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踐行人民觀的實踐中夯實長期執政的群眾根基 ——首屆「餘杭百姓日」的實踐表達

在踐行人民觀的實踐中夯實長期執政的群眾根基 ——首屆「餘杭百姓日」的實踐表達

原標題:在踐行人民觀的實踐中夯實長期執政的群眾根基 ——首屆「餘杭百姓日」的實踐表達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中國共產黨是在與人民群眾有機互動中逐步成長壯大的。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和人民始終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個或哪幾個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這一點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一路走來從未改變。而人民群眾也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生動多彩實踐中,逐步加深了對黨的認識,最終相信黨、依靠黨、支持黨、選擇黨。正是黨和人民的這種有機互動和魚水情深,才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進而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才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恢宏偉業。「餘杭百姓日」活動及其未來的可持續推進同樣離不開黨與人民群眾的有機互動。可以說,「餘杭百姓日」活動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觀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鮮明表達,是惠及全體餘杭人幸福指數的有效載體,更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探索。


「餘杭百姓日」是人民觀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並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贏得了革命與建設事業的輝煌勝利。在開啟與推進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鄧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是全黨想事情、做工作對不對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發展,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特彆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對我國發展中出現的諸如唯GDP主義、「見物不見人」等傾向,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並指出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綜觀我們黨成立97年來的苦難輝煌史便可發現,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人民解放和幸福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融入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全部奮鬥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進力量。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黨同志必須在思想上牢固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工作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讓黨和人民的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力量。同時,全黨同志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堅持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為人民謀幸福。這是因為,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餘杭百姓日」活動堅持倡導「人民性」原則,鮮明地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立場這一根本政治立場,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觀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也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重要機制平台。



「餘杭百姓日」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鮮明表達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一個忘記初心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政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開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之旅。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還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宣示堅定政治信念。我們開展「餘杭百姓日」活動正是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開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之旅的探索與嘗試。


功勞永遠屬於人民,成績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課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歷史的接力棒也已經傳遞到我們手中。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成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會成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烈,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一切功勞應歸功於人民。正如市委常委、區委毛溪浩書記所指出的那樣,餘杭屬於百姓,百姓歸屬餘杭。這就警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還須清醒認識到,「不忘初心」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落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方面面,聚焦於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譬如,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城鄉環境、藍天白雲、河湖清澈、保障給力、看得起病、讀得起書、居(租)者有其屋等等。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既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脫離財力作難以兌現的承諾,政府主要是保基本,多做雪中送炭的重點民生工作;要從實際出發,既儘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決不能開空頭支票。從這個意義上講,舉辦「餘杭百姓日」系列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全體餘杭人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感恩新時代,使其清醒地認識到「我是誰」「我們是誰」進而追問「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並籍此喚醒全體人們對家鄉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正如毛溪浩書記所言:「餘杭百姓日」是感恩幸福之源的緬懷活動,是推進「幸福餘杭」的有效載體。



「餘杭百姓日」是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同理,餘杭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是不會自動實現的。事情是干出來的,成績是奮鬥出來的。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縱深推進,餘杭區也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我們的社會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改進和完善,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創新,實現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的轉變。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要講究辯證法,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係。一個好的社會,既要充滿活力,又要和諧有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要調整和完善不適應的治理體制機制,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把經常性具體服務和管理職責落下去,把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基層,把為群眾服務的資源和力量盡量交給與老百姓最貼近的基層組織去做,增強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要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因此,新時代條件下,餘杭區要繼續取得更大的業績,就必須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要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讓群眾參與到黨委政府工作中來,充分調動全區人民參與餘杭建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全體餘杭人銘記歷史,喚起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餘杭百姓日」活動,整合了各方資源,積極動員了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強大合力,是深化共建共享的工作抓手下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探索,其義深遠。


文字作者/浙江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陳仁濤


編輯/一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餘杭發布 的精彩文章:

@餘杭人 涉及每個人,身邊的變化你知道嗎?
春天是最佳體檢季,餘杭人體檢最容易被查出這兩種問題!

TAG:餘杭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