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宋代崇尚梅花:花中有道需稱最,始信名花集大成

宋代崇尚梅花:花中有道需稱最,始信名花集大成

任何文化時尚的熱點,都必然是時代精神的載體。兩宋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特殊的背景,使梅花的審美特徵越來越受到關注與推崇,人格寄託意義不斷豐富和凸顯,價值持續升高,最終被推為「群芳之首」,成了崇高的文化象徵。

王雪濤國畫:詠梅

牡丹寵冠天下的局面在北宋後期逐漸式微,梅花後來居上,成為詠花新寵。由「尚牡丹」到「尚梅」,這一轉變背後蘊涵著極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劇變。金人入侵,北宋滅亡,改變了社會本來正常的運行,這一轉折對於宋代文學的整體格局、乃至整個宋代社會的發展來說,均意義重大,文學發展的進程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轉折。

北宋後期,對於文人來說,當外在的實現嚴重受阻之後,內在實現就被抬到了高於一切的地位,即是人格的實現與完成。在內外落差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文人對精神的堅持非但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定。對氣節、品格的關注和維護成為新一代文人精神的中心,文學創作的主旨也因此而有所轉移。

《梅花詩意圖》宋代岩叟(待考)

這種轉移不是對前輩的否定,而是文學精神在特殊條件下的深化。除了雜用儒、釋、道,以堅固心靈堡壘之外,北宋後期好讀書、以書本抵抗現實也成為一種文人守護自我的方式。在北宋後期,它成了一種文人風氣。因此,由「尚牡丹」到「尚梅」就是社會習氣風尚的變化而引發的審美趣味的變化。

王成喜畫梅

梅花在宋代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並真正成為象徵文人精神傳統和理想人格的圖騰,除了歷史風雲變幻對文人心態的影響外,還由三方面的原因決定:第一,社會學因素:地主經濟、私有園林的發展,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藝梅賞梅的興盛。第二,思想史因素:儒學復興,道德思潮,君子「比德」。既「清」且「貞」的人格理想,「花中有道需稱最」。第三,生物學因素:花之早、色之素、香之清、枝之勁、生態之簡,「諦視毫髮無遺恨,始信名花集大成。」這三個原因造就了梅花在南宋成為寵冠群芳的名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唐三彩——陶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
閑中閱世誰先覺?幾時同我把魚竿——讀洪亮吉《寄錢三維喬鄞縣》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