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我就是千古一帝!網友:問問你對手,他們可否答應!

康熙:我就是千古一帝!網友:問問你對手,他們可否答應!

前不久剛寫一篇文章,講的是東亞大陸17世紀時兩位千古一帝在蒙古高原上展開的四次巔峰對決,康熙大帝作為獲勝一方因難以掩飾心中之喜悅而當場下跪,感謝勝利女神對自己的青睞。但是,廣大網友就對此觀點充滿疑問,說的是康熙和噶爾丹區區一般之帝王,豈能算是千古一帝。對此,「縱橫國史」先不談噶爾丹,就說說康熙能否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如果非要評出千古一帝,那標準是什麼?這問題必須搞清楚,否則就是只能是搞「一家之言了」,說誰是,誰就是!自古以來,公認的千古一帝,幾乎很少有爭議的便是秦皇和漢武;唐宗宋祖估計略遜一點,其中緣由很多,再次不贅述!而將秦皇與漢武作為千古一帝,無非就是他們做了別人做不到的事。例如,統一六國,北擊匈奴,深入大漠,直搗王庭等。也可以說,評價的最重要標準就是「軍功」,也就是建立功業!

按照現在流行的觀點,千古一帝之榮譽稱號,能否堪當,看的就是「軍功」。那麼,「縱橫國史」就從康熙所戰勝之對手,來說說康熙的「軍功」究竟如何!可否被稱為「千古一帝」!

迎戰第一位對手——平西王吳三桂。收拾完鰲拜後,康熙才得以正式親政,才感受到了帝王的尊嚴。此時,平西王吳三桂聯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在南方發動叛亂,史稱「三藩之亂」。三藩起兵後不久,南方各省幾乎全部脫離清政府控制,叛軍直抵長江一線,遙望武漢,北京震動!面對兵敗如山倒之局面,康熙毫無畏懼,而是及時地調整戰略部署,將趙良棟和張勇的綠營軍從西北調往南方作戰。同時對三藩採取分化瓦解之政策,耿精忠、尚可喜、王輔臣等先後歸順,局勢開始向著有利於清軍的方向發展。1681年,清軍攻入昆明,大周皇帝吳世璠自殺身亡,歷史8年的三藩之亂就此平定。

降服第二位對手——延平王鄭克塽。自從清軍入關以來,各地農民軍和原明朝軍隊幾乎是望風而降,不做絲毫抵抗。典型代表便是左良玉之子,左夢庚親率八十萬大軍向手頭兵力不足一萬的英親王阿濟格投降,著實罕見也!但是,對手還是有,而且實力還相當強勁,李定國、鄭成功便是其中兩位!其中最難對付的便是鄭成功,因為有一道海峽作為天然屏障,缺少海軍的大清根本就無法對付。到了鄭克塽時代,鄭氏集團的海軍力量依然十分強大,隨便吊打大清水師根本不在話下。對此,康熙大帝重用從鄭氏集團歸來的名將施琅,並讓他編練大清水師,主持征戰台灣事宜。1683年,施琅帶領艦隊在澎湖海域擊敗鄭氏艦隊,鄭克塽宣布投降,被授予嘉德官。

對陣第三位對手——崛起中的彼得一世。清朝在東北崛起的同時,遠在萬里之外的東歐後起之秀沙皇俄國也不斷對外侵略擴張,染指西伯利亞,勢力直抵興安嶺一線。清軍入關之後,為了防止有朝一日被趕回關外,便將遼東作為「無人區」,禁止移民前往東北。正因為如此,時任沙皇的彼得一世所派遣之探險部隊才得以深入西伯利亞,佔據雅克薩城。面對新對手來犯,康熙親自主持兩次雅克薩之戰,將沙俄侵略勢力趕出中國,迫使對方在《尼布楚條約》上簽字。此後,沙俄雖然繼續干涉蒙古事務,但東北邊境基本算是安定,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對決第四位對手——黃金家族的驕傲噶爾丹。自從蹶子帖木耳在東征大明的路上突然暴斃後,黃金家族就再也沒有敢於向中原王朝發起挑戰的英雄人物,直到厄魯特蒙古准格爾部首領噶爾丹橫空出世!雖說蒙古各部在清軍入關之前已經基本上歸順了大清,成為其可靠的同盟軍,但遠在西北的厄魯特蒙古則對大清搖擺不定,還想著有朝一日恢復成吉思汗的榮光。康熙和噶爾丹一共對決四次,第一次清軍幾乎是全軍覆沒,第二次算是平手,第三次艱難獲勝,第四次橫掃一切!

總而言之,就軍功這一塊而言,康熙確實是有不小的斬獲,但是和秦皇、漢武、明太祖、明成祖比起來,其面臨的對手不算是很強大。例如,吳三桂在大明屬於是很牛的戰將,鄭克塽就是一島主,彼得一世當時連瑞典都打不過,噶爾丹部下人數又太少。所以,在中國頹勢已現的背景下,康熙應該勉強擠進「千古一帝」之列。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八位御駕親征且無一敗績的帝王,明朝佔三位,唐朝沒有一位
究竟是誰拖垮了大明?背鍋的不只是宦官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