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抗風濕類葯不能說停就停!這樣吃藥才有效!

抗風濕類葯不能說停就停!這樣吃藥才有效!

風濕病是一組可能侵犯患者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隱匿,且病程較長。

不能根治,但能控制

135

大多數風濕性疾病都不能被根治,但經過規範合理的治療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癥狀、恢復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儘可能延續患者的生命。

目前大部分的風濕性疾病都需要接受長期治療,尤以藥物治療為主。

由於患者對藥物的認識存在一定不足,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自行減量、停葯情況較為常見。但停葯後可能導致病情反覆或病情加重,一般建議患者在風濕免疫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或藥量的調整。

葯,這樣吃

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

135

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熱及減輕關節腫脹的作用。

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萘普生,洛索洛芬,吡羅昔康,塞來昔布等。多應用於有關節炎表現的患者。

該類藥物在治療像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過程中需聯合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s),因DMARDs起效慢,大約需1~6個月,故NSAIDs在治療初期對緩解關節腫痛、改善全身癥狀有重要作用,待DMARDs起效後,患者需依據病情減量使用NSAIDs直至停用。

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s)

135

此類藥物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濕藥物。

有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環孢素A及嗎替麥考酚酯等,目前這些藥物都是治療風濕免疫病主要藥物,該類藥物發揮作用慢,有蓄積作用,停葯後作用消失也較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

因大多數風濕免疫病難以根治,應用該類藥物治療後,即使病情達到臨床完全緩解,也不可突然完全停葯。若突然完全停葯,那麼藥效消失後患者病情可能會出現反覆,之前的治療就會前功盡棄。

所以,患者需依據病情逐漸將藥物減量,減量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定期複診。

糖皮質激素

該類藥物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故在風濕免疫病治療中應用較廣泛。

用法有口服,肌肉或關節腔內注射,靜脈注射,可根據病種、病情做不同的選擇。

突然停葯此類藥物或減量過快需注意下列3種不良反應:

皮質萎縮或功能不全

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使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分泌減退,甚至導致腎上腺萎縮。突然停葯後,患者可能發生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如頭昏、無力、噁心、嘔吐、低血糖、低血壓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存在昏迷或休克的危險。

反跳現象

某類患者在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病情已完全得到緩解。若在此時,突然停葯或減量過大過快,可能導致原發病複發或惡化,應儘快恢復糖皮質激素治療並且常需增加劑量。

撤葯綜合征

在撤葯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乏力、關節肌肉酸痛、情緒低沉、不思飲食,甚至是噁心、嘔吐的癥狀。少數患者為還可能會因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暫時性功能紊亂而出現虛脫的現象。

此時,患者應及時恢復原來使用激素種類和劑量,待癥狀平穩後,依據病情逐漸減量至停用。

生物製劑

該類藥物有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白介素-1拮抗劑(阿那白滯素)、白介素-6拮抗劑(妥珠單抗)、抗CD20單抗(利妥昔單抗)等。

該類藥物也稱為生物DMARDs,具有較傳統的DMARDs起效更快、不良反應相對更小、使用更方便等優勢。

但此類藥物最好與傳統DMARDs聯合應用,待病情控制穩定後再逐漸減量至停用,如減葯過快或突然停用亦可能導致病情反覆。

植物葯製劑

臨床上常用的植物葯製劑包括雷公藤、青藤鹼和白芍總苷。

該類藥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在風濕免疫病治療中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尤其對於不能耐受DMARDs患者可嘗試使用該類藥物進行治療。

如以該類藥物為主要治療藥物,亦需依據病情逐漸減量藥物預防病情反覆。

為了避免隨意減藥量或停葯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風濕免疫病患者需定期風濕免疫病專科門診隨訪以便觀察藥物療效、評估病情等,並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對所服藥物進行調控。

關注養生百科,你身邊的養生專家!

關注養生資訊,有你想要的養生知識哦!

你可能會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身百科 的精彩文章:

90後學霸找不到工作踹母親 大吼媽媽:都是你的錯
輾轉反側不能寐?失眠到底怎麼樣才能治好!

TAG:中醫養身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