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藹北說歷史——大余名流事·仇英繪山水

藹北說歷史——大余名流事·仇英繪山水

核心提示

仇英(公元1482年—公元1559年),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仇英是明朝著名畫家。

(網路配圖)

仇英繪畫的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體」。他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

仇英與時人沈周、文徵明、唐寅三人被並稱「明四家」。仇英的畫作影響至深。其代表作有《桃花源圖》、《漢宮春曉圖》,這兩幀巨作都被讚許為我國古代十大畫作。

(部分史料根據《明史》及大庾嶺的民間傳說)


桃花源

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的農曆二月到十二月,蘇州吳縣青年仇英跟著文藝青年文徵明到南安府大余縣雙秀峰做工。

大余縣的雙秀峰其實就是丫山。丫山的靈岩寺方丈泉水長老是江蘇鎮江雲遊而來的和尚,在靈岩寺呆得久了,就成了方丈。

泉水長老看靈岩寺寺廟很破舊,正想要重修,恰巧在大余城裡遇到剛到而立之年的文徵明。泉水長老在鎮江當和尚時就認得文徵明,大余街頭遇見,自然無話不談。兩人一洽談修繕寺廟事宜,文徵明就說:

「剛好,我家父、溫州知府文林先生在前兩年病故,家道中落,正想要找點事情做。這段時間帶著小後生仇英遊歷浙江、福建、廣東、江西山水,長老你住持的靈岩寺要重修,我正好可以做點事。」

泉水長老信口就允諾了。就這樣,仇英跟著文徵明,到了丫山靈隱寺,做起了油漆工,為寺廟粉刷牆壁和畫壁畫。

仇英上了丫山,就住在靈岩寺房檐外的小茅棚里。那個時候正是明代中葉,虔州府和南安府的漆器製作和書畫裝裱等手工最高水平,都表現在寺廟之中。仇英那時只有十八歲,很能吃苦,很快就跟著落魄公子文徵明學到了手藝。

年少的仇英在修繕靈岩寺的過程中,除了刷油漆,順便也常常攬接其他寺廟如峭山寺、山口寺、水口寺、金東寺那些廟宇中的一些繪畫事務來做,他每天的大半時間都用在刷牆壁和繪製壁畫賞,很是熱衷於作畫、賺錢。

那時候的國人特別是僧尼,都喜歡雕樑畫棟,喜歡把所有目之所及的地方都裝飾上優美的圖案,年少的仇英做的就是這種「雕樑畫棟、手繪山河」的文藝工作。

(網路配圖)

那一天,仇英正坐在高高的梯子上,仰著頭,細心描畫著房樑上的山水畫,突然聽到底下有人拍手誇仇英畫得好。仇英低頭一看,是一位長須老者。

邊上的包工頭、畫家文徵明連忙向仇英介紹說,這位老先生就是名滿天下的大畫家、年屆古稀之年的周臣先生。

仇英一聽,趕緊從梯子上下來,恭敬地鞠了一躬。周臣先生眯眼笑,覺得眼前這個後生前途無量,後來就住在丫山一帶,無償地將繪畫技能授予仇英。

這就么著,仇英在為文徵明打工、修繕丫山靈隱寺的過程中,既不斷地被融進了文徵明的朋友圈,也不斷地學習周臣的繪畫技術,同時也向被貶嶺南、路過南安府的項元汴也學到了一些山水畫技巧。

修葺靈隱寺的時候,仇英為靈隱寺壁畫抒寫了一幀圖景《寫經換茶圖》,包工頭文徵明覺得仇英畫得非常不錯,忍不住就在圖景的旁側寫了一幅小楷《心經》。這副壁畫連同紙稿,一直是靈隱寺歷代方丈、長老、僧人珍藏的愛物。

重修靈隱寺的十多個月里,仇英都低眉俯首地繪畫,表現地一直都很低調,怕被人瞧不起,比其他的務工者勤奮多了。

仇英繪製工筆樓台,細而能雅,艷而不俗。所以無論是虔州、南安府、吉州府、洪州府還是南京、北京的達官顯貴,還是南安府、虔州府那些有點財力的老百姓,都很想買仇英壁畫的紙稿。

為靈隱寺粉刷牆壁和畫制靈隱寺壁畫之餘,仇英大多數時間或坐在屋檐下茅棚里向丫山各個山水瞭望,或到大龍山、左拔雲山去採風,把新奇的景緻描繪到了草稿上。

丫山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雲蒸霧漫。崇山峻岭的深處,廟台亭閣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仙若幻。而流水木橋,奇松虯曲,更使得景緻越發地幽雅。

翌年的三月,周臣、項元汴、文徵明甚或是師兄唐伯虎都發現,仇英已經畫出了一幀長卷「桃花源圖」。他們為仇英的勤奮感到萬分的驚訝。

(網路配圖)

仇英的這幀《桃花源圖》源自於東晉隱士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卻又能將他熟稔的丫山山水風景融匯於其間。

陶淵明的作品描繪了人們理想中的隱居勝地,成為後世畫家熱衷描繪的題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圖》也應是取材於此,描繪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

仇英的這幀圖是重彩大青綠山水,深受南宋趙伯駒兄弟工緻一路畫風的影響,又兼取劉松年精巧明麗的用筆、用色。

全畫以豎幅高遠章法,分三層疊進,近景為深壑、小橋、流水,橋上有童子捧甌而過。板橋過處,青草鋪地,另一童子攜食盒亢於岸頭。

隔小溪為山洞,內有鐘乳石懸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邊有一位仙者彈琴,兩位仙者於旁靜聽,傳神入微。

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間,有山桃雜卉伴卧松而開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橫卧於洞頂,松皮龍殼,青藤盤繞,與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應,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屬,又怎能到這裡生存?這是作品的主題部分。

洞頂清靄虛掩處,有小路自雲中顯現,繞過山樑及松林,瓊閣高築與松柏相輝映,山澗有清泉,挾亂石而流瀉,澗邊雜卉仙草益發,石上小亭別具,山間浮雲繚繞,斜暉之中,幾組遠山,一派雲海,更使畫面境界無盡。

很顯然,仇英的「桃花源圖」藝術上是十分值得琢磨和回味的。

在藝術表現上,小年輕仇英能勾勒精工,似學宋代趙伯駒的一派。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描繪的細緻入微,嚴謹工細。通幅青綠著色,色彩妍麗雅美。顯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現能力。

項元汴、周臣、文徵明、唐伯虎無不為貧寒小年輕仇英繪製的那幀山水畫而驚喜萬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語善言 的精彩文章:

大余名流事:蔣士銓遊歷
藹北說歷史之——大余名流事·張鎮孫報國

TAG:良語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