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四肢去體驗詩行,用腦子去生活,把心留給讀者

用四肢去體驗詩行,用腦子去生活,把心留給讀者

PS:有感於一次與文友的動態交流對話討論,要書寫當下詩人的生態思想,我想還是由融入了市場時代也喜歡寫詩的人,比如我來書寫,更客觀準確和具有實踐,一些文學批評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文化圈子從來不是寬容的,而我慶幸是個無知的圈外人,可以更坦率草根的表達,不同的利弊和喜怒,不免失真和主觀,歡迎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但文明和有素質的交流,尊重是知識的基礎

內容A:這是否是一個不適合詩人生存發展的時代?

「這一批人存活於這個時代

在孤獨中享受浪漫情懷

在無意義的世界中尋找意義

在荒漠中尋找水源

在多餘中實現價值」

——引自朵漁【多餘的人】詩評論

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個時代,改革開放,中西文化合璧,碰撞出空前的火花,物質和文化的開放式,對詩歌思想創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於在那個年代出生的我們影響也是巨大的,詩歌跳出傳統思想情感格局後大膽嘗試,可以說是受眾,供求,需要,讓那樣一個時代一種開放式的文化得到張弛,且不論這種發展的利弊和后座力,80年代的中國詩人們是最幸運的一批人,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對詩歌文藝的熱愛好比現在的年輕人對網路遊戲文化的流行熱愛,對詩人的追捧達到了明星的程度,這種發展其實對詩人的個體是一種利益,對於詩歌創作卻是一種熱點,局限,新穎和階段性的弊端,我這樣說可能顯得主觀,但那個時期的詩歌集大成者,受追捧者,比如海子,顧城,北島等等影響我們80後文青一代人,其80年代的作品,其創造力和偏執的極端衝擊力,也只是那樣一個時代下情懷文化的放大和新穎,其作品放到今天來說,能穿越時空跳出時代背景局限的佳作並不是很多,所以到9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詩人從大放異彩的人高於詩,又回歸到了詩高於人的狀態,可以說90年代,才是中國詩歌真正發酵進步的時代,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90年代的詩歌對比80年代的詩歌,是從高估類似如今的「商業供求炒作」到真正的中西方詩歌文化化學作用後,沉澱於篇幅,那個時代很多中國詩人有幸有條件走出國門,或者從引入的西方詩歌文化中吸取經驗和精髓,詩歌處於一種時代性的階段發展,詩人的生存狀態大部分良好

於是,90年代一些前衛的詩人開始探討,人們需要金錢,不再需要詩歌,新穎熱點過後,人們關注於更實際的生活物質,一些觀點,詩人無用,詩人多餘,餓死詩人等等被提出,被創作,被消費,詩人不再可以是一種尷尬的腦力工作者職業,甚至成為一種附屬榮譽和標籤,這個時代體制詩歌和民間詩歌就分了家,一方面,中西方詩文化的交集,發酵發展為地區,地方,城市工業,手工業,商業,鄉土文化的不同時間段特色交融,不同職業階級性,視角,盲點與時俱進的發展,一方面,詩人開始進入的一種蠻荒的迷途,因為詩歌不再有大量的受眾,不再變相的職業職稱化,市場經濟的洪流勢不可擋,詩人處於一種迷惘,90年代也出現了很多大師級別的中國詩人,真正進步自己的思想,用詩歌作品創作和特殊的歷史機遇走出了國門,或者進入了文藝編製,在體制內規範創作和嚴謹的研究,這個時代無論是民間還是體制,都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和優秀的詩人,或許那個時代還沒有全盤商業化經濟建設,一些特殊的民族,區域風土詩歌文化依然有中西交融後的熱點,時間線,新穎可以挖掘和受眾,甚至用今天的話來說,可以作噱頭,作賣點,那個時代的人相比80年代,不再那麼樸素,會投機,會發展利益自己,尋找機遇和供求,當然這是個社會觀察民生問題了,不再詩論里過份描述和討論

如今呢,2000年後,祖國的高速發展,社會物質文明進程日新月異,變化太快,商業經濟步伐,節奏,新穎事物和思想也遠遠不是8 90年代的人們可以想像的,這是一個快餐消費時代,加速齒輪的時代,詩歌真正進入了一個邊緣小時代,一個真正的商業社會下,詩人當下只有2個非常實際的發展方向

一.尋找市場受眾,成為商品,於是肉體詩,苦難體詩,神秘體詩,歌詞體詩等等,這是市場需要,時代需要,有受眾,有人消費,其實詩人真正包裝推廣,商業化後,賣的常常不是詩歌作品本身,而是一兩首作品的里噱頭,或者詩人自身,所以XX的慾望,XX的苦難,XX的血(都是當下紅人不能寫明)都迎合了時代的受眾,成功被廠家包裝為商品,成為了一種商業時代下的商人詩人,職業詩人,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的情況來看,就好比我們現在懷著商業時代的眼光看80年代詩歌的張揚,提出不負時代責任的批評,那是主觀狹隘的,如果結合當下的社會模式和時代特色來看,商人詩人也是最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模式,而商人詩人里,也確實不乏非常優秀有才能的詩人和迎合時代受眾的好作品

其實不是詩人和人性離不開一個利己,而是時代發展當前需要我們去利己生存,詩歌當下就是商品,讀者消費了情懷,慾望,快樂,或者宣洩,藝匠得到勞動報酬,這既偏離又迎合了原始詩歌誕生的初衷,當符合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和審美,當然這篇文章不是探討詩歌的起源和進化,而是探討中國詩歌當下的生存狀態

二.體制研究型學術詩歌體,90年代詩人分化後,就有了熱衷於教育研究,教科書模版式的職業刊物體制文學,也有了商業民間詩人的胚子,體制詩歌我不是很了解,因我常年生存於商業市場和民間,但是大概和相交往交流的體制詩人做過一些調研和觀察,體制,未商業化的作協,文聯,其實很像是一所詩人的高級學府,繼續深造讀研讀博,研究和學習,偏向於理論和教材,貢獻於教育事業,所以這類職業詩人和作品創作常常沒有廣泛的受眾,成為一個圈子,一個群體,一個體制內的文獻集子,我這裡不是去評判這種模式的好與不好,我更願意把當下詩歌劃分為商品和文獻兩類,不帶有世俗狹隘主觀的偏見,而是本著嚴謹嚴肅的態度

無論是哪種模式,對生存空間已經幾近於無的詩歌來說,都是有益和有發展的,我們不應該懷著刻薄主觀的狹隘觀點去評判體制詩人和商品詩人的好與不好,當把這些現象放在廣闊的時間節點上來看的話,這同樣是一種發展,也許不理想不盡人意,但符合這個時代的和諧平等與繁榮

三.當然還有一種不實際但低門檻的模式,IT時代的非主流分類,媒體詩人,2.0民間詩人,就是像我這樣,詩歌既不是一種職業更不是一種事業,而是一種悅己的愛好,工作之外自娛自樂,寫出好的作品,在APP和傳媒發達的商業時代,你可以通過付費的社交或文學媒體發表模式,將符合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通過互聯網分享給同樣愛好詩歌的朋友,我相信很多民間詩人都在做我這樣的興趣愛好,而我認為我們的行為和創作對於中國詩歌的發展也是同樣有非權威性,非影響力的存檔和作用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主,文明,友善,其實這也是一種時代的發展和詩歌文化的進步,你同樣可以去參加一些非體制學術圈,非商業圈外的詩歌愛好圈子比賽,獲得一些權威和商業的榮譽和認可,只是很多詩人在當下這個急功近利的商業時代里,沉不下心,要求太高,看著80年代的吹捧絢爛,90年代的進步職業化,而忽略了你的作品依然通過互聯網受眾和公平的媒體,穿越時空留給無數的詩歌愛好者,他具有體制詩歌和商品詩歌都不具備的利弊

內容B:當下的詩歌創作內容是否符合了詩性?

「人的誠實將鈣化為一顆鋯石

只有在核里跳動的櫻桃蛻去石的表皮

——僅能超過時間的力」

——琉璃姬【守望者】

當下的時代和文藝受眾圈子,無論是體制的,還是民間的,或者媒體的,都相對狹隘,這裡,才是本文的重點和需要探討升華的,我常常說的這個時代或者當下不適宜詩歌發展和詩人的升華,並不是說詩歌沒有發展,詩人沒有生存空間,並不是時代不夠好,而是詩歌內容的供求從眾性,扼殺了詩歌本質的靈性,體制化詩歌的弊端導致詩歌體內容的局限性,體制詩人和權威主流體格局的狹隘化,商業化詩歌的弊端導致詩歌體內容的喧嘩低俗性,商業詩人和銷售廠家眼光格局的農耕化,相比8 90年代,當下詩歌體的內容雕章琢句,脫離生活深入深出搞科研,或華麗無實,利益化取材,思想情懷都在退化

當下體制詩人取材符合傳統美德,符合國家法治教科書模版,多餘描寫祖國大好山川河流,肢體生態動作,繁榮的民族文化,古今歷史,文明進步,宗教高尚情操信仰,生活中細緻入微的花草樹木到昆蟲細胞,造句水平和故作高深常常已經達到漢語言極限,這樣的詩歌我經常在微信上和一些詩刊網站上讀,時常有一種脫離感,又大又空,一首如此,首首如此,既剝離了勞動人民生活又架空了時空,而圖書館大概不需要那麼多大自然讚歌和權威詩集給讀者閱讀,大概在一段精彩的遊記攻略後面拍攝一張烤羊腿,切入一首就很豐滿了

商品詩歌則精彩的多,善於抓住眼球,時下熱點,受眾的需求,他具有流行文化的傳播性和快餐性,既市場需要什麼,廠家就包裝什麼,創作什麼,甚至連配套外觀形象的詩人模版都給你找好了,就地吆喝起價,媒體共贏迎合顧客,市場需要青春少年匆匆的,需要城市打工族蟻難的,需要人體慾望的,需要積極進取夢想成功學的,需要排版敘事造句另類穿越的,需要嫌貧愛富或劫富濟貧的,需要包著和思想嬉笑怒罵的等等……沒有任何立場,只有供求和消費,其實裡面有一部分不是詩歌,是段子,過於刻意迎合與討好受眾,讓詩歌玩成了歌詞,玩成了手機APP軟體,又沒有歌詞那麼好的編曲和配套,所以遍地都可以是選秀和詩人,也許你家門口賣燒餌塊的張大爺,因為價格厚道,人緣好,食品衛生,又會來那麼2句富有人生哲理的段子,被廠家排版拆句包裝潤色後,他就是明天的大詩人,大咖嘉賓,玩笑之談

在這樣一種民生和詩文化狀態下,無收益無榮譽非職業化的民間詩人創作的,常常也是參照臨摹體制詩和商品詩的模版來,甚至詩歌文化圈子裡的大部分人,也是這樣自我設限的,對,用職場學裡的這個詞語非常貼切,自我設置障礙和界限,無論體制詩歌體和商品詩歌體都逃不開2個創作基礎目的,成名或盈利,成名,這種傳統的中國農耕文化思想,非稿酬商業化盈利,當下經濟時代所賦予青睞的小市民合法收入方式,我們的詩歌骨架在進化進步的更加高大國際化,皮膚也在褪去蠻荒的毛髮變得光滑白皙,可詩人的內臟確實是功能衰弱了,對比很多西方詩歌詩人,對比悠久的華夏文明長河裡,那些卓越的詩者,甚至民國時期的文人墨客,當下的大部分詩歌體既不深刻,也不雅量,更不美觀,只能是在時間的街道上快速行走,然後被新的時空取代或抹去

詩人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尋找自己的2.0,常常是敏感迷惘和消極,盲目又不滿現狀的,但這個過程過後,一些人放棄,一些人遊離,一些人適應了這個時代

一句好的詩句,足以傳世和不朽,讓靈體永生的,是詩心,而不是詩行和人性

歸於平凡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用腦子過濾後的情感,才是創作下一首作品的動機,我們用時代所賦予有限的認知,來判斷藝術創作的對錯和好壞,既不客觀,也不真善

註:上圖白鴿照片(文友水中火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琉璃姬詩選集 的精彩文章:

在無人使用火柴的時代生存

TAG:琉璃姬詩選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