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長達180年的英國廢奴債

長達180年的英國廢奴債

原標題:長達180年的英國廢奴債


英國政府組建了奴隸賠償委員會,但是賠償數額高達2000萬英鎊,這讓囊中羞澀的英國政府甚為為難。這筆款項在今天相當於230億至300億英鎊,佔了彼時英國政府40%的年財政收入。英國政府不得不向銀行家舉債,直到2015年,英國政府才還清借款


羅瀏虎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大多數英國人可能想不到,大英帝國曾經在1833年做了一個愚蠢決定,而英國人為此背負了180年的巨額債務。直到2018年,才有匿名者曝光了這段關於奴隸買賣與奴隸賠償的歷史。


在18世紀的英國,奴隸被作為一種可以轉讓的財產,人們通常將黑奴與貨物一樣看待。奴隸主可以通過買賣、繼承和婚嫁等方式獲得奴隸。除了達官貴人,一般市民階層也把買賣奴隸當成一本萬利的賺錢的門道。無論是來自約克郡的寡婦還是來自布里斯托爾的玻璃生產者,無論是牧師還是律師,都對此樂此不彼。小說家喬治·奧威爾與格雷厄姆·格林的先祖都曾是奴隸主,甚至有從英國殖民地退伍的士兵靠販賣奴隸成了富翁。


1772年5月,法官曼斯菲爾德勛爵在薩默塞特訴斯圖爾特一案中判決買賣奴隸非法。他認為,儘管大英帝國部分地區對奴隸的合法性語焉不詳,但是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普通法和制定法都不存在將奴隸視作財產的法律基礎,因而判決釋放奴隸。這一里程碑式的判決不僅讓曼斯菲爾德勛爵聲名遠揚,而且成了廢奴運動支持者的強心針。

1787年,一群福音派新教教徒與貴格會信徒成立了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他們認為販賣奴隸是踐踏人性、是不道德的。1807年,這一廢奴組織的理念獲得了帝國議會35位至40位議員的認可。這些議員的領袖是威廉·威爾伯福斯議員。


彼時年僅28歲的威爾伯福斯在與廢奴主義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廢奴運動的領袖之一。他以雄辯滔滔聞名。作家詹姆斯·鮑斯韋爾曾這樣描述威爾伯福斯演講的現場:起初,我以為跳上桌面的是一隻小蝦。但是隨著演講的進行,這隻小蝦在不斷長大,忽然間小蝦已經變成鯨魚。


1807年,大英帝國頒行《廢除奴隸販賣法》。威爾伯福斯已經為此奮鬥了20年。


該法禁止販賣奴隸,但是並不廢除奴隸制。該法規定,對於用船運輸奴隸者,船長需要為每位奴隸繳納100英鎊罰款。帝國皇家海軍成立了西非分遣隊,在西非海岸巡邏,以打擊販賣非洲奴隸的行為。


一開始,分遣隊只有兩艘小船,而奴隸商人為了躲避盤查而更換了速度更快的運輸船。在這種力量的對比下,分遣隊分外尷尬。當分遣隊的第一任准將喬治拉爾夫·科利爾勛爵被派往幾內亞灣的時候,雖然長官授權他可以使用一切的手段阻止奴隸商人,但是他只擁有了6艘軍艦,卻不得不在超過5000公里的海岸線上巡邏。儘管如此,分遣隊還是有所斬獲。從1808年至1860年,一共查獲1600艘奴隸運輸船,並解放15萬非洲奴隸。

1811年,在新當選的議會議員亨利·布魯厄姆的推動下,大英帝國通過《奴隸貿易重罪法》,將買賣奴隸的行為規定為重罪。為了便於對販賣奴隸者提出指控,大英帝國在位於非洲的殖民地上成立了一系列的法院,如1807年在獅子山成立副海事法院。然而,該法卻為非洲奴隸帶來了更多的不幸。許多船長為了少交罰款或免受檢控,狠心把奴隸沉入海底。


直到27年後,英國才頒行《奴隸廢除法》。從1826年開始就呼籲完全廢奴的威爾伯福斯聽到該法通過的消息後,喜不自禁,3天之後,74歲的威爾伯福斯含笑辭世。


該法擴大了《奴隸販賣法》的適用範圍,在大英帝國的大部分地區禁止買賣奴隸,給加勒比地區、南非地區以及加南大等海外殖民地逾80萬名奴隸的人生帶來了曙光。不得不提的是,雖然奴隸獲得了法律上的身份,但是又被戴上了一個新的枷鎖——學徒制。


在被釋放之後,奴隸被勒令充當「學徒」,每周為前奴隸主無償勞作45小時。更糟糕的是,奴隸主以前是依靠私力對奴隸進行處罰,現在卻可以動用治安官力量來懲戒奴隸。據《衛報》所言,帝國組建了一支由100人構成的警察、獄警隊伍,並將他們派遣至殖民地農場。他們被稱為領薪治安官。如果學徒們在汲水、收割甘蔗或洗滌亞麻布時動作稍有遲緩,主人就有權讓治安官懲罰學徒,懲罰措施包括鞭笞。


《奴隸廢除法》將1838年規定為奴隸解放的節點。為了儘可能地壓榨黑奴的勞動價值,奴隸主比以往更心狠手辣。一位叫做詹姆斯·威廉姆斯的黑奴後來回憶說,他在1834年後遭受的殘酷折磨比以往多得多。

出人意料的是,《奴隸廢除法》規定對奴隸主給予經濟賠償,以彌補他們失去黑奴的財產損失,而奴隸一分未得。在當時,有許多廢奴主義者對政府決定對奴隸主進行賠償的行為無法接受,認為這無異於與罪犯同流合污,無異於玷污了公共美德。部分人士認為,賠償款的受益人應該是奴隸而非奴隸主。不過,也有部分人認為,為了實現廢奴的目標,可以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接受這種做法。


為了料理賠償事務,英國政府組建了奴隸賠償委員會,但是賠償數額高達2000萬英鎊,這讓囊中羞澀的英國政府甚為為難。這筆款項在今天相當於230億至300億英鎊,佔了彼時英國政府40%的年財政收入。英國政府不得不向銀行家納坦·邁爾·羅特席爾德兄弟舉債1500萬英鎊,加上英國政府自有資金500萬英鎊,才勉強湊夠賠償款。直到2015年,英國政府才還清借款。


數據顯示,大英帝國一共對46000多名奴隸主進行賠償。獲得最多賠償金的是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的父親。他一共擁有2508名奴隸,為此獲得了106769英鎊賠償金,約等於今天的8000萬英鎊。基於這一豐厚的收入,就無怪乎這位以善於理財聞名的首相第一次在議會演講時就為奴隸制進行辯護。這些賠償金被奴隸主傳給下一代,在受益人中,不乏英國前首相卡梅隆這樣的名流。


可嘆的是,儘管英國廢奴之路一波三折,時下的英國人卻早已逐漸埋葬了這段記憶。當我們回首這段往事,我們所瞥見的不僅僅是青燈黃卷下的歷史,更有人性的各種面向。

責任編輯:鄭少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治周末報 的精彩文章:

連接著你我的天路文華
西班牙大棋局上的小棋子

TAG:法治周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