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本土自製劇也在「野蠻生長」,2018年美劇市場的泡沫會破裂嗎?

美國本土自製劇也在「野蠻生長」,2018年美劇市場的泡沫會破裂嗎?

國內無論電視劇和網劇,近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但一提到國際化水準,人們總是天然地知覺「海外劇總比國劇好」。其中,尤以美劇、英劇為最主要的代表勢力。這些劇集「發達」國家的內容生產是否完全如同大家的想像?品質與水準是它們的唯一標籤嗎?其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進程必然是順風順水的嗎?影視前哨(ID:yingshiqianshao)推出系列獨家策劃,帶大家冷眼看海外劇的本土市場,第一篇,想談談美劇。

文 | 吉拉夫

《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吸血鬼日記》《越獄》《慾望都市》……這些名聲在外的美劇對大多數80、90後而言並不陌生。不論是在聒噪的課堂還是深夜的被窩,總有一部美劇讓我們沉浸其中,或被葷段子引得捧腹大笑,或被跨越種族的愛情所震撼,或被純粹的親情友情深深感動。可以說,這些耳熟能詳的美劇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影響力甚至是超乎國產影視內容對人的塑造的。

近幾年,美劇在中國熱度不減反增。近日,隨著《西部世界》第二季的開播,多部美劇陸續上檔,美劇回歸的熱潮再次席捲中國,儘管國內還未同步更新,美劇鐵杆粉絲卻已迫不及待地找來「生肉」一睹為快。但事實上,2017年美劇在美國本土表現並不搶眼。Vox 新聞網站有評論家撰文稱「2017年美劇秋季檔是2006年後表現最差的檔期」。

2017年,美國各平台美劇制播數量創造歷史,對原生美劇單集的投入更是吊打國內任何一部電視劇成本。過多的美劇湧入市場使觀眾眼花繚亂。美國電視市場平台頻道眾多,愈加加深了觀眾的選擇困難。「虛假」繁榮的美劇市場泡沫正在形成,狀況也並不樂觀。

美劇制播數量不斷增長

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5年,美劇制播數量不斷攀升。2017年美劇制播數量為487部,相較於2016年,增長了7%。John Landgraf(FX首席執行官)預計,2018年各平台原創美劇制播數量將達到520部之多。

數據來源:FX Networks Research

從制播平台來看,過去四年美劇在有線台、公共廣播網、付費有線電視平台制播數量浮動不大,但在SVOD (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訂閱型視頻點播平台上,美劇制播增長迅速,相較於2015年的49部,2017年增長了兩倍多,達到117部,佔比24%。

2017年有175部電視劇來自AMC, FX, USA等有線台,153部劇來ABC, NBC, FOX, 及CBS等的公共電視廣播網,兩者佔據了原創電視劇數量的67%。但公共廣播電視網四大頻道,ABC, CBS, NBC 及Fox等廣播電視網平台對新美劇制播投入漸趨謹慎。

數據來源:FX Networks Research

制播成本高

2018年,美國SVOD三巨頭(Netflix, Amazon, Hulu)將分別投入80億美元、 50億美元、25億美元用於原創電視劇生產。三者對美劇的投入推升了總體美劇制播數量。

各平台自製劇投入不僅增加了電視劇數量,更提高了單集製作成本。Netflix 自製劇歷史劇The Crown《王冠》第一季造價1.3億美元,平均每集成本1300萬美元。Amazon自製動作片Jack Ryan《傑克·萊恩》每集造價800萬美元,喜劇The Tick《超級蜱人》每半個小時成本500萬美元。

除此之外,有線電視網也在美劇上燒錢。HBO Westworld《西部世界》造價與《王冠》類似,達到1.3億美元。Starz製作的American Gods《美國眾神》每集造價800萬美元,TNT僅存活一季的 Will《青年莎士比亞》每集造價在500-600萬美元之間。FX 電視劇造價成本通常為350-400萬美元每小時。

公共廣播電視網自製劇也不甘示弱。絕大多數電視劇造價在350萬美元左右,品質較高的成本大約在450萬美元。

數據來源:Statista

季度式更新帶來高淘汰率

大量美劇上檔的背後是驚人的停更數量。

眾所周知,美劇是季播制。大部分美劇會在春、秋上檔,在冬季進入冬歇期。通常一年中有兩次Hiatus(間歇期),一次是在當年11月到次年1月,因遇到感恩節、聖誕節、陽曆新年等重大節日,美劇製作團隊會放假休息,同時電視台會根據收視率重新排擋或砍掉部分美劇;第二次是從5,6月季末到新季度開始。

2015-2016季度,有160部美劇停止更新, 其中有36部美劇在播放1-2季後停更。2016-2017季度,有共計147部美劇宣布停止更新,其中有23部美劇在播放1-2季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截止至2018年4月26日,2017-2018季度,有76部美劇停更。據Business Insider網站統計有,2018年18部美劇宣布不再進行更新,其中只活過一季的美劇數量有7部,兩季數量有3部,兩者佔比達到55%。(編者註:每季度周期為當年9月到次年8月)

2016-2017季度不同平台停更美劇佔比

美劇的停更原因各不相同,但最主要的評判標準還是收視率。有的美劇一上檔播放率就慘不忍睹,慘遭下架。例如HBO 2018年2月份上檔的情景喜劇Here and Now《此時此地》,自播出始收視率低迷,每百萬平均收視率僅為0.378,相較西部世界第二季收視率差距明顯,慘遭淘汰可謂是意料之內。

美劇在本土的「泡沫」,2018年會破裂嗎?

2015年John Landgraf首次在美國提出Peak TV(電視節目頂峰)的概念,其用來描述在有線電視網、廣播電視網、流媒體平台上充斥的過多的電視節目。2017年各平台原創美劇數達到創歷史的487部,2018年這一數字將繼續增大。

英國《衛報》電視專欄作家Stuart Heritage對Netflix2018年投入80億美元用於引進及製作700部電視節目高喊感到恐慌。

大量的美劇出現,不斷刷新的生產製作成本,不同平台,尤其是SVOD巨頭摩拳擦掌燒錢大規模投入內容生產,美國美劇市場泡沫正在形成。

美劇生產最終目的還是影視劇迷的消費。大量的電視劇湧入造成電視劇受眾選擇困難,受眾不買單,進一步加劇了美劇市場泡沫破裂的可能。據COURTESY OF HUB ENTERTAINMENT調查顯示,有近50%的美國受訪者認為其在面對豐富的美劇時無從下手。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表示只會觀看喜歡的過往電視劇集,僅有12%受訪者表示會嘗試看新上檔的電視劇。

但好在美國電視劇基於收視率的季度式更新淘汰模式保證了美劇市場某種程度上的平衡穩定,使電視劇的內容不至於滯後於市場反映。這一停更淘汰制度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新檔美劇的質量,確保了有限制播資源的高效配置。

我們似乎無法準確預測美劇不斷增長的泡沫何時被全然擠碎,但至少在2018年,這一跡象也並沒有任何好轉的徵兆——有強大海外傳播能力的美劇,在本土市場中其實也難逃捉襟見肘的焦慮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前哨 的精彩文章:

邱振剛:《頭號玩家》是電游時代終將到來的預言?

TAG:影視前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