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款好茶杯,要滿足哪些標準?

一款好茶杯,要滿足哪些標準?

茶席上萬不可少的一物,那就是茶杯。它沒有紫砂壺那麼引人注目,只有小小的身軀,卻有著自己的精巧玲瓏之美以及自身的學問。

每次談起喝茶必不可少的搭檔,首先都會想起茶杯。觀湯色、聞茶香、品其味,都是茶杯在扮演的角色。這就是茶杯為何會成為愛茶之人的喝茶好搭檔的原因。

無論是剛入門的抑或是資深的茶友,都喜歡擁有自己的品茗杯。有了自己的專屬杯,每次去茶店、茶會或茶博會蹭茶,檔(bi)次(ge)都會提升好多。

如此,一款好的茶杯有沒有標準?

品 味

好杯首先要好用,宜茶,助於茶之味。

器 形

講究起來,不同的器形適合不同的茶,如前些年流行喝熟普,都喜歡口大而淺的杯形,因其散熱快,適豪飲。而香氣重的茶品如岩茶,高身的杯形就宜聞香。當然也有的器形,各方面都比較均衡,各種茶品大小通吃,像鈴鐺杯。這是大的方面。

細節的品評又要考量口沿、器身和足是否處理得精準恰當,整體的氣質是否把握得好,比如花神杯是外柔而內剛,而馬蹄杯則是外剛而內柔。這完全在於對造形藝術的理解。

大 小

太大與太小顯然都不適合飲茶。景德鎮的傳統工藝製作茶杯常常會以器形來遷就工藝,比如一個畫面,杯子太小畫不下,那就放大,直到可以容納畫面。有時候,不但喝茶嫌大,就是喝水,也要脹肚。

不過,到底多大是最合適的,其實也沒有標準。不同的茶,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數,所用茶杯的大小都會不同。一次和老古聊及,他說他的想法是,濃度越高,杯就需越小,這樣,即使是不同的茶,整泡下來,攝入的「茶量」是差不多的。

而我自己一個人喝茶時,就常愛用壓手杯,配一小壺,一壺茶倒一杯,大口豪飲。當然,個人的喜愛其實不在討論的範圍。但人數的多少特別是茶席上人數的多少顯然也與杯的大小密切相關。

厚 度

成化雞缸杯極薄,而永樂壓手杯極厚。一方面,厚度涉及風格,是輕靈還是厚重,是巧還是拙。而使用上,又涉及茶湯溫度的保持以及接觸口唇時感覺的細微差異。沒有定見。

質 地

以上的三點,說來總有點隔靴搔癢,語焉不詳,彷彿只是一些模糊的原則。不過,品茶又何嘗不是如此。其間的妙處,總是意會多於言傳。不過,最後的一點,似乎可操作性就要強多了。這就是質地的感覺。

質地的感覺其實又包含胎與釉兩個方面,不過胎是骨,釉是肉是皮膚,給人最直觀的觀感與觸感,也是直接接觸茶的部分。現代的透明釉更接近於玻璃,與古代的草木灰釉有不小的差異。

古玩行當裡面經常說新物有賊光,其實與釉的質地就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玻璃更透,光線直入直出,容易「刺眼」,而灰釉中的豐富氣泡使光線不斷地發生漫反射,於是顯得溫潤。

實際上,不但視覺上有差異。用起來,也是大不相同。傳統的灰釉對提升茶的品質有幫助,很多老茶客都注意到這一點,雖然科學上沒有深入的研究與解釋,卻是許多茶人的共識。

可 觀

好茶杯必可觀。一隻茶杯,品茶之前,流行的話說,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裡。所以從時間上來說,可觀還在品味之前。

觀什麼?畫面(裝飾),器形,胎釉。

畫 面

好瓷「首重畫工」,小了說,畫工是各種畫,大了理解,是陶瓷的裝飾手法。總的來說,陶瓷上的裝飾手法極其豐富,但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畫,二是色,三是雕刻。

陶瓷上的畫(可以稱為彩繪)與國畫不完全對等,範圍恐怕要更廣一些。但凡國畫中有的:花鳥,山水,人物,陶瓷上都有,而陶瓷上還有一大類是紋飾,一般只出現在工藝美術之中。而紋飾與畫面的結合在陶瓷中也大量的出現。

陶瓷彩繪最為著名的是青花,這當然是從工藝上來分。青花之外,更有粉彩。當然還有五彩、鬥彩、新彩,素三彩之類。對於門外漢來說,區分這些名稱已經夠人頭痛。不過簡單地說,青花是單一顏色(藍色)的繪畫,其他的都是多種顏色。

事實上,了解工藝對於欣賞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對於彩繪而言,重要的是繪,想要更好的了解,功夫要下在繪畫的欣賞上。這是很多愛好者甚至一些專家常犯的錯誤。比如說到元青花繪畫水準之高,必是出自大畫家之手。但放在元代大家的作品中一比,你就知道那是個笑話。並不是說它畫得多差,而是放在繪畫史上看,完全沒有討論的意義。好像高中的學霸走進博士後的實驗室。

所以,一隻杯子上畫得怎樣,你其實完全可以不懂工藝,以繪畫的要求來看,足矣。當然,深入的了解陶瓷彩繪的工藝與裝飾手法,會帶來更大的樂趣。

裝飾的第二類是色,彩繪當然也有色,但陶瓷中有一類完全以色為裝飾,通稱色釉,也叫顏色釉。而色釉之中,又以單色釉為多。比如人類陶瓷史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瓷器就是青釉,是色釉的一種。

青釉中人們熟知的有龍泉窯,實際上汝窯也是青釉的一種,「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越窯也是青釉,還有一種極為著名而神秘的「秘色瓷」,其實也不過是青釉的一種。

最初的青釉的產生不是因為人們追求青色,而是因為釉料里的雜質去不掉,無法燒出後來的透明釉。當然後來就變成一種自覺的色彩上的追求。

青釉之外,紅黃藍白黑各種色調在陶瓷史上一一粉墨登場,清代之後,幾乎進入無色不有的境界。再拿青釉來說,景德鎮窯的青釉之前,某時某地難燒出某一個漂亮的青色,就足以名垂瓷史,朝鮮歷史上曾燒出過一種近於翡翠的青釉,就已經使它在世界陶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清三代的青釉瓷卻是隨心所欲,幾乎能夠燒出你想要燒出的任何青色。

當然青釉已經沒有特別的技術難度,最難的當屬高溫紅釉,古代早就民女跳入窯火祭窯而成的凄美傳說,時至今日,亦是難制的品種。而單色之外,也還有多色的,如窯變釉,出窯萬彩,變幻莫測,但都不是主流。

說了這麼多,對色釉的欣賞似乎變得複雜。但回到原點,又非常清晰簡單。事實上古人對色彩的追求,與今人對色彩的欣賞並無不同。了解這一點,你就能知道,一隻色釉的茶杯好不好,只要看它的顏色好不好。工藝的了解有助於成本、價格的判斷,無助於美的欣賞!

雕刻

再有一類裝飾是雕刻。雕刻裝飾由來已久,不過總的說來,其實也並沒有脫開畫的範疇,只是更為立體,如果有一些雕塑的了解,顯然會對欣賞更有幫助。

當然,各種裝飾手法也不斷的融合,交差並相互影響,有的時候多種裝飾手法置於一物,產生諸多意想不到而令人稱嘆的效果,有的時候,又會導致繁縟甚至古怪,這都源於審美的高度與把控的能力。

器 形

觀的第二個重要部分是器形。所有的器物,天然就是造型藝術。事實上,器物最核心的部分,首先是型。畫是後來居上,搶了風頭,但沒有型,畫也無所依存。並且,器物上的繪畫必然也要結合型。當代有很多畫家在瓷器上創作,常常是簡單地把紙上的畫畫到了瓷上,就難有精彩的作品。

小到一隻茶杯,造型上有哪些的講究?細的說來,首先口沿器身與底足,各部分協調,比例恰當。看看傳世的經典,莫不如此;其次線條的處理乾淨利落,挺拔也好,雍容也罷,高挑或寬博,器物的每一處線條都不含糊,才能體現出它的氣息與氣質。當然,一隻茶杯,在器形上,又同時是適用性與觀賞性的焦點。

胎 釉

最後看胎釉。我們現在去博物館 看古代的陶瓷,近些側光看看釉面,常常會覺得像濕得一樣,會有油一樣的感覺,膩膩的,顯得溫潤,像玉一樣,有一種溫度。事實上,好的胎體也是如此,只是胎罩在釉下,不容易直接的接觸與感覺。不過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杯子在底足上是不上釉的,能夠透露瓷胎的信息。

古代官窯的胎體油性強,斷裂處往往都不特別鋒利,所謂骨肉停均,既堅固硬朗,又不鋒芒畢露。所以,宋代以景德鎮為代表的青白瓷就得到了假玉器的美稱,也能夠讓我們了解好瓷需如玉。

總之,一款好茶杯,可觀賞,可品味,算是最核心的要素吧。一杯之小,卻是一大片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瓷起筆伏《鳥語花香》限量發售!
相期以茶、忘於江湖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