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元仙仗圖·武宗元·邏輯推理

朝元仙仗圖·武宗元·邏輯推理

武宗元(約980-1050)·北宋·初名宗道·字總之,河南白波人。擅畫佛道、鬼神,師吳道子法,行筆如流水,神采活動,大抵如寫草書,筆術精高。曾為開封、洛陽各寺觀作大量壁畫。

嘗於洛陽上清宮畫三十六天帝,其間赤明和陽天帝畫成宋太宗相貌,真宗趙恆見之,嘆其畫筆之神。曾在廣愛寺見吳道子畫文殊、普賢大像,武由此杜絕人事旬余,專在廣愛寺刻意臨摹。結果臨摹之畫骨格停分,神觀氣格,大衣纓絡,乘跨部從,與大像不差毫釐,真靈心妙悟之天才也。

《聖朝名畫評》·中國北宋繪畫史論著作。又名《宋朝名畫評》,劉道醇編撰。劉道醇,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聖朝名畫評》是一部以五代末至宋初為範圍的評傳體繪畫史,大約成書於嘉祐(1056~1063)前後。在此節選兩位吳道子的學生或稱粉絲的描述:

王瓘:字國器,河南洛陽人。美風表,有才辯,少志於畫。家甚窮匱,無以資遊學。北邙山老子廟壁畫,吳生所畫,世稱絕筆焉。鸑多往觀之,雖窮冬積雪,亦無倦意。有為塵滓塗漬處,必拂拭磨刮以尋其跡,由是得其遺法。又能變通不滯,取長舍短,聲譽藉甚,動於四遠,王公大人有得鸑畫者以為珍玩。末年,石中令以禮召鸑畫昭報寺廊壁,厚酬金幣。今西京石家寺壁,現在,故於乾德、開寶之間無與敵者。身死之日,畫流相帥哭之。【虞部武員外宗元,亦河南人,每嘆曰:吾觀國器之筆,則不知有吳生矣。吳生畫天女頸領粗促,行步跛側,又樹石淺近,不能相稱,國器則舍而不取,故於事物盡工。復能設色清潤,古今無倫。恨不同時親受其法。】翰林待詔高克明亦謂人曰:今若得國器畫,何必吳生?所謂買王得吳矣。識者以為知言。子端,亦有名於時。

(評曰:本朝以丹青名者不可勝計,唯抃為第一,何哉?觀其意思縱橫,往來不滯,廢古人之短,成後世之長,不拘一守,奮筆皆妙,誠所謂前無吳生矣。故列神品上。)

武宗元:字總之,河南白波人。世業儒,為鄉里所重。父道,與丞相文惠公隨為布衣交,將宗元詣之。時方成童,大被稱賞。文惠妻以外孫,用其蔭得太廟齋郎。年十七,文惠請畫北邙山老子廟壁,頗為精絕。景德末,章聖營玉清昭應宮,募天下畫流逾三千數,中程者不減一百人,分為二部,宗元為左部之長。丁朱崖為宮使,語僚佐曰:適見靡旗亂轍者,悉為宗元所逐矣。上亦優勞之。中嶽天封觀置百金以求名手,宗元乘興揮寫,無毫髮遺恨。洛中南宮三聖宮東壁畫十太乙,皆丈餘。又於河南廣福院寫迴廊壁,今並存焉。宗元亦不常奮筆,雖貴人名臣日走於門,求之甚勤,未嘗肯諾。京師富商高生有畫癖,常刺拜於庭下迨十餘年,欲得水月觀音一軸。宗元許之,又三年方成,攜詣高生,生已殂矣,焚畫垂泣而去。丞相文懿張公士遜,生辰,宗元獻消災菩薩二軸。公張於千歲堂,甚秘重焉。歷官至虞部員外郎。

(評曰:武員外學吳生筆,得其閑麗之態,可謂睹其奧矣。而品第不至於高益,得無意乎?夫若千乘萬騎,出彼入此,氣貌風韻不有相類,則益得之矣。武雖可以齊肩接跡,無甚愧之色,必求定論,故有優劣。然氣格不群,優入畫域,亦列神品下。)

元代湯垕《畫鑒》記武宗元有:武宗元,宋之吳生也。畫人物行筆如流水,神采活動。嘗見《朝元仙仗圖》,作五方帝君,部從服御,眉目顧盼,一一如生,前輩甚稱賞之 宗元《朝元仙仗圖》,昔藏張君錫家,今歸杭人崔氏,盡一匹絹。作五帝朝元,人物仙仗背項相倚,大抵如寫草書,然亦妙物也。

禁【玄】令的由來: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對宰相王旦等說他夢見了玉皇令趙氏祖先授予他天書,趙氏祖先自稱是人皇九人中一人,曾轉世為軒轅皇帝,後唐時,奉玉帝之命,七月一日降世,主趙氏之族,總治下界,名曰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趙玄朗。當年閏十月,宋真宗追尊趙玄朗為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廟號聖祖。詔曰:"聖祖名上曰玄,下曰郎,不得斥犯",玄、朗二字避諱。

現在有的老師認為朝元仙杖圖是南宋翟汝文臨摹的,那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他:

翟汝文(1076~1141年),熙寧九年(1075)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自幼聰慧好學,隨父習誦漢、宋儒學,風骨凜然精於書畫。北宋末年,國家處於危難之際,朝廷急需濟世之才。大觀年間,朝臣舉薦翟汝文入朝為官,紹興元年(1131年)八月,翟汝文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翌年,調參知政事。六月與秦檜同在都堂議事。他他嫉惡如仇、痛恨秦檜任人唯親,培植黨羽,覺得自己決不能與秦檜同流合污,因此下定決心辭官歸隱,南宋初期的愛國良臣。

根據以上史籍內容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北宋初期約997年,武宗元17歲已經應文惠丞相之邀請在北邙山老子廟臨摹吳道子壁畫,臨摹粉本是不是《朝元仙仗圖》?老子廟和朝元仙仗圖是什麼關係?【《宋朝名畫評》:年十七,文惠請畫北邙山老子廟壁,頗為精絕】。

景德末年(1007年)武宗元27歲既被招入宮中為左部之長。在當時他的畫技也算是一流的吳派繪畫高手。《宋朝名畫評》定義為:神品下

2:北宋初年963-976年還活躍一位叫王灌的畫師,被時人認為是當代的吳道子,武宗元對他十分崇拜。他也是吳派畫技的繼承者,也是民間畫師中頂級的高手。《宋朝名畫評》定義為:神品上

3:元代湯垕《畫鑒》已經對武宗元和《朝元仙仗圖》做了最好的註解:畫人物行筆如流水,神采活動。部從服御,眉目顧盼--如生。

4:題跋內容--右吳道子畫《五帝朝元圖》·參政翟公所藏也·後以歸餘·不改裝【礻票】·猶舊物之質者焉·乾道八年六月望·歧陽張子珀書。

這段題跋內容只能說明翟汝文在北宋期間收藏過此畫卷。乾道八年為南宋1172年。無題跋者印章也能側面證明《朝元仙仗圖》為北宋早期作品:在書畫創作上用印章較晚,隋唐五代時期,畫幅上多無作者題名,更不用印了。清陸時化在《書畫志鈐》上說:【宋人書名不用印,用印不書名。】到了宣和時期才出現題跋和印章同時出現的例子。

張子珀在史籍中沒有記載,應該不是當時的知名人士,他的題跋還是可信的。

5:第二段題跋--趙孟頫:余嘗見山谷跋武虞部【五如來像】雲·虞部筆力遒古·可追吳生·便覺石恪輩相去遠甚·不足可觀·此圖是虞部真跡·宣和譜中所載【朝元仙仗】是也·與余所見【五如來像】用筆認同·故不敢以為吳筆·然實數百年間寶繪也·虞部名宗元·字總之·大德甲辰八月望日·吳興趙孟頫跋。

圖片中這些淺色背景對比字體取自於元代趙孟頫楷書《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紙本,縱34厘米,橫1231.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簡稱《生神章》,是道教較早的重要經典之一。撰文者不詳(約出於東晉)。此卷是辭官歸湖州後的趙孟頫,應弟子張雨之請為錢塘隱真庵主何道堅所書,此為存世趙書中少見...經過這些字體痕迹的比對,可以確定《朝元仙仗圖》後邊趙孟頫的題跋是真跡。因圖片數量太多原稿不在這裡上傳。

《朝元仙仗圖》卷後兩段題跋在同一材質上,後邊的確定為真跡,前邊張子珀的題跋沒發現塗改·損毀·挖補痕迹。所以張子珀題跋也可再次證明為真跡。

從元代趙孟頫題跋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是趙孟頫見過武宗元的【五如來像】並且用這幅畫和《朝元仙仗圖》做的對比。他明確證實了這幅《朝元仙仗圖》就是武宗元畫的。二是吳道子的畫同武宗元的畫在用筆上風格上有所不同,說明趙孟頫也看到過吳道子的真跡。

本人將印章都歸攏到一張圖片中,以遍更清晰的判斷。

6:畫卷中的印章本人認為大多都是後人仿造的,一是宣和御印真跡和本畫卷中的印章痕迹有區別對不上。二是畫卷中大量不同時期收藏者的印章,印泥卻都一個顏色。這些印章可能是用一盒印泥或一樣材質,在同一時間印到畫卷上的。可能是後人為了商業利益的原因吧。

另外再額外補充一點,《朝元仙仗圖》中出現的【宣和殿寶】印章。這枚印章在北宋趙佶的藏畫中極少出現,也有人認為趙佶根本就沒有這枚印章。但本人卻在《祥龍石畫卷》中發現了還算清晰的【宣和殿寶】印跡。經過仔細對比兩枚印章印跡基本吻合,因兩畫材質不同·時間不同,細節有細微不同可以理解。只能猜測可能是趙佶早期使用過。但這些假的印章或證據不足的印章只能判斷為後人作假,並不能證明畫作不是武宗元所畫。

7:根據上邊對翟汝文的介紹,我不相信他會在自己畫作中寫有6處【玄】字,這種犯忌·不敬·違抗聖旨,同時他又做為朝廷重臣是不會做這種事情出來了的。並且他的畫技也不會很高,是不是吳派也不清楚,基本可以排除他臨摹《朝元仙仗圖》的可能。翟汝文收藏過此幅畫卷卻大有可能。如果認定南宋翟汝文臨摹繪製此畫卷有違常識·常理。【沒發現南宋元素·趙孟頫的題跋錯了?·臨摹樣板哪裡來的?又去哪裡了?·他有那種高超的吳派畫技嗎?】

8:《朝元仙仗圖》應該在1012年禁【玄】令之前臨摹繪製的。那時的武宗元還不到二十歲,他當時畫技還不成熟,並且又是吳道子的粉絲。臨摹他兩百多年後的殘損壁畫,用北宋的時代元素補齊或故意替代那些缺損的或唐代的元素部分是合情合理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新自己時代繪畫,古今以來各行各業不都是這樣的嗎?

《宋朝名畫評》中介紹早期王灌這段話:北邙山老子廟壁畫,吳生所畫,世稱絕筆焉。鸑多往觀之,雖窮冬積雪,亦無倦意。【有為塵滓塗漬處,必拂拭磨刮以尋其跡】,由是得其遺法。這完全能夠證明:武宗元在北邙山老子廟臨摹吳道子的壁畫已經殘破污損了。

《朝元仙仗圖》這幅畫卷雖然臨摹的有一些缺點和毛病,那是因為原作太宏大繁雜了,並且早已經殘破污損了,這種複雜的壁畫臨摹對一個年輕的畫師來說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中國北宋繪畫史論著《宋朝名畫評》的作者劉道醇、元代《畫鑒》的作者湯垕、還有趙孟頫這些大家對武宗元的評述還是非常準確的,畢竟他們是當時的見證者。但這些評述也只是對武宗元後期成熟畫技的評價。武宗元初期學畫臨摹作品期間,他的畫作並不完美,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為重要的是:創作和臨摹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區別常人很難發現。

外行看熱鬧,以為兩幅畫誰畫的清晰,誰有文字和印章題跋誰就在前為原作。不清晰的沒有文字和印章的在後為臨摹作品。那他就大錯特錯了,也是不負責任的。這些研究美術的老師研究過鬢髻·耳環·兵器·不同朝代龍的特徵嗎?

唐宋不分---知道這種錯誤為後人帶來多大的損失嗎?

原創是用心在繪畫。每一根線條、每一筆都是有根據的。沒有敗筆、沒有多餘的筆墨。並且作者的邏輯思維非常清晰,古今找不到第二個人能創作出如此繁雜宏大如同迷宮一樣的的畫卷--《八十七神仙卷》。不是親自為這幅畫著色的人很難理解我說的話。

臨摹是在模仿,作者的邏輯思維是跟不上原創作者思維的。所以《朝元仙仗圖》中有很多地方的線條是無法解釋,也無根據的。那種盲目的線條在畫卷中比比皆是,甚至畫卷中任何一位人物都無法完整著色。這就是原創和臨摹的區別。

9: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畫家、【早春圖】絹本設色158.3X108.6CM台北故宮博物院。

范寬(950-1032年)北宋繪畫大師【溪山行旅圖】絹本設色206.3X103.4CM台北故宮

李成(919-967年)五代宋初畫家【讀碑窠石圖】絹本墨色126.3X104.9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王希孟(1096 —1119年)北宋畫師【千里江山圖】絹本設色51.5X1191.5CM北京故宮博物院。

武宗元(980-1050年)北宋畫師【朝元仙仗圖】絹本墨色57.8X790CM(美)王季遷收藏

以上數據是北宋當時畫絹的長和寬,並且都超過了58CM,長度也有超過1000CM。這些數據是不能將《朝元仙仗圖》斷代為南宋畫師作品的依據。

10:劉道醇所撰《宋朝名畫評》成書約(1056~1063年),書中還介紹一些畫技超過武宗元的頂級吳派畫師如:活躍在五代或北宋初年(963-976)一位吳派頂級高手--王灌,還有王靄和孫夢卿。下一集專門用另一幅知名頂級巨作--《送子天王圖》從側面來證實《朝元仙仗圖》的作者是武宗元,《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是吳道子。在史籍中記載,那個年代能臨摹吳道子壁畫的人不多,有名有姓的就那麼幾個人。能符合時代元素的臨摹畫師就更少了。

《朝元仙仗圖》--斷代結論:

經過前幾集出示的大量北宋證據:耳環、兵器、四爪龍、鬢髻、芒鞋、欄杆、題跋等等,以及史籍中對此畫和武宗元的描述,再結合上邊10條結論,用邏輯思維推理。可以確定《朝元仙仗圖》就是武宗元的早期臨摹吳道子壁畫作品。

根據劇情編個小故事吧:

自從盛唐畫聖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出現以來,他的學生和粉絲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直至當今。

宋真宗趙恆(997年—1022年)即位後,極力推崇道教,朝野上下,道風極盛。(997年)前後,16-7歲的武宗元(980-1050年)已經開始大量臨摹200多年後吳道子(680~759年)的壁畫作品,並且已經學有所成。期間武宗元在廣愛寺專心臨摹過吳道子的壁畫。在上清宮也臨摹過吳道子壁畫,並且還創作了大型壁畫【三十六天帝】像,暗中將宋太祖【真宗之父的畫像】繪入畫中。根據《朝元仙仗圖》的繪畫質量和所表露出的時代元素信息來推斷,就是在此時期所臨摹繪製的。那時的武宗元還不到20歲【北宋(1000)年之前】。

宋真宗於景德年間(1004-1008年)曾三次駕臨洛陽上清宮,第一次回朝路過洛陽,特幸上清宮。在觀瞻時忽見太宗像,十分驚奇地說:此先帝也!於是命朝臣焚香親自跪拜,並在畫像前,凝視很長時間。隨行宰相張士遜寫詩記述:曾此焚香動聖容。武宗元極有可能在此時被宋真宗所注意。

景德末年(1007年)真宗準備籌建-玉清昭應宮【玉清宮】,經丞相文惠公的舉薦和自己的努力,27歲的武宗元由於其高超的吳派畫技既被招入宮中為修建玉清昭應宮左部之長。(公元1009年)兩年後北宋耗巨資開始修建玉清昭應宮,選址定於皇城西北天波門外,原計劃15年修成,實際則於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便建成。玉清宮的修建實際耗時8年,共有兩千多區,包含長生崇壽殿及3610間房屋,佔地約480畝。其耗資之巨大,奢華之程度,士大夫田謂曾稱其「宏大瑰麗不可名似」;官員張永也稱其耗資之巨「竭天下之才,傷生民之命」,足見玉清宮令人驚嘆的奢華與繁榮。北宋宰相夏竦(985年—1051年)在玉清宮建成後賦詩一首:《奉和御製玉清昭應宮玉皇大殿告成》,這首詩描述的內容應該和武宗元及《朝元仙仗圖》有一定關係吧。

奉和御製玉清昭應宮玉皇大殿告成

[宋]夏竦

三聖重熙鴻業茂,百靈申錫寶符彰。

寅恭清凈函無象,顧諟高明順秉陽。

法馭省巡修廢墜,真宮經始報祺祥。

棟升文杏觚稜峻,殿啟真琳玉瑱方。

九帳盛儀陳宴衎,六莖清奏助歡康。

開軒瑞氣凝空碧,駐蹕晴輝艷赭黃。

珠樹移陰從帝圃,霓旌分影自仙鄉。

宸游悅豫同襄野,睿藻昭回邁柏梁。

黎庶縱觀爭嘆詠,侍臣嘉頌極游揚。

靈休錫羨淳風振,永播聲名浹四荒。

在修建玉清昭應宮期間,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真宗去華山,回駕西京洛陽時,又來到了上清宮,真宗認真欣賞上清宮內各殿壁畫。尤其是吳道子在主殿和兩廊的壁畫尚有保存,真宗愛其筆跡,命隨駕畫工遍覽臨摹,有負藝者,恥以為不及。不久皇帝下詔修繕上清宮,前負藝者藉此機會請求盡漫壁更畫。於是上清宮唐吳道子和宋代武宗元的壁畫全部毀掉。當時有人將拆毀後的完整部分收藏起來作為珍寶。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年)學者胡仔曾見到過這些被鏟下來的珍貴壁畫,感嘆異常,並在【苕夕漁隱叢話】一書中記載了此事。

禁【玄】令在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開始施行。這幅無名無款無印章,武宗元十幾年前的臨摹畫作卻帶有6處玄字,藏家不敢展示出售,害怕連累作者和自己,從此被人深藏。在武宗元(1050年)去世後,北宋(1127年)滅亡之前,這幅畫卷被南宋愛國良臣翟汝文(1076~1141年)收藏過。到了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又被一位福建岐陽,叫張子珀的人題跋收藏。這時翟汝文已經去世31年了。這幅三無畫作因為玄字等各種原因沒有出現在皇宮【宣和殿寶印章無法證明其真偽】,也沒有經過多人之手頻繁出讓和展示,也無人敢在畫作上題跋留印,都怕玄字把自己牽扯連累。又過107多年,南宋(1127年—1279年)也滅亡了。期間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宋末元初的大書法家畫家--趙孟頫(1254年-1322年)看到了這幅畫卷,並題跋確認為武宗元的真跡。

到了民國,由於當時兵荒馬亂,朝代又剛剛更替不久,很多顯赫家族破敗,再加上外國古董商人在國內大量收買古代文物,這幅畫卷再次出現。為了能夠將此畫賣出更高的價值,一些人仿造了大量各朝的印章和題跋來欺騙這些國內外買家。在30年代此畫作終於流失至日本,後被美籍華人王季遷收藏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十七神仙卷 的精彩文章:

朝元仙仗圖-北宋·武宗元

TAG:八十七神仙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