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5身上為何有「補丁」?難道是機體結構強度不夠嗎?

殲15身上為何有「補丁」?難道是機體結構強度不夠嗎?

原標題:殲15身上為何有「補丁」?難道是機體結構強度不夠嗎?


近期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上鏡率很高,先後在南海、西太平洋等進行了殲-15艦載機的起降演練,目前遼寧艦上的殲-15已經實現滿編,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但是眼尖的人卻發現殲-15機翼與機身的結合的前端卻有一塊類似補丁的東西,難道殲-15機體結構不足還要加強一下嗎?本文將對此進行解析!


殲-15是中國國產的第三代單座雙發艦載重型戰鬥機,2009年首飛成功,2012年11月23日在遼寧艦上首次實現起降,2013年開始小批量生產,目前總產量在30架左右,綜合戰鬥力與美國的FA-18和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不相上下。一旦遼寧艦編隊全面形成戰鬥力後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的核動力航母編隊,在亞洲地區是沒有對手的。



不過航母能否形成戰鬥力需要艦載機具備強大的制空能力以及對地、對海的打擊能力才算,因此中國一直在努力訓練艦載機飛行員。目前遼寧艦上的殲-15已經達到了24架滿編的狀態,雖然現在不能確定遼寧艦上的殲-15是否已經完成夜間起降,但是從目前殲-15機隊頻繁進行實彈演練來看遼寧艦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戰鬥力。


那麼問題來了,殲-15作為一款新飛機為何要有補丁呢?難道真的是機體強度不夠要進行加強嗎?這個看似補丁的東西叫做補強板,也叫做增強板或者加強筋,很多戰機為了確保其機體在高機動狀態時的強度會在機翼或者機體其他部分添加補強,如果機體結構出現損傷的話也會增加一些補強。


但是因此認為殲-15機體強度不夠就大錯特錯了,畢竟從圖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殲-15有補強,而一些殲-15則沒有,如果機體結構不足的話需要統一加補強而不是只有幾架添加。而從補強添加的位置來考慮的話或許就能夠理解了,這一位置正處於殲-15機炮的前端,一旦機炮開火的話其產生的熱焰可能會灼傷殲-15的蒙皮,所以加一些不怕熱焰的材料補強增強是很必要的。


而為何有的殲-15加了補強而有的殲-15沒加可能與戰機的使用頻率、戰鬥力是否生成有關,只能通過飛機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加補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殲-15戰鬥力不斷提高,每一架殲-15添加補強是遲早的事。



而除了殲-15之外中國空軍的蘇-27、殲11B等都有添加補強的情況,這恰好證明了中國戰機維持了較高的戰鬥力,因此看到殲-15身上的「補丁」並非壞事,反而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器營 的精彩文章:

坦克適合機動越野作戰,但很怕巷戰!
不是81192——我國飛行員的輪班制度,座機不固定!

TAG:火器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