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重磅!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雷軍身價即將暴漲,小米估值或超千億?看9大焦點解析!

重磅!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雷軍身價即將暴漲,小米估值或超千億?看9大焦點解析!

港交所為同股不同權企業「開綠燈」,市場瘋傳許久的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今日早晨終於落地。同股不同權下首隻嘗鮮公司、超高估值、新經濟,小米身上的標籤吸引著無數的目光......

本文7612個字,大概9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文:21世紀經濟報道

5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港交所披露信息時發現,小米已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申請文件,但尚未披露具體的募資金額。

這意味著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將是2014年來全球最大IPO!

有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正常時間下提交申請版本後,到正式上市大概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小米正常上市時間應該會是在下半年。

小米赴港上市,募資金額多少?主要投向哪裡?小米的估值有多少?雷軍持股情況如何?A股投資者如何參與呢?

小編為大家梳理了這些關鍵焦點問題,一起來看看!

1

小米估值多少?

小米估值具體多少?目前市場上並沒有一個定論。

之前有分析稱,小米估值已逾1000億美元。但按照21世紀經濟報道的多方了解,估值大約在700億-800億美元。

據第一財經報道,接近小米IPO中介方的人士透露,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會短期內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雷軍和他的團隊經驗非常豐富,定價時有所保留,這讓大家都有錢賺,也為後面市值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間。」他稱。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

至少募資100億美元主要投向哪裡?

IPO文件未透露具體的發行價和募資額。有分析稱,此次募資將超過100億美元

小米計劃將:

30%的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

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

30%用於全球擴展;

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有消息稱小米IPO集資至少100億美元(785億港元),成為今年集資額最大新股,也是2010年友邦保險以來最大型新股。

雷軍希望引導市場將公司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只做智能手機等硬體的企業。換句話說,估值參考對象並非蘋果公司,而是亞馬遜,或至少更貼近亞馬遜多一點若。以小米1000億美元市值目標,去年75.8億元人幣估計盈利計算,其歷史市盈率約為83倍。目前蘋果公司估值為17倍,亞馬遜估值則高達249倍。

3

雷軍持股逾三成為控股股東

小米的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標籤,讓雷軍的持股和表決權備受關注。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根據招股說明書,小米採用同股不同權,分為兩類股份權利,A類股份美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每股投一票。A類股份受益人為雷軍和林斌。

據披露,在股權結構上,小米創始人、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構架,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4

上市後雷軍身家可達314億美元!

招股書草擬本關於小米股權架構的部分顯示,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與Smart Player Limited的全部權益由雷軍及其家屬持有,所有權百分比共計31.4124%。其中包括429,518,772股每股面值0.000025美元的A類股,每股可以投十票。

以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700億美元計,雷軍31.4124%的持股,對應至少219.89億美元的身價;如果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雷軍的身價至少有314.12億美元

對比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的數據,219億美元的身價在目前的榜單上,能進入前50,與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目前為218億美元)相當,高於美的創始人何享健。

5

小米的成績如何?

雷軍在招股書開頭表示,小米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其中,在2017年的營收中,智能手機營收約805.6億元,佔比70.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234.4億元,佔比20.5%,互聯網服務營收約98.9億元,佔比8.6%。

海外市場方面,小米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250%。目前,小米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

4月25日,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了小米董事會4月23日簽署的最新決議:從即日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6

小米未來的發展之路

雷軍表示,2017年10月,小米提前實現了年初提出的千億元營收目標。

在雷軍看來,國際科技巨頭中,實現千億元營收,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國內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小米僅用了7年,為此雷軍頗為自豪。與此同時,2018年小米即將邁入世界500強的行列。

小米近年積極於中國手機市場搶奪市佔率。數據指出,今年首季,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跌21%,大部分品牌幾乎持平或下滑,唯獨小米錄按年37%的高速增長。小米今年首季市佔13%,按年升5個百分點,超越蘋果搶佔第四位。

雷軍甚至定下了要在10個季度內重回國內市場第一的目標。當然,在蘋果、華為、OPPO、vivo等強勁對手群雄環伺的形勢下,小米能否實現這一豪言壯舉,仍有待時間考驗

除了手機業務,小米的生態鏈布局逐漸有了成效。

早在2013年底,小米就開啟了「生態鏈計劃」,雷軍定下了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截至2017年底,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達到99家。而小米生態鏈 2017 年年銷售額突破了 200 億元人民幣,相較 2016 年銷售額完成了 100% 的增長。

去年年底,小米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小米IoT 平台聯網設備就已超過 8500萬台,日活設備超過 1000 萬台,合作夥伴超 400 家,已經穩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 IoT平台。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14年12月,當時小米融資11億美元,估值450億美元。此前小米還曾進行過4輪融資,這5輪融資總額超20億美元。

據時代周報,一位小米內部人士表示,多年來因為小米資金充沛,融資需求並不多,而雷軍個人也對股權稀釋控制較嚴

據時代周報,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使雷軍曾多次表示小米不缺錢,但隨著小米新零售的擴張、國際化的進程加快,對IoT的布局,以及向上游產業鏈比如晶元的進軍,靠目前的現金流和之前的融資是不夠的。尤其小米走出了一波觸底反彈的行情,這種走勢過去在智能手機發展過程中的確十分罕見,因此目前確實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時機。

7

A股投資者如何參與?

目前尚不確定小米何時加入深滬港通標的,也不確定何時將以CDR形式在A股上市,目前A股投資者參與小米只能通過A股概念股進行投資。

8

A股和港交所歡迎新經濟獨角獸不必再赴海外上市

在對新經濟企業的爭奪上,港交所和A股有著競爭趨勢。港交所觸發了過去25年來最重大的上市改革,A股也在積極為迎接「獨角獸」準備,發布了CDR,吸引新經濟企業來A股上市。

而此前,由於種種特殊因素,中國互聯網公司上市的選擇空間十分有限。

比如採用VIE架構,如果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加上審核排隊,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再比如採用雙重股權架構,由於此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公司只能放棄香港而轉向美國。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2013年7月,市場傳聞阿里巴巴集團將選擇港交所上市;9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內部郵件形式正式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伙人制度。

該制度將允許包括馬雲在內的合伙人在上市後提名半數以上的董事,以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不過由於港交所對同股同權原則的堅持,10月份阿里正式表態放棄香港上市,並於次年3月宣布啟動赴美上市。錯失阿里被認為是港交所此次推出上市規則改革的重要原因

「所有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監管規則都需要和特定時代相適應。」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表示,目前雙重股權結構已被新興的創業公司廣泛運用,主要是為了支持創業團隊能夠長遠地規劃公司發展方向,讓公司實現更大的長遠價值。而且經過美國股市運行多年,已經證明了只要監管得當,整體利大於弊。

A股和港股對新經濟的歡迎態度,以及上市制度的改革,讓許多優秀的中國本土公司不必再遠赴海外上市,制度改革到位之後,國內的獨角獸們,尤其是第一梯隊的螞蟻金服、小米、滴滴、美團等將迎來重大機會

9

雷軍公開信: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招股書中小米董事長雷軍發布公開信。雷軍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許商業以敦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雷軍在自己的公眾號發出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這一句格外引人關注。

以下為雷軍公開信原文: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您好!感謝您對小米的關注和支持。當您打開這份文件時,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風華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氣和信任所支撐的新商業藍圖。

在此,我想向您說明,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8年來的每一天里,「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都在驅動著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締造成長奇蹟的小米。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時,我和我的合伙人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讓我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我們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另外2人是設計師,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狂熱的「發燒友」。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整體,遠超用戶預期的極致產品,還能做到「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動人心」。創新科技和頂尖設計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們的工程師們醉心於探究前人從未嘗試的技術與產品,在每一處細節都反覆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產品都遠超用戶預期 。我們相信打破陳規的勇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們能一直贏得用戶欣賞、擁戴的關鍵 。

不止於技術,我們推崇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工藝、屏幕和晶元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 ;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 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並滲透到每個角落,並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

目前,我們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體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我們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 IoT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與此同時,我們還擁有1.9億 MIUI月活躍用戶,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真正讓我們更加自豪的並非是這些數字,中國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等一系列行業的面貌因為我們的出現而徹底改變。

我們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品質提升,這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爆發打下堅實基礎。移動支付、電商、社交網路、短視頻等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有賴於移動互聯網湧入了數以億計的龐大人口。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中,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熟的背後,我們也被公認作出了不少貢獻。

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贏的是人心。更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是一家少見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稱為「米粉」的熱情的用戶不但遍及全球、數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誠於我們的品牌、並積极參与我們產品的開發和改進。

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

作為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發展並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曾有過下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早先幾年過於迅猛的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基礎沒有夯實,因此我們主動減速、積極補課。2017年,小米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據我們了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浴火重生,小米經歷了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鍊。我們的管理更加有序,我們的人才儲備更加充實,我們的技術積累更加深厚,我們的供應鏈能力和產能管理能力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儘管硬體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體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這就是我們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小米至今的成就說明了這一模式強大的生命力。創業僅7年時間,我們年收入就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這一成長速度是許多傳統公司無法企及的。

效率的提升來自於運營成本,尤其是交付產品給用戶時的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實現,造就了用戶信任的基礎。

永遠堅持硬體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

小米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

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裡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但我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麼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為什麼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為什麼所有「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產成本里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 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 。在2011年初,小米迎來第一次年會時,我向在場的全公司100多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們說,我們要做出性能、體驗都最好的智能手機,只售300美元——當時主流的智能手機售價普遍在600美元以上。

偉大的公司都是把好東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專心投入做好產品,讓用戶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足有所值

用戶是我們一切業務運轉考量的核心。小米前進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思考:從古至今,商業世界變化紛繁,跳出形形色色的商業模式話題之外,始終不變的是什麼?

用戶對「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的期待,這就是小米的答案。

有很多我們的用戶說,進入小米之家或者登錄小米商城,可以放心地「閉著眼睛買」,因為品質、價格一定都是最優的。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沒有用戶的信任,就沒有我們追求的高效。用戶的信任,就是小米模式的基石。效率,就是小米模式的靈魂。持續贏得用戶的信任,我們的任何業務都將無往不利。而一家真正實現世界級效率的公司,將擁有穿越經濟周期、持續抓住行業湧現的新機會和長久保持優秀運營表現的能力。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話,這八個字是我們的價值觀和精神信條。在此,我要向所有現有和潛在的用戶承諾: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

因為,我們始終堅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體銷售利潤,追求產品體驗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層層加價,真材實料、定價厚道終究更得人心。

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信念——大眾消費商品應該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貪戀高毛利的舉措都將走向一條不歸之路。

所以,我想向您說明,我們會更看重長期用戶價值的維護,小米的商業價值和您的投資價值,也將來源且僅來源於用戶價值的不斷放大實現。

硬體綜合凈利率永不超過5%就是小米高效的證明。我們深知,小米的理念最終成為社會的共識尚需時日,但時間會是小米的朋友,我們固執的堅持、持續的投入、堅決的執行終將換來理想的實現。

建設全球化開放生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

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小米也不僅是一家創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數字時代的生活方式的創立和推動者。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要實現這一目標,1家小米遠遠不夠,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豐富而繁榮的新商業生態。

「德不孤,必有鄰」,通過獨特的「生態鏈模式」,小米投資、帶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圍繞手機業務構建起手機配件、智能硬體、生活消費產品三層產品矩陣。現在,小米已經投資了90多家生態鏈企業,改變了上百個行業,未來這個數字會更加龐大。

這樣的改變不僅發生在中國。以智能手機業務為例,在全球已進入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中,我們已經在印度取得份額第一,並在15個國家名列前茅。我們正在並將繼續證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複製的普適性 。

建立全球化的開放生態,讓小米長期發展的機遇更多、邊界更廣闊、根基更穩健。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時代就在眼前,我們相信我們全球生態平台所生成的大量獨特的消費和行為數據,能讓我們更為敏銳、精準地洞察用戶的需求,為我們在未來贏得巨大優勢。

小米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公司。工程師們的夢想就是持續探索先進技術,並惠及儘可能多的用戶,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們的願景。我們堅信,科技創新進步帶來的利益應該能被大眾輕易共享,互聯網精神的本質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

最大的平等,莫過於日常生活體驗的平等:讓所有人,不論他/她是什麼膚色、什麼信仰,來自什麼地方,受過什麼教育,都能一樣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員工夜以繼日持續奮鬥的目標。

感謝您關注小米,和我們並肩投身於創造商業效率新典範,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壯麗事業。許商業以敦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現在才剛剛走出了第一步,我們已經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未來我們將成為全球幾十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雷軍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八卦女 的精彩文章:

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婦:就因為他還小,更不能放過他!
鴻茅藥酒背後的九陰真經:怕老、怕死、怕丑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