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生命中的精氣神

人生命中的精氣神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自古以來一直被稱為人身之「三寶」,精氣神三者相互為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和功能,為養生長壽之根本。精氣神學說,是五千多年來中國古代醫家和氣功養生家在整體生命觀思想指導下,在探索生命奧秘、防老抗衰、防治疾病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整體生命觀。

精氣神,作為人類生命的要素,其觀點很早就出現在先秦著作中。《老子》、《莊子》、《管子》、《孟子》、《黃帝內經》等,皆論及精氣神,並闡述了「養氣」、「存精」、「守神」等養生之道。漢魏以來,精氣神學說在醫家和道家的著作中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中醫學從生理、病理及形神關係等方面進行了剖析,而道學則從煉養角度對其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精,是構成生命之體的始基,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故有「人始生,先成精」(《靈樞·經脈》)、「精者,身之本也」(《素問·金匱真言論》)之說。從廣義而講,精、血、津液皆為之精,分布於人體各個部分;但狹義之精,則專指藏於腎中之精。《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故後天之精可涵養腎中之無精。但道家認為,元精並非腎所藏之生殖之精,故強調「煉精者,煉元精,非淫交感之精。」

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充養人體的一種無形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和功能,故有「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人之生,氣之聚也」(《莊子·知北游》)之說。人的生命活動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氣的升降出人就是生命運動的基本形式。氣也原於先天而養於後天。先天之氣稱為「元氣」,存於丹田;後天之氣則指呼吸之氣與水谷之氣,兩者相傳於胸中而稱為「宗氣」。

神,是生命活動現象的總括,「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論》),故神在體外則成為生命的象徵,在體內則成為生命的主宰,所以《淮南子·原道訓》說:「神者,生之制也。」人的生命活動是十分複雜的,其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都是在種的主宰下進行的。神也有先天、後天之別,先天之神稱為「元神」。後天之神則於出生後感受外景事物而逐漸形成發展,敞又稱為「識神」、「欲神」。通過收斂識神而解放元神,以發揮元神的潛在作用,故說:「煉神者,煉元神,非思慮慾念之神。」

精氣神三者一體,互相依存,互相轉化,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傳習錄》)。精為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故氣由精所化,反之而精又有賴於氣化生成,所以概言之,「精氣只是一物,言氣則精在其中矣」(《真詮》)。精氣充盈則神旺,神又主宰精的化生、氣的運動,故張介賓說:「精之與氣,本自互生。精氣既足,神自旺矣。雖神自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類經》)。正因三者之中神為之主,故氣功修鍊強調「調心」。如張伯端《青華秘文》力偶「神為主」、「氣為用」、「精從氣」。並說:「金丹之通,始終以神而用精氣者也。」因精為之基礎,故固腎強精為「築基」之要。

精氣神學說雖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並廣泛應用於中醫臨床實踐中,但與丹道相比,則後者所載更為詳備,故張介賓說:「精氣神唯道家言之獨詳。「漢末《太平經》以精氣神為「三一」。晉·葛洪《抱朴子》提出「三一之道」為內修之要,後來經施肩吾、晉道成等人具體化為「存三守一」之道,而成為內丹本的練功要則。

道家煉養,以精氣神三者為本,故精氣神又有「三寶」、「三奇」、「三業」之稱。精氣神有先天、後天之別,但先後天兩方面可以相互轉化,故內丹術雖強調煉元精、元氣、元神之先天「三元」。但實際上皆從後天精氣神入手。故《還真集》說:「非先天不能生後天,非後天不能成先天」。內丹理論認為,人出生之前,先天精氣神相互團聚,是一種「三元合一」的狀態,內孕強大的生命力;出生後,後天的精氣神是由團聚狀態解體而一分為三,它意味著耗散。內丹本的鍛煉要則,就是使精氣神由後天的耗散狀態,復歸為「三元合一」的先天團聚狀態,此即所謂「返本還元」。

總之,精氣神是人體生命的奧秘所在,只有精氣神三者的本質被現代科學所揭示,三者之間的關係被現代科學所闡明,人體科學這一宏大的科學體系才可能有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於網路 編輯/丁宏亮 校對/蕭岳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打坐入靜是悟道的最簡單門徑
換位思考,善待別人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