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生活需要那麼些儀式感

生活需要那麼些儀式感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生活中有儀式感的角落,往往是詩意的世界。

「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 《禮記》

古人云,「沐浴焚香,撫琴賞菊」。意思是,在彈琴之前,要沐浴焚香,營造出氛圍、創造出意境,既是對音樂的尊重,也能奏出好曲子。這與茶道有異曲同工之妙,碾茶、擦杯、注水、出湯,繁瑣的細節有虔誠之心,品出的是茶香,更是一種精神的修鍊。人借儀式感,讓生活慢一些、莊重一些、色彩豐富一些,也讓日常生活有一些不同的體驗。

著名童話《小王子》中,有這樣的對白。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

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不必華麗,也無需刻意,當有意識地感受、珍惜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時刻,儀式感就已經呈現。

心理學中有一種錨定效應,當因事物的不確定性而產生恐懼時,可以通過一段預測、設想的過程來降低內心的不安。儀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心理錨定,給人以確定感和秩序感。

好運動員在調整心態時,都做幾乎同樣的動作,如深呼吸、調整步伐、呼喊鼓勵等,這種習慣就像肌肉記憶,能迅速把精神和心理狀態調到最佳預設。生活的儀式是內心與世界之間的一座橋,帶來的自我暗示讓人更專註認真,也更能體味日常中的趣味與美好。

現代人在高效率、快節奏的世界裡,或顯倉促忙亂。小到一頓飯,在點個外賣、刷刷手機中對付過去了;大到過年過節,為了省事,在酒店包桌酒席,推杯換盞中迎春。即便是閱讀,手機嵌入生活,獲取碎片化信息,移動端在某種程度上瓦解知識的系統性,也在瓦解閱讀的儀式感。反觀一些人搜集老唱片、CD,甚至講究書籍的裝幀設計,無不是以「過程的體驗」來擴充「精神的容器」。

而儀式感對於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不管別人如何,一本正經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正發現生活的樂趣。就像一個智者說的,你千萬別想在麥當勞旁邊的十字路口找到上帝。是啊,一個敷衍了事、平淡無奇的態度怎麼能期待擁有一個趣意盎然的生活呢。

美學家說,「神話雖然不存在了,可是儀式的聖潔性還在。」

儀式是文化傳統的延續,集體通過規範和價值實現一體化,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社會化。再小的事,只要帶著儀式感去做,就能保持一份敬畏感,甚至獲得一些超越性的價值。唯有保持生活的儀式感,才能讓儀式發揮承載文化符號的功能。這或許也是為了涵養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章來源:百度 搜狐

『藏木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佳作 的精彩文章:

玫瑰椅,佇立在安然歲月中的古典美人
靜心的不二法門

TAG:匠心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