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讀《周易》論孝道之一

讀《周易》論孝道之一

「孝」從何來?

「孝」作為一種思想理念,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一變的。「孝」的理念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是伴隨著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的形成而產生的。原始社會是以原始共產制經濟為基礎的,氏族公社是社會的基本單位,還沒有嚴格意義的個體家庭。母系氏族時期,只有一定的婚配限止,而沒有婚姻制度,社會實行以女子為中心的群婚制,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雖然在母系氏族全盛時期出現了對偶家庭,但這種對偶家庭只是以兩廂情願為基礎的相對穩定的婚配形式。其特徵仍是以女子為中心的、不受約束的婚配形式,而且仍是建立在原始共產制經濟基礎之上,沒有家庭所有財產的婚配形式。所以對偶家庭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個體家庭。恩格斯說:「這種對偶家庭,本身還很脆弱,還很不穩定,不能使人需要有或者只是願意有自己的家庭經濟,因此它根本沒有使早期傳下來的共產制家庭經濟解體。」(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之《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個體私有家庭,「孝」的觀念是不會產生的。當父權制逐漸取代母權制,私有化不斷深入的情況下,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私有家庭也逐漸形成了,於是在個體私有家庭內部,「孝」的觀念也隨之產生了。

原始社會,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們都處於平等的地位,其所信奉的神靈大都為部落全體成員所共有。而階級產生後,「家天下」遂取代了「公天下」,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故人道親親。人道親親,故立廟以尊祖敬宗,以收族,從而使「孝」的觀念最終發展為孝道。

《周易.萃卦.卦辭》曰:「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其《彖傳》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這裡《卦辭》中提到「王假有廟」,其《彖傳》釋曰:「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周易.渙卦.卦辭》曰:「渙:享;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其《象辭》亦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這裡的廟,指宗廟,或稱家廟,是我國進入文明時代後,祖先崇拜的產物。宗廟就是各級貴族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天子的家廟稱為「太廟」,是天下最大也是最高規格的廟。天子立廟就是「家天下」的象徵。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萃卦》之聚,也象徵著階級的產生以及「家天下」的逐步形成。《易·繫辭傳》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尊卑貴賤,就是階級的標誌。階級是以私有化為基礎的,隨著私有化的不斷深入,「公天下」逐漸為「家天下」所取代,「家」就是「私」的代名詞。同時,當私有化達到一定程度時,「人道親親」就逐步取代了「天下為公」,人道親親則天下為家。《禮記·大傳》:「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 宗廟的作用在於收族,鞏固尊祖敬宗的觀念。陳澔集說:「收, 不離散也。宗道既尊,故族無離散」。收族者,聚合族人也,以尊祖敬宗為核心,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來團結族人。天子立廟,致享先王,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憑藉宗廟的凝聚力,依靠宗族的力量來鞏固統治,為最終實現和鞏固王權世襲制奠定基礎。故曰「王假有廟」。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廟」是形式,「孝」就成為其實質。「孝」產生於對祖先恩德的追懷,對祖先福蔭的感恩,對血緣傳承的崇拜和敬仰,推而廣之為對父母長輩的尊敬和侍奉。一個人無論走多遠,他的根永遠在宗廟的所在地,故曰「王假有廟,利涉大川」。葉落歸根,人最終都會死的,死後都希望歸葬於家鄉,名字牌位歸於宗廟,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不變的情結,也是孝道形成的根據。(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得志淡淡,失意泰然
輕鬆學周易:蘋果和牛頓,老鼠和他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