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西部大山裡的神秘婚俗:男嫁女娶,沒有「天價彩禮」

中國西部大山裡的神秘婚俗:男嫁女娶,沒有「天價彩禮」

「五一」小長假,鄉村民俗游成為民眾出行度假的新選擇。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和武都區的部分地區,一種特別的婚俗吸引著遊人前來一探究竟。

在隴南市康縣陽壩鎮陽壩景區內,只聽見嗩吶、鑼鼓吹打出歡快的樂曲,一列長長的迎親隊伍簇擁著一頂花轎緩緩前行。走近一看,迎親的花轎上坐的不是嬌美的新嫁娘,卻是高大的新郎官。這就是存在於甘肅隴南部分地區的奇特婚俗——男嫁女娶。

這種婚俗不只因為「新郎坐花轎」而特殊,更特殊之處在於,男方「嫁」入女方家後要「更名入籍」。

隴南市康縣陽壩鎮田壩村的王國禮在21歲時,嫁給了妻子王國花。「出嫁」後,王國禮就跟隨女方家族的姓氏輩序改名換姓,原來的名字白仲發成為「歷史」。

但男子「出嫁」,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改名換姓,因為男嫁女娶還有另一種形式:「二門俱開」。

這種形式成婚的男女雙方可以保留各自原有姓氏,男女都有繼承雙方父母遺產的權利和贍養雙方父母的義務,並且通常男女雙方的本姓,可各有一個子女繼承。

男嫁女娶並不是「倒插門」,而是一種漢族特殊婚俗。男方「嫁」入女方家也並不意味「低人一等」,反而這種特殊婚俗更有利於家庭和諧。

「我們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吵過架、拌過嘴。」結婚近40年的王國禮回憶著自己的婚姻生活。王國花在2007年不幸患上中風後,王國禮還一直不離不棄地照料妻子。

陽壩鎮太平鄉的唐永林也是一位「出嫁」的漢子。他說,平常家裡小事聽妻子的,遇上大事還得夫妻商量著解決。

男嫁女娶雖然特殊,但它和一般的婚姻一樣,也要建立在男女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男嫁女娶中,男女雙方見面後親事不成功的大有人在。

「她對我很熱情,還主動給我添飯,我當時就有感覺,我們的親事一定能成。」王國禮回憶自己和妻子見面時的情景,「我當時覺得她長得可以,家務活做得也好,兩個人在一起,以後一定會幸福。」說起這些,王國禮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臉上浮現出道道皺紋。

男嫁女娶也需遵循「媒妁之言」。「紅人」(媒人長輩)說親成功後,男方便和自家幾位長輩去女方家定親。王國禮記得自己帶了60斤豆米、60斤豆面、6扇臘肉、40斤「二腦殼」土酒,以及給女方的兩套衣服和兩雙鞋襪來到了女方家。「我拿的東西在當時算很多了。」王國禮說。

按照習俗,女方如果對男方有意思,就會把帶來的東西退回一部分。而王國禮送給女方的東西幾乎被退回了一大半,女方還回贈了一套早就置辦好的衣服。王國禮當場便穿上了,內心暗暗生喜,更加肯定了對方心中也有自己。

在男嫁女娶婚俗中,男方「過門」後要聽從女方家人的話。家中一般也是女人當家。王國禮「出嫁」時,母親就叮囑他:「今後給別人家當兒子,就是『高山滾石頭——永不回頭。』一定要把別人父母當做自己父母,照看好一家老小,有空就回來看看。」

王國禮(左一)與王國花(右一)夫婦二人,王國禮原名白仲發

王國禮如今的生活如他剛開始預想的一般幸福。他們的一兒一女也各自以「二門俱開」的形式成了家。

男嫁女娶婚俗究竟源自何處,如今眾說紛紜,其中兩個說法流傳最廣。

一種說法是,舊時,因康縣南部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野獸出沒,人們通過招「上門女婿」來頂門立戶。

另一種說法是,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余部的一支輾轉來到山大溝深、地廣人稀的秦巴山地,紛紛以男嫁女娶的方式改姓換名隱藏下來,在老百姓的掩護下躲避清軍。

唐永林夫婦二人如今經營著一家雜貨鋪

但無論傳說如何,這種看似「女尊男卑」的婚俗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採訪中,多位村民表示,男嫁女娶中沒有「天價彩禮」,也沒有婆媳爭鬥,是促進家庭和諧、夫妻平等的「催化劑」。

康縣政協副主席李樹榮認為,這種特別的婚俗不會給男女雙方帶來過高經濟壓力,在不斷演變和傳承之後,已成為當地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新華社蘭州5月1日電

記者任衛東、屠國璽、劉能靜

攝影:記者張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視點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全國兩會看點前瞻
人類將在30年內在月球建立基地、人工智慧可能毀了人類……曆數霍金那些「仰望星空」的預言

TAG:新華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