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忠臣,為了中華耗盡心血名垂青史,你最佩服哪位

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忠臣,為了中華耗盡心血名垂青史,你最佩服哪位

原標題: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忠臣,為了中華耗盡心血名垂青史,你最佩服哪位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英雄輩出,人才濟濟,有功蓋千秋的賢帝,也有出將入相的忠臣;有殘暴昏庸的暴君,也有遺臭萬年的奸人。他們大多都記載史冊,任憑後人評論他們的是非功過。歷史上有這麼一類人,忠君衛國,敢諫直言,心繫社稷,憂國憂民,但他們最後都不能善終,每每回想他們的故事,都會為他們高尚的氣節敬仰折服的同時,也為他們不公的命運哀婉嘆息。


1.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3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30年。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為「亘古第一忠臣」。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國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干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3歲。



2.大漠狂飆——霍去病

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奴婢之私生子。他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公元前123年,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隨舅舅衛青出征匈奴,帶領八百騎兵,長途奔襲,斬敵二千餘人。武帝大喜過望,封他為勇冠三軍的「冠軍侯」。


19歲的霍去病只帶著數名親兵衝進匈奴營中,猶如天神下凡一般,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霍去病由此名震朝野,成了當時少男少女心目中的頂極偶像。公元前119年夏,率5萬騎深入大漠2千餘里,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殲7萬餘人,在封狼居胥——祭天地之後,繼續追擊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漢武帝獎給他豪宅,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驕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



3.以死相諫——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 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吳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伍子胥一生命運多舛,年輕時背井離鄉,後率別國軍隊攻打自己的國家,鞭屍自己的先王,這種「叛徒」的滋味我想也只有伍子胥自己能夠體會。終其畢生的精力和智慧輔助吳國,然而風燭殘年之際,招來夫差的猜忌,本有機會逃跑,伍子胥卻仰天長嘆「我該逃往何方?我已經老了,落葉歸根,楚國已經不會收留我了,吳國也要拋棄我,天下之大,卻沒有我的容身之處!」。我想伍子胥應該是這十個人中最為可悲和可敬的一位。


4.冉閔:武悼天王冉閔(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國時期魏郡內黃(今河南安陽內黃西北)人,漢族,也作「染閔」。冉魏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燕王慕容儁所執,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魏平帝冉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挽救民族與危亡的民族英雄,其功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使得我中華民族避免古印度人那樣的悲劇,使得我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得到傳承的文明古國。即使他戰死,也絲毫不影響他的榮耀與功勛,幾千年來無人可比,荊駝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是最恰當的評價。



5.岳飛,岳飛(1103年—1142年)臣子恨,何時滅?


抗金名將,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統軍欲收復中原失地,卻遭受「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怎奈臣子恨,何時滅,空悲切!岳飛父子及張憲死於奸 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 天下?」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馳騁沙場的英雄形象和含冤屈死的結局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耳熟能詳,由於當時狹隘的民族意識,把金朝當作外族看待,致使岳飛的形象進一步的得到升華。但其忠貞不屈慘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之下,足以讓其名垂青史,萬世受後人敬仰。秦檜也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之上。


6.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於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7.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浙江寧海人(寧海古古稱緱城,故時人稱其為「緱城先生」),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師從「開國文臣之首」的翰林學士(正五品)宋濂, 歷任陝西漢中府學教授(從九品1392-1398),翰林侍講(正六品1398-1399),侍講學士(從五品,1399-1400),直至按照《周禮》 更定官制,將侍講學士和侍讀學士(皆為從五品)合併為文學博士,並升任文學博士(正五品,1400-1402)。建文年間(1399-1402)擔任建文帝的老師,主持京試,推行新政。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株10族。方孝孺的死也比較特別,他侍奉於一個賢明的君王,卻死在另一個偉大的君王之下,在同樣都是朱姓的明朝,這樣的結果很難讓人判斷他的行為是否正確?說愚忠不對,說刻板不準,但他為了氣節和信仰被「滅十族」,而且全部是凌遲處死,讓人明白什麼叫「士為知己者而死」的內涵。


8.文天祥,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1256年,20歲的文天祥由理宗皇帝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入仕後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權相賈似道,被罷官。


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時兵敗被俘,服毒自殺未遂,被押送到大都。這時許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員前來勸降,皆被文痛罵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的說:「聖駕請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就是在獄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場,臨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時年僅47歲。一介儒生,錚錚鐵骨,由此威震霄漢。



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臣楷模諸葛.亮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諸葛亮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10.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國佬狄仁傑


狄仁傑(607—700年),字懷英,生肖虎,漢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區)人;唐--武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舉明經。歷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為來俊臣誣害下獄,貶彭澤令,轉魏州刺史,神功初復相,後入為內史,後又封為梁國公。在武則天當政時,以不畏權貴著稱。死後埋葬於神都-洛陽東郊白馬寺。


狄仁傑為官,正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歷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聞訊泣言之:「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後又封之為梁國公(所以後世稱其為:狄梁公)。葬於國都洛陽白馬寺。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可謂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行者-鄭泰均 的精彩文章:

劉邦和項羽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剖析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深層原因!

TAG:畫行者-鄭泰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