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淮軍名將劉銘傳為何不上前線指揮?看完原因我很感慨

甲午戰爭,淮軍名將劉銘傳為何不上前線指揮?看完原因我很感慨

當年的甲午戰爭分為海戰與陸戰,海戰的失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陸戰中,清軍的表現實在是不敢恭維。當時駐守朝鮮的清軍將領葉志超棄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境內的事,直到現在都讓人氣憤。

甲午海戰輸了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在陸地的戰場,清軍一敗朝鮮,二敗遼東,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清軍的將領基本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合力,這一點看清軍在朝鮮的表現特別明顯。

其實李鴻章早就看到這一點了,他深知需要有一個極具軍事能力、資深統帥坐鎮朝鮮,統帥諸軍,李鴻章認為這個人非劉銘傳莫屬。劉銘傳絕對是淮軍的老將了,當年抗法戰爭時期,就是他率軍取得了淡水大捷。李鴻章也向光緒皇帝舉薦,前敵統帥非劉銘傳不可,後光緒帝下旨,李鴻章三次致電邀劉銘傳邀請其出山。看看李鴻章給劉銘傳發的電文,就知道李鴻章確實是真心實意的邀請劉銘傳。

李鴻章在電文中說:「今倭堅持不回,內意令大舉致討,有將無帥,恐將僨事,擬即奏請會辦北洋,督辦朝鮮軍務……盼復速。」有將無帥,正是清軍在朝鮮的局面。李鴻章多次發電也沒能邀請劉銘傳出山抗日,這還真不是劉銘傳有意拒絕,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請看劉銘傳的回電:

據劉銘傳答覆電文記載:傳兩耳聾閉,左目早廢,僅剩右目一線之光,左邊手足麻木,難以行動……」.的確,此時的劉銘傳已耳聾目花,生命已經接近尾聲,1896年1月12日劉銘傳去世,此時甲午戰爭剛剛結束不過八個月。寫到這,我內心感慨萬千:英雄遲暮,縱有豪情萬丈也無可奈何。從這件事情也反應出一個問題,甲午戰爭前形勢那麼緊迫,放眼清廷的滿朝文武竟然找不出一個帥才,非要讓一個將死之人披掛上陣,可見此時的清王朝確實江河日下,氣數已盡。當然,如果劉銘傳挂帥出征,結局很有可能會不一樣,即使失敗,清朝陸軍也不至於敗的這麼慘,這點,我相信劉銘傳的軍事實力,再怎麼說,也比當時的清軍統帥葉志超強吧。

劉銘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風雲 的精彩文章:

6名中國人從泰坦尼克號成功逃生,為何被罵?是時候還原真相了
李敖連續告一個人三次,只因此人比李敖少做十天牢,李敖做的對

TAG:笑談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