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越自卑的方法——布施

超越自卑的方法——布施

小時候,農村一直流傳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大多數家庭里老人的口頭禪都是:女兒是根草,兒子是個寶。女孩自幼就要學著做家務幫著家裡幹活,而男孩可以自由自在漫山遍野隨心所欲地玩耍。

家裡爸爸又是老師,高大英俊,才華出眾,繼承爺爺的教育理念,秉行「棍棒下面出人才」的思想,以嚴厲著稱,對待我們三姐弟極其嚴厲,不單是我們,連村裡的小孩,以及學校里領教過爸爸棍棒的調皮學生,對他都是聞風喪膽,老遠見到就趕緊躲開藏起來,甚至有同學聽到我是某某老師家的而避之不及,不願和我玩耍。

加之家裡經濟拮据,為了供我們讀書,已是節衣縮食,所以我經常撿別人的舊衣服穿,甚至是男孩子的衣服。所以自幼的我背了好幾頂自卑的帽子——女孩命賤,相貌平平,家庭貧窮,物質匱乏,節衣縮食,還有嚴父。

外在一切的物質境遇讓我沒有任何自尊自信可言,唯一能讓我尋找的——除了努力學習知識,向精神內在這條道路上無限挖掘自己的潛能,別無他路。同時,我記住了爸爸讓我受益終身的一句話——吃穿向低標準看齊,學習向高標準看齊。即是物慾往下比,品德往上比

我珍惜上學的每一天時光,認真聽每一堂課,老師講到哪裡,思路就跟隨到哪裡,養成了無比專註的好習慣,這個習慣保留至今。

書本里的各種豐富多彩的知識,充實了我的頭腦,愉悅了身心,更讓我考試取得優異的成績,讓老師和同學們大加讚賞和羨慕。

書里的世界雖然包羅萬象,豐富多彩,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卻寧靜安詳,怡然自得,這讓我的內心無比寧靜,清心寡欲,精神充實。

從而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外在再怎麼光鮮亮麗,沒有內在知識的充實,終究如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而一個人外表再怎麼質樸簡陋,有了內在知識品德的充實,終將如山中玉石,質地溫潤富有光澤,隨著時間的積累反而越來越有價值。

因此立志:寧可當瓦罐里的璞玉,也不當金罐里的敗絮。就這樣,在求學時代,我用強大而厚實的精神之盾,成功地超越了外在落後物質上的自卑。

可是,在求學的過程中,儘管在外面贏得了老師的肯定和同學們的尊重。但是在家裡,在父母面前,始終是那個手背向下伸手要錢的消費者,因此在家人面前始終覺得自卑。直到大學畢業出來工作,每個月把一部分工資到郵局郵寄回家,每次在郵局的匯款單上寫上爸爸的名字時,有了一點點回報家裡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再後來,憑自己的能力賺錢存錢,成家買房養孩子,陪著孩子一起學習成長,自己總結積累了一部分生活經驗。在和家人的電話溝通中,我逐漸由那個打電話求助問怎麼辦的人變成了幫他們答疑解惑能幫助他們一些經濟和精神實際問題的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不再自卑怯懦,樹立了在家人面前的自信。因為終於,我不再依賴於他們成長,反而可以在某些方面給與他們回饋,成為他們的庇蔭。

直到去年聽了樊登讀書會的《自卑與超越》,才明白:人要真正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結,得把手心向上向人依賴索取的習慣,改為手背向下向人伸出奉獻和愛心的援手助人為樂的習慣。

萬行禪師說:我們學佛不是向外索取,而是把內在的力量拉出去。就像是水井裡面的水不斷往外提,井水不斷湧出的道理一樣。只有通過這種不斷奉獻的方式,內在的潛能才能打開,進一步才能與佛菩薩相應,才能與他們同一體。而自己也是擁有無邊的能量和快樂的來源。這就是修行實踐排第一位的「布施」法則。

布施,就是給與,是奉獻,把自己的東西給與他人。就像太陽願意把陽光灑下大地的萬物;大地願意把自己的土地和營養滋養萬物生長;樹木願意把綠色和氧氣奉獻給動物和人類;井水願意把自己的水不斷地湧出滋養灌溉;花兒將自己的美麗毫無保留地綻放……這都是布施。

布施法則不會因為給與而讓自己在某方面減少,反而卻讓自己打通內在的能量通道,擁有得越來越多。布施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難的。

比如說:工作中盡心儘力,不浪費時間,布施了責任心;

在家裡任勞任怨多做家務活,布施了勞動和體力;

走在路上,讓著急的人和車先走,布施了耐心;

遭人無故責罵刁難,忍讓遠離他,布施了寬容;

給困難的人伸出援手和幫助,布施了愛心;

對迎面走來的人微微笑,布施了喜悅;

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布施了潔凈……

布施就是給與,就是奉獻,就是手背向上給他人伸出援手。

關於布施,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跑到釋迦牟尼佛面前哭訴。

「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成功,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可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呀!」

「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

第一,和顏施,就是用微笑與別人相處;

第二,言施,就是要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讚的話、謙讓的話、溫柔的話;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開心扉,對別人誠懇;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動去幫助別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車時,將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弱婦孺;

第七,房施,就是將自己有空下來的房子提供出來,供別人來休息。

如果要克服自卑、抑鬱、焦慮等情節,隨時問問自己:今天布施了嗎?布施了哪一樣?我還可以布施什麼?

(本公眾號的宣傳宗旨——在於傳播善知識,正知正見,和正能量,讓沒能量的人變得有能量,讓有能量的人變得強大而慈悲,進而輻射照耀到身邊的每個人,人人都變得一樣好!

敬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並置頂,每周末更新一次悟道分享,共同學習善知識,勇於實踐,樂於分享,感恩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的綠光 的精彩文章:

治己不治人,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TAG:幸福的綠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