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調整陰陽失衡狀態,中醫如何治療亞健康

調整陰陽失衡狀態,中醫如何治療亞健康

關注重慶名中醫,關注您的健康

中醫學認為健康是人與自然環境及社會之間的一種動態平衡,以壽命長短和機體的活動能力來判定。在對健康狀態的判斷上,各年代都遵從《黃帝內經》的思想,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與社會、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人體生命活動是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維持的一種動態的、相對平衡的過程,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中醫學雖無亞健康狀態這一稱謂,但對亞健康的認識則早有論述,《黃帝內經》提出「治未病」思想,其後形成中醫的未病學理論,涉及亞健康狀態。《傷寒雜病論》對少陽病、百合病、臟躁、虛勞等病的論述中,有關病因、病機乃至證候的描述亦類似於亞健康。總之,亞健康和疾病一樣,都屬於人體的陰陽失衡,調整陰陽失衡狀態,這是中醫治療亞健康的指導原則。

亞健康的病因病機

1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又稱稟賦,是指小兒出生以前在母體內所察受的一切特徵。中醫學所說的先天因素,包括父母雙方賦予孩子的遺傳性,也包括子代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狀態,以及母體在此期間所給予的種種影響。同時,父方的元氣盛衰、營養狀況、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都直接影響著「父精」的質量,從而也會影響到子代稟賦的強弱。先天因素是人體身心發展的前提條件,它對於人的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對於人體體質的強弱,具有重大影響。先天不足,稟賦羸弱就會對某種疾病具有易感性,就比常人容易患病,更容易處於亞健康狀態。

2

後天因素

(1)七情內傷

(2)飲食不節

(3)起居無常

(4)勞逸無度

(5)年老體衰

.......

總之,亞健康狀態的發生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機體內在因素和外界環境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原因多樣,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分析。要改變亞健康狀態,就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性,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

中醫特色療法

中醫理論中「陰陽平衡即健康」的理念,為亞健康狀態的調治指明了方向。臨證做到「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從整體的平衡觀出發,使陰陽平衡,臟腑氣血失調恢復正常。無論是傳統內服方葯治療,還是針灸、按摩、拔罐、足浴等都是中醫干預亞健康的重要方法。

1

中藥

中藥調護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內容。當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時,人體內的陰陽已經失去平衡,臟腑氣血的運行也發生紊亂,雖然還沒有到診斷某種疾病的程度,但單純依靠飲食、運動等方式調節收效較慢時,就可以考慮適當使用一些中藥來調理。中藥的使用在亞健康干預和疾病的治療中不盡相同,在強調辨證的基礎上,亞健康干預要注意劑量要輕、療程要短、用藥個體化的原則。

中藥在實際應用中被製成許多劑型,在亞健康干預中,近年來膏方為一些消費者所鍾愛。膏方是根據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用以扶正固本的獨特劑型,具有全面調理、服用方便、口感尚佳等特點,特別適用於亞健康者長期服用。

中藥的另一種獨特產物是葯膳,葯膳是將藥物和食物相搭配,使之既有食物的營養作用,又有藥物的治療作用。針對亞健康人群,可根據各人體質與癥狀的不同,辨體施膳,若堅持長期服用,可在不知不覺中調理亞健康狀態。

2

針灸

針灸作為中醫特色治療手法,通過刺激經絡和腧穴,調節機體臟腑、氣血、經絡的陰陽平衡,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使機體處於「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針刺和灸法各有所長,針刺有補有泄,灸法長於溫補。

針刺就是用毫針刺激一定的穴位,並採取提、插、捻、轉等手法,在得氣基礎上輔以各種補、瀉手法和平補平瀉手法進行治療,使人體新陳代謝機能旺盛起來,達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對於亞健康的針刺選穴,可選單穴,也可選用幾個穴位為一組進行。欲增強某一方面機能者,可用單穴,以突出其效應;欲調理整體機能者,可選一組穴位,以增強其效果。但需注意的是,針刺也有禁忌,遇過飢、過飽、酒醉、大怒、大驚、勞累過度等情況時,不宜針刺;孕婦及身體虛弱者,也不宜針刺。

灸法就是在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通過溫熱和藥物的滲透力來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益壽延年的目的。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為溫辛、陽熱之葯,其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現代研究證明,艾灸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抵抗細菌、病毒的侵犯;點燃後,熱力持久而深入,溫熱感直透肌肉深層,一經停止施灸,便無遺留感覺,這是其他物質所不及的。艾灸時間可在3~5分鐘,最長10~15分鐘為宜。一般說來,春、夏二季施灸時間宜短,秋、冬宜長;四肢、胸部施灸時間宜短,腹、背部位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施灸時間宜短,青壯年則時間可略長。

3

按摩

按摩是運用手、手指的技巧以及各種器械,在人體一定的經絡穴位上,進行推、按、點、拿、拍、搓、捏、揉等動作,通過手法和器械的局部剌激作用,起到疏經活絡、鬆弛肌肉、行氣活血等作用,達到預防、健身、抗衰老的目的。

按摩施術手法很多,常用的有表面按摩法、揉捏池頸法、棉布摩擦法、背腰部的法、拍打法、四肢抽抖法等,它動作輕柔,運用靈活,便於操作,使用範圍甚廣,不論男女老幼、體質強弱、有無病症,均可採用不同的施術手法,進行保健按摩。研究發現按摩可促使機體解除身心疲勞,調節紊亂,提高免疫力,能安全有效地改善亞健康癥狀。

4

拔罐

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 壓,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部位(患處、穴位),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作用在經絡穴位上,可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儒養臟腑,溫煦皮毛,暢通經絡,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改善亞健康目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主宰人體一身之陽,主要循行於人體的背部。通過在這兩經拔罐,可激發兩經的經氣以振奮陽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五臟背俞穴的刺激作用,還可達到「從陽引陰」的效果。

在具體操作中,由於亞健康呈現的癥狀不同,且體質之間具有差異性,因此要注意因人制宜,採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可採用留罐法、走罐法、閃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針拔罐法、藥罐法等。如在背部膀胱經腧穴和華佗夾脊穴走罐,可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調動臟腑的功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以及增加組織及皮膚的營養,最終實現抵禦細菌侵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拔罐後3小時之內不宜洗澡,以免寒氣由張開的毛孔入體引起不適。

5

足浴

中醫學認為「腳為精氣之根」。足浴療法採用藥物煎湯,將雙足浸泡、洗浴,具有溫水足浴、藥物外治及足反射區刺激三種作用。溫熱的藥物易從皮膚、腧穴和呼吸道吸收,藉助藥力和熱力,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祛除邪毒的目的。經絡學說指出:足,三陰經之始,三陽經之終。足部分布著66個穴位,是五臟六腑精氣輸注、會聚之處。對足進行刺激,通過經絡傳導到內臟相關部位,可暢通氣血,延年益壽,改善亞健康狀態。

現代醫學認為,足浴時水的溫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而藥物可從皮膚上的汗腺、皮脂腺滲透吸收,從而發揮治療作用。所以足浴時水溫、藥物選擇以及按摩手法均很重要。足浴水溫多在38~45℃,初次足浴者,水的溫度可以低些,並逐漸增加水溫,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進行。

你的每一次轉發都將幫助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銘醫堂醫院 的精彩文章:

中藥得這樣喝才能發揮出最佳療效!
生薑枕邊放一晚,第二天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TAG:重慶銘醫堂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