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lin ChimActa:氯離子濃度與慢性心衰患者預後相關

Clin ChimActa:氯離子濃度與慢性心衰患者預後相關

心衰患者的預後評估極為重要,因為預後評估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治療措施的選擇。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發現了很多心衰預後標誌物,但這些標誌物無論單個使用還是聯合使用,均不足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心衰患者的預後。因此,心衰預後標誌物的挖掘和評價仍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心衰可以導致患者機體水鈉儲留,血清離子(比如鈉離子和氯離子)的濃度會因稀釋而降低。以往有一些研究相繼發現了鈉離子和氯離子均與心衰預後相關,但是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預後價值是否重疊尚不明確。最近發表在Clin Chim Acta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鈉離子和氯離子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預後評估價值。

這是一項來自中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研究者回顧性分析了1021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資料,提取了患者就診時的基線特徵,包括各種實驗室檢查結果和病史、體征等資料。在根據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心肌炎等)排除了一些病人之後,最終納入了905例患者進入研究。研究者對這些患者進行了兩年左右的隨訪,觀察終點為全因死亡和心衰複發再次入院。研究者發現,患者的基線氯離子與多種臨床特徵相關,比如:氯離子水平越高,高血壓的發生率、BMI、冠心病的發生率、LVEF越高;NT-proBNP、尿酸、hs-CRP越低。研究者按照氯離子水平將研究對象分為4組,採用Kaplan-Meier曲線分析了四組患者的生存狀況,結果發現:氯離子水平越高,患者的死亡風險越低。進一步採用Cox風險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的氯離子與全因死亡的關係後,研究者發現:在校正了年齡、性別、糖尿病史、LVEF、使用利尿劑、使用beta受體阻滯劑、使用ACEI或ARB、腎功能、NT-proBNP之後,氯離子濃度仍然與全因死亡有關。氯離子每增加一個單位(mmol/L),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下降8%左右(HR=0.922)。但如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校正鈉離子,則氯離子濃度與心衰患者預後無關。ROC分析結果表明,氯離子預測心衰患者死亡的曲線下面積為0.686,其最佳的預測界值為102.8mmol/L,此時的預測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62和0.70。最後,作者根據氯離子和鈉離子中位數(104.2mmol/L和138.4mmol/L)將患者分為四組,採用Kaplan-Meier曲線分析四組的生存狀況,結果發現,氯離子和鈉離子都降低的患者預後明顯較差。與氯離子低於104.2mmol/L且鈉離子低於138.4mmol/L的患者,死亡的風險比氯離子高於104.2mmol/L且鈉離子高於138.4mmol/L的患者高出了4.33倍(HR=4.33)。

綜上,這篇文章主要結論就是:氯離子和鈉離子都與心衰患者的預後呈正相關,且二者的預後評估價值並不完全重疊,而是相互補充。

文摘鏈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968438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linchem 的精彩文章:

TAG:Clinch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