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招股書研讀124:武漢明德生物直銷毛利率高達97.48%,現金補足無形資產出資,不計提減值

招股書研讀124:武漢明德生物直銷毛利率高達97.48%,現金補足無形資產出資,不計提減值

公司及業務簡介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POCT快速診斷試劑與快速檢測儀器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覆蓋感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婦產科優生優育、健康體檢六大領域20餘類疾病檢測的產品線。2014年度至2017年1-6月,發行人營業收入分別為0.57億、0.95億、1.4億和0.83億,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0.19億、0.38億、0.57億和0.33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分別為0.16億、0.45億、0.58億和0.18億。

1

專利權出資及現金補足

披露:2013年8月股東王穎以「化學發光磁酶免疫法定量檢測RBP4試劑盒」發明專利權作價3,000,000元,認繳新增註冊資本856,969.58元。

反饋意見提出「該等專利權的發明創造過程,是否屬於職務發明,是否導致出資不實」

招股書披露「王穎以專利權作價300萬元用於出資,後由於市場環境、產品開發戰略等因素變化,與該專利相關的評估預期收益未能夠達到預期,實際控制人王穎於2015年12月31日向公司無償贈與300萬元,贈與款項計入公司資本公積科目」

2

IVD行業的儀器會計處理方式

披露:體外診斷試劑和體外診斷儀器共同組成體外診斷系統,其中,體外診斷試劑為易耗品。試劑與儀器配套使用分為「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兩種模式,開放系統是指在診斷儀器上可使用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診斷試劑,而封閉系統則是儀器與指定的試劑一一對應。

這個行業主要是通過賣配套試劑賺錢,試劑與儀器一般是封閉系統,也即在儀器上只能使用其專門的試劑。出於賣試劑的目的,儀器一般是免費提供給醫院使用,在企業上市的情況下,會涉及到財務核算規範性問題。對於儀器處理,一般分三種情況:

(1)第一類,儀器作為商品賣給醫院,此種情況下,發行人確認儀器銷售收入,並結轉對應的生產成本。

(2)第二類,儀器賣給經銷商,經銷商作為固定資產投放到醫院。發行人依然確認收入,並結轉成本。

(3)第三類,儀器作為發行人固定資產,投放到醫院,供企業免費試用,發行人按照一定年限計提折舊計入銷售費用/成本。或在醫院試劑量達到一定量後,贈送給醫院。

3

毛利率情況

披露:2014年度至2017年1-6月,發行人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1.23%、78.95%、85.54%和83.34%,該毛利率相當高。

發行人診斷試劑銷售採用直銷和經銷模式,這兩種模式下發行人的銷售毛利率分別如下:

發行人直銷毛利率相當驚人,就目前閱讀過的招股書中,發行人毛利率是最高的,趨勢圖如下:

儘管,IVD行業前期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並承擔相當大的風險,但是,在研發出來後,有這麼高的毛利率,行業中的企業,也願意以利潤換市場,灰色的地帶由此產生。如果毛利率如麵粉一般,這個行業估計就乾淨了。

4

發行人親屬比照相關主體進行股份鎖定

披露:招股書披露「前十名股東中,陳莉莉與陳鑫濤為姑侄關係,王穎與王銳為姐弟關係」

反饋意見提出「請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的關聯方比照相關主體進行股份鎖定」

陳莉莉、王穎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更新的招股書中,招股書更改鎖定期表述為「公司股東陳鑫濤、王銳承諾: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託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己發行的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購本人持有的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己發行的股份」

5

出資的無形資產攤銷及減值

披露:發行人股東以專利權作價300萬出資,後用現金補足。

反饋意見提出「由於市場環境等因素變化,與該專利相關的評估預期收益未能夠達到預期,王穎對公司現金捐贈300萬元。請保薦機構、申報會計師核查公司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更新的招股書未披露對該問題的回應。披露的內容為,發行人無形資產原值300萬,剩餘攤銷期限172個月,未計提減值準備。

6

未向創業板申報

披露:發行人是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度至2017年1-6月,發行人營業收入分別為0.57億、0.95億、1.4億和0.83億,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0.19億、0.38億、0.57億和0.33億,規模較小,未向深交所創業板申報,而是向中小板衝刺。

END

說明:各家擬IPO企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證監會的反饋意見基本都已經涵蓋,如想了解具體問題,請在證監會官網搜索反饋意見和招股說明書進行研究。對於反饋意見提出的問題,適合在招股書披露的內容,更新的招股書都會做出回應,或補充披露、或解釋、或調整說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推翻以前的陳述。本系列以公開的招股書及反饋意見綜合完成,對每家擬IPO企業選擇性地挑選七個以內的事項予以列示,盡量做到客觀描述,涵蓋不了所有內容,目的並非挑刺,而是積累案例,因此會過濾掉不會特意關注的大部分要點。擬IPO企業上發審會,都會將幾十個問題糅合成五個左右的大問題接受詢問,對於證券從業人員,研究發審會問題對指導企業規範運作更具有針對性。從另一個角度講,閱讀招股書,研究企業的商業模式,指引企業規範,發現企業的成長過程及發掘企業的價值,指導投資融活動,比狹隘地關注IPO障礙以及能否過會可能更有意義,因為:幾乎所有的問題,給予時間、精力和金錢,都能夠找到解決辦法,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投資價值。對於證券從業人員,做如下工作,意義非凡:整理IPO審核要點,按照招股書的目錄建立問題清單,下載證監會對IPO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彙編、本研讀彙編,將對應案例插入對應問題之中,花一年時間做完該項工作。如果能做完上述工作,會有兩大收穫:(1)你會見識幾乎所有IPO中的常見問題;(2)你案例儲備會非常驚人。這不是彎道超車,而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前進。收藏都是雪藏、轉發就是打發。行動起來,花最少的時間和最小的代價去完成明確的目標:只要出發,就會到達。

併購與重組

交流 學習 分享

長按上方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併購與重組 的精彩文章:

TAG:併購與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