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霖士心理:孩子數學不理想,也許是父母引導方向出現了問題!

霖士心理:孩子數學不理想,也許是父母引導方向出現了問題!

現在對於中小學生,數學的難度越來越高,而國內的數學教育並不同於國外。以美國為例,某高校高一還在學通分的概念,而在國內可能5年級就已經接觸了。再加上國內的數學教育,本身以簡單題型不斷複雜化而著稱,難度上在世界都是有排名,所以對於孩子而言,數學強度與掌握程度,早已不同往日。

但就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很多經歷過的家長,可能到現在都不明白數學的作用?如果光做一些日常應用,小學三年級以內的加減乘除就可以了,用的著去學高等數學和微積分嗎?

而對於普通家庭而言,也沒有打算培養一個破譯「霍奇猜想」得到菲爾茨獎的數學天才,或者去造火箭的物理達人,所以數學到底能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成長呢?

實際上數學塑造了一種具有理性的、條理化、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解決孩子一生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時,都會體現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謹慎的思考方式、分類思想的優先選擇、排序執行體現的統籌能力等,當孩子進入職場時、面對人生抉擇時,合理解決突發的問題。

了解數學作用後,我們再來看看孩子們數學不好的主要成因:


學習意願不強

大部分孩子對學習數學都沒什麼興趣,主要還是覺得難,而唯一讓孩子們堅持下去的理由,其實是為了老師和父母。孩子們沒有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而且很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所以,孩子會認為是老師和家長在逼著學習,於是孩子們學會如何做面子工程,完全為了滿足老師和家長的要求而學習。比如磨時間、不願過多思考、做題也是敷衍了事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是這類情況,就建議做題時由簡入難,增加數學表現的平台,如果對數學本身沒興趣,可以從周邊入手,比如珠心算、魔方、奧數班,拉大與同學在數學其他領域的差距,讓其有優越感。

小學基礎沒打牢

有些孩子是到了初中數學一落千丈,原因則是小學四、五年級的基礎沒有打好,再加上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比較薄弱。於是,他們數學知識開始出現斷層,不系統也不連貫,沒有形成數學的認知結構,自然而然不能提供初中該有的數學認知。

而最後的結果,往往會產生厭學情緒,放棄學習。而成人後也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容易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

如果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只能逐步解決,解初級的題永遠不要過長的時間去攻克一道難題,這也是造成孩子基礎不牢固的主因。


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不少孩子在學習中也是很努力,但始終沒有有效的結果。比如:題海戰術刷題也刷了,就是沒有回憶題型,沒有了解題型,自然而然做了一些無用功;其次複習做題時,簡單寫了思路,感覺題目會了,就跳過,但實際是高估了自身的解題能力。

也有很多孩子,公式記不住,在家做題時,遇到不會的就翻參考資料,導致不能做公式的邏輯推演,最終上考場加上緊張因素,自然而然就會落考。而粗心和邊學邊玩的這種學習習慣,也是家中常態,其核心還是缺少幫助梳理思維的對象。

而從梳理思維的角度,孩子們需要在一道題解完,根據題的難易程度花5-10分鐘進行歸納總結,結合解題筆記會很快效的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計劃性較差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缺乏計劃性,不知道該幹什麼,老師和家長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一類,就需要給孩子制定個學習計劃,讓孩子養成學習計劃的習慣。如果父母不了解數學的難度與進度,可以先與老師溝通,確認難度與範圍,也方便在家中引導孩子自身的學習計劃執行性。

計劃目標可以是孩子的期末學習目標或升學目標,如小升初的擇校,中考、高考等;再細化的目標可以是期末考試後年級排名上升多少位,達到多少排名,或者是數學能夠考到優或良的範圍等級。


上課不聽講

有些父母工作比較忙,不能全程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此類的孩子基礎知識來源就只有課堂學習,而課堂效率高不高,就要取決孩子是否認真聽講。

但也是這種情況,容易忽略重點的講解,導致課下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家中如果沒有能夠督促學習的父母,就只能請一個家教進行信息的反饋了。(對於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專註力、閱讀理解等,可以關注『霖士心理』的其他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霖士心理 的精彩文章:

霖士心理:也許你正在摧毀孩子的創造思維與想像力!

TAG:霖士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