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紇汗國:吸取匈奴、突厥的教訓,主動向唐稱臣,兩國從此不設防

回紇汗國:吸取匈奴、突厥的教訓,主動向唐稱臣,兩國從此不設防

原標題:回紇汗國:吸取匈奴、突厥的教訓,主動向唐稱臣,兩國從此不設防


回紇(hé)是古代丁零人的後裔,是我國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最初是一個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活動在仙娥河(今蒙古色楞格河)、昆河(今蒙古鄂爾渾河)和獨洛河(今土拉河)流域一帶,也有一部分住在天山一帶。


自從西漢初到南北朝時期,回紇部落同其他部落一起,先後受到匈奴、鮮卑、柔然的奴役,後來突厥崛起後,繼續受到突厥貴族的殘酷壓榨。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西突厥處羅可汗在大量搜颳了回紇的財物後,把各部首領數百人集中起來坑殺掉,激起了回紇部落的憤怒,他們聯合各部起兵,共同反抗突厥的統治。


唐朝初年,回紇部落產生了一位傑出的首領菩薩,此人名為「菩薩」,還真像一位救苦救難的菩薩神仙,他精明強幹,英勇善戰。貞觀元年(627年),菩薩與薛延陀起兵配合唐朝大將李靖,一舉攻滅了東突厥,從此,回紇聲威大震。


628年,薛延陀政權建立,回紇又依附於薛延陀。次年,回紇遣使入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回紇首領吐迷度乘薛延陀內亂,聯合各部,配合唐朝大將李績出兵討伐薛延陀的機會,滅掉了薛延陀。


同年,吐迷度在滅掉薛延陀後,率部越過賀蘭山,進入黃河流域,自稱可汗,設置百官,建立起了回紇汗國。


吐迷度知道自己在其餘各部還沒有絕對的威信,他吸取自匈奴、突厥乃至薛延陀失敗的教訓,知道和好比戰爭有利,所以他遣使入唐,稱「延陀不事大國,以自取亡,其下駭鳥散,不知所之。今各有分地,願歸命天子,請置唐官。」以求隸屬唐朝。



唐太宗親自趕到靈州(今甘肅靈武縣),接受了回紇的請求。647年,唐朝在漠北回紇所居住的地方——從鄂爾渾河到金山(阿爾泰山)以東,按照唐朝的行政區劃制度,設立了六府七州。其長官均由當地回紇各部落的首領擔任,並且還任命吐迷度為唐朝懷化大將軍兼瀚海都督府都督。

為了慶賀這件大喜事,唐太宗大擺國宴,並對回紇各部首領賞賜甚重。回紇的首領們都請求說:「我們既然都成了唐朝的子民,往來參見天可汗(唐太宗在當時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漢』),就像來看望自己的父母親,請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修一條大路作為『參天可汗道』,我們願世世代代臣服於大唐。」



唐太宗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下令從漠南往北修路,並設置了68所驛站,各配有驛馬,並備有酒肉供應過往使者和客人。從此,回紇與唐朝的交往就更加密切了。


吐迷度和唐太宗是回紇與唐朝友好交往的創始人。後來,吐迷度的兒子婆閨繼位後,唐朝又任命他為右衛大將軍兼瀚海都督。651年,他還派出5萬大軍協助唐朝平息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的叛亂,收復了後來的北庭都護府管轄的廣大地區。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唐朝封回紇的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次年,懷仁可汗攻殺了突厥的最後統治者白眉可汗,在突厥故地正式建立起了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控蒙古大沙漠的大汗國。


安史之亂的時候,回紇還曾兩次出兵幫助平亂。因回紇平亂有功,自唐肅宗時起,把幼女寧國公主嫁給回紇可汗開始,唐朝先後三次將公主(寧國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給回紇可汗,另外還有幾位宗室子女被封為公主後嫁給回紇可汗。


由於回紇與中原唐王朝的一貫友好關係,唐玄宗設節度使時,也不把回紇列為敵人。唐朝與回紇雖然為鄰,邊境卻一直相安無事,建立起了一種在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和好關係。


788年,回紇首領請求唐朝允許回紇將族名改為「回鶻(hú)」,取自「迴旋輕捷如鶻」的意思,即回紇人如同鶻鷹一般輕捷勇猛,所以回紇從此稱為回鶻。


九世紀中期,回鶻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內亂,居住在西邊的黠戛斯人(今吉爾吉斯人)乘機發動攻擊,840年,殺死了回紇宰相及可汗,焚毀都城,回紇汗國從此滅亡。


之後,大部分回鶻人向西遷徙:一支遷到蔥嶺以西;一支奔到河西走廊,叫做甘州回紇;一支遷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盆地一帶),叫做西州回紇;另外還有一支南下到今內蒙。


遷到西州的回紇人,又曾建立起高昌回紇政權,後來被成吉思汗所降服,而西州回紇人從元朝起改稱「畏兀兒」,這就是今天我國新疆維吾爾族的先人。


本文參考文獻:《新疆兩千年》、《中國古代史常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北魏始祖力微總結匈奴的教訓後,定下一國策,鮮卑人從此開啟文明
年幼的北魏太武帝繼位,親自指揮兩場攻滅戰,威震周邊各國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