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中那座禪房

心中那座禪房

凈土

 木府風雲 電視劇原聲帶

孫楠 

00:00/03:10

心中那座禪房

文/石寧

編輯/怪你過分美麗

多年來一直想尋找一座心中的禪房,找一幽靜的小院,讓疲憊的身心在這座禪房裡靜靜的讀書,品自己栽培、採摘、揉搓的青茶、喝出那種汗水與勞動的苦澀味。然後又鋪上箋紙臨摹習字,雖然粗枝大葉不成書法,但樂在其中,累了去庭院走走,看我栽培的樹樁與精心修剪的盆景,精心雕刻製作的假山,小山岩上的青苔小樹及清澈的流水,然後點上一爐清香參禪、拜佛。於是煩燥的我在這幽凼的禪房裡住下找到了一塊心靈的凈土……

有這樣一座庭院,與青山綠水為鄰,和花草鳥魚為伴,聽花開的聲音,觀葉綻放的曼妙,享一段至美的邂逅,品一種韻致。

有這一方庭院,彷彿身處千年古剎佛門的凌雲山下,與大佛作伴,讓心脫洗凡塵,心在禪間悟大道,梵音繚繞入仙境。

有這一方庭院,耕種讀書烹茶,在農耕閑下會友暢飲,雖不精通的琴棋書畫皆得其趣,將煩心瑣事拋之九宵雲外,想像著將自己置身於這樣的庭與院中,書與禪中,心也會隨之漸漸進入一個空寂的世界。一杯清茶,幾支禿筆卻偷得浮生半日閑,只為尋找這一生中丟失了的、執迷不悟而迷失的自己。

一座庭院,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

在這清幽之中去領悟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在這庭院中去聆聽《紅樓夢》中瘋子道人的「好了歌」。世人只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也許這就是幾多奔波於都市、尋求精神家園及靈魂安放之人的渴望。

這也許是無數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生活。

每一個人都想有這樣一方庭院,即便在這裡喝茶、聊天、看書,甚至什麼也不做,就是那麼安靜地坐著,對著一方藍天發獃,或者目送幾隻飛鳥走遠。總之,讓因生活奔波忙碌而浮躁不安的我們,在這精美之地得到片刻安寧和沉澱,享受生命最本真的恬靜樂趣。

在茫茫天地間,有這樣一處庭院,還有何求?禪語就在這佛的身邊,就是這麼一座幽靜的庭院。

世人都知道忙碌奔波,為名為利,卻少有人知道紛繁複雜的人生該何去何從到底我在哪裡?心中千萬個目標卻個個皆空,而在那一方庭院禪韻無窮的禪房裡卻蘊含著無窮無盡禪機妙語,讓你置身於一片無私無欲之中。它會讓你置身在這隻為情懷、文字、雅興的禪門之中,讓心住下不在有飄泊不安的靜養之地。

我總覺得命運給予的是不平或許也是一種幸運,記得我曾去過青城山,那半山裡常有道士釆葯青衣小帽,不徐不急,他們也是眉青目秀慈眉善目,當遇見我們時,他們總是面帶微笑沒有一絲絲報怨常伴青燈,而是用整個陽光的心態面對每一個凡夫俗子,我感覺到我背負得太多舒展不開緊瑣的眉心,從這些慈悲為懷的出家人臉上我不禁想起了那幾句膾炙人口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當聽見那淙淙流水聲,回想起兒時春天般的爛漫和那些陽光花兒的古老詩句;似乎在在此山之中與青山白雲及那傳耒素雅的鐘聲溶為一體我聽著那《大悲咒》的梵音也似在品著我等俗人所虛華昭示的茗汀,我想著大佛的巍然在坐擁禪驛的純凈,佛亦清靜、佛凈凡心、佛化靈魂之感!

記得二十多年前,年輕氣盛的我在海南闖蕩,我朋友請我去參加他哥開設的一個禪意主題休閑山茬,說有和尚下山講禪說道,很有意義,我是大陸人要我一定參加,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下來。可忙於俗事,說到底就是掙錢,到了那天,自己卻忘記了這事,直到阿龍氣喘吁吁跑來叫我,我才匆忙的和他打車前往。到了這個山茬院子,看到許多光頭和尚及很多善男信女,一個個都在靜靜的聽禪驛的大師說道講經,院內人多但無雜音,沒有人抽煙,沒有人哪怕輕聲咳嗽,那情形彷彿是一場聖典莊嚴而神聖,而自己卻姍姍來遲,心裡很是歉意。

落座後,我才知道今天的講經說道的活動主題:人生之禪放下心之包袱——與大海的約會。此時,我才細細觀察了一下莊園室內的陳設,從字畫、茶具到茶點的擺放以及服務員的衣著,無不透著禪意,我被濃濃的禪意氣氛感染著,也被披著袈裟的大師深深吸引著……

我的神思早已跑題。此刻,不說約會大海,就是約會我再去西沙淘沙金也毫無興緻,我的心早已被這莊子里的木魚聲聲及那虔誠的一切鉤走。

這裡是阿龍的哥哥阿真作為創始人對一切策推出的一個作品——禪意休閑——禪驛品牌的得意之作,禪文化是庭院濃墨重彩的特色。對於山茬主打的禪意,更多地指向內心與精神層面。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禪境,人們一般分三種:「寺院禪」,禪境的核心底蘊是「肅靜」;「自然禪」,禪境的核心底蘊是「悠靜」;「生活禪」,禪境的核心底蘊是「趣境」。

可是,阿真僅僅是讀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些都是他自己的創意,在我心裡無不為之讚歎,從內心深處真誠的佩服得五體投地。在這裡我突然發現,禪不再神秘莫測。在禪驛里,禪是一種可觸摸、可落地、有人間煙火味的存在——它是山茬的每一處細節:石、路、池、橋、廊。禪是一盞清茶、一盤棋局、一陣神侃、一幅書畫,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回歸本質,簡化簡單的生活。

我彷彿頓然對佛家所說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略有所悟。在這樣典雅的環境里,豈止是舒心、靜心、澄心、渡心,在茹素餐廳、正清茶室,當領略到了清幽簡約,禪茶、花道、書法的禪修情境,才明白了什麼是大隱於市那種「禪」的世界。

我不懂禪,不敢貿然發言,我又是唯一的大陸人,而阿真在最後的發言時說,人生處處是禪意,有人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但他個人卻認為:生也需如秋葉之靜美,沒有空白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慾望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永遠都不會有心靈的寧靜,不會有恬靜的陶醉,不會有精神的愉悅,更不會有人與自然的交融。

從阿真的話里,我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留白的藝術。

聽禪之後,我們在露天茶園喝茶,我也海闊天空地侃大陸的趣事,心中似乎也在尋找一杯茶的詩和遠方;也在眺望著是禪驛在大海上那一群飛翔的海鳥……似乎人人都悟到了禪機,而我卻在書架上那一本本禪修的書名中,尋找悟禪的方法……

我時常想,我這樣一個年過半百的男人來說最是尷尬的事是:不再年輕,頹然老去。幾十年前,我也絢爛過,也有年輕時的豪言壯言、轟轟烈烈,但內心卻渴望如秋葉般靜美的生活。這些年來還在商場奔波,為生意的失意而煩惱。而今天的我,從佛門前走過又進門拜佛,我在書店的禪驛的書架上,翻看了星雲大師的《人生就是放下》一書中,明白了許多,把一切都看開了。

可是,事隔多年,我仍疲於奔命,苦苦掙扎,早以把聽到的當時悟到禪意拋到九霄雲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因為窮啊,嗷嗷待哺的聲音掩蓋了一切木魚聲聲中的禪語,時至今日,歲月蒼桑留下太多的荒涼而我又是華髮早生!這半生就幾乎消耗於空白之中。

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我在一方庭院茅塞頓開:世界上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 濃墨重彩,適當的留白也是一種色彩。

心有禪房,清靜幾許,心若向佛,佛賜禪語。其實啊,佛就是本己的修為,不知對否?!

作者簡介

石寧,自號鄉野村夫,用頭走路,用腳耕耘,饑寒失誤,聚於一身。喜文字,不成熟,荒廢半生。執於真,路艱辛,努力前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你過分美麗微刊 的精彩文章:

TAG:怪你過分美麗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