更多的伺服器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成本很高,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增加了複雜性(更多的伺服器意味著更多的事情需要管理和維護)。然後許多公司都在尋求其存儲基礎架構來提高性能(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存儲分層或存儲緩存)。但是,相比之下,需要考慮一些重要的差異。

小白科普: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存儲分層和存儲緩存如何疊加?

全快閃記憶體陣列

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目前在市場上有充分的理由引起大家的關注。它們可以在IOPS和亞毫秒級延遲方面實現巨大的應用性能提升。雖然對於希望解決性能瓶頸的任何IT組織來說,裝滿SSD驅動器的機箱可能非常具有誘惑力,但這會帶來很大的成本。

SSD驅動器大約是每千兆位元組HDD成本的10倍(但IOPS成本非常低)。另外,並不是每個「性能匱乏」的應用程序都將受益於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在某些情況下,性能瓶頸是系統中的其他位置。

如果IT團隊確信全快閃記憶體將解決應用程序的性能需求,並且預算支持昂貴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那麼這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存儲分層

性能改進的另一種方法是存儲分層。使用這種方法,可以配置多種不同類型的驅動器,比如SSD,15K HDD,10K HDD或7.2K HDD、以及智能軟體將數據移至最合適的層。

通常,所有寫入操作都會先到SSD以最大限度來提高寫入性能。然後,隨著數據的老化,數據將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層級。每個供應商的實施情況略有不同,具體取決於塊級遷移,卷級遷移或按時間、或著優先順序調度遷移等情況,但共同特點是實際應用數據正在不同層之間移動,控制器軟體和CPU周期都被用來控制。

存儲分層通常適用於數據中心內的大型環境,其中可用容量在100 TB(TB)範圍內。

存儲緩存

IT團隊正在評估的最新方法是存儲緩存。這種實現類似於存儲分層,因為可以使用多種類型的驅動器,但是存在兩個主要區別。

第一個區別是系統內存可以用作讀取的緩存層。由於向伺服器添加內存並不昂貴,因此這是提高讀取密集型工作負載的存儲性能的絕佳方法,並不會打破現有的常規。

第二個區別是,由於這是一種緩存方法,因此在不同層之間移動的數據實際上是原始源數據的副本。由於只有最活躍的數據塊從HDD遷移到SSD或內存高速緩存,此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在後端周圍移動的數據量。事實證明,對於典型的應用程序,只有一小部分數據經常被實際讀取,因此將此數據保存在內存或SSD緩存中極具成本效益。

存儲高速緩存通常出現在邊緣計算環境中,其中每個系統的可用容量低於100 TB。

當涉及到它時,存儲緩存的性能和成本優勢使其成為大多數使用案例的絕佳選擇。這一切都與配置有關,這是比較這三種不同方法來提高存儲性能的另一關鍵因素。

通常,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和存儲分層解決方案要求用戶購買完整的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這可能會很昂貴。但通過存儲緩存,IT團隊可以利用軟體定義的存儲實施,並通過啟用緩存的伺服器內存,SSD和HDD的任意組合來配置伺服器。這使得最終用戶可以通過使用智能軟體自動將最熱門的數據放在快速,昂貴的層上,並將其他所有東西放在低成本的HDD上,從而節省大量資金。

存儲緩存證明是一種更簡單,更具成本效益的存儲性能改進方法,並且可以為IT部門節省大量資金(當然也會產生很多令人頭疼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存儲 的精彩文章:

如何儲存和備份個人數據——主流雲存儲服務對比
DAS,NAS,SAN和ISCSI存儲架構介紹

TAG:中國存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