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林鄭發表5500字工作進度報告 強調香港不能等運到

林鄭發表5500字工作進度報告 強調香港不能等運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5月3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表示,距離她去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約半年,她就此作出進度報告,向立法會提交5500字的中英文書面發言。她強調,政府樂意接受監察,同時希望得到立會議員尊重。

林鄭月娥今早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連同今年起多次在立會大會的「短問短答」,在上任以來已第7次到立會回應議員問題,她認為此舉有益有建設性。她表示,距施政報告發表已有半年時間,今日已發出5500字中英書面發言交予議員,講述政府工作進度,當中提及施政報告中250項政策措施,現已完成33項,約12%,有8項延遲,另有85%已推進中,只有8個項目因相關法例草擬需時而稍為延遲,其中4個是涉及維港以外填海的規劃和工程研究。

強調不可再內耗裹足不前

林鄭在開場發言又特別提到,上月32位議員考察大灣區一事,議員不分黨派隨團,此行十分有建設性,其中更有意外收穫,就是改善了行政立法關係,對此感欣慰。她透露,不同黨派議員也同意要保持香港的獨有優勢才可在大灣區有作為,包括保持法治、金融等優勢,另有非建制派議員亦認同香港要改變怕輸的心態。

林鄭強調「香港真系唔可以再食老本、等運到」,不可再內耗、裹足不前,認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不但不會弱化自身優勢,更可以確保在一國兩制下繁榮穩定,但一國兩制必須全面準確貫徹落實,要尊重一個國家,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因此希望議員對違憲、違法、破壞一國兩制行為,要立場鮮明。

她又補充,下周訪問四川,願意擔當促成者,促成更多議員到內地考察,與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會面時,會反映立會議員可能有興趣訪問四川。

通過「一地兩檢」重中之重

另外,林鄭月娥在書面簡介表示,當局有不少工作需議員支持,重中之重是通過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她會與團隊繼續做好政策解說的工作,希望議員繼續以務實包容的態度議事論事。

她稱,今個立法年度,立法會已通過18項法案,並正審議12項法案,距今年休會尚余兩個多月,計劃再提交另外10多項法案,政府亦會在財委會議程上配合,集中處理與民生攸關和有迫切性的項目。而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扶貧、安老、助弱等措施,林鄭月娥表示,已陸續出台,政府已就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提出初步構思,正與商界及勞工界等交換意見。

此外,基層醫療亦是政府大力推動項目,在今年3月1日公布自願醫保計劃細節。同時,政府亦決定將「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常規化,下一輪計劃將涵蓋另外10個委員會,6月開始接受申請。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立法會提交5500字的書面發言全文:

立法會主席、各位議員:

我在去年10月11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至今約半年時間。在這段期間,我和同事經常檢視各項工作的進度,亦不時向立法會和市民大眾報告個別項目的進展。今天,我希望利用答問大會這個場合向立法會作一個較為全面的進度報告。

我的問責團隊和一眾公務員同事在過去六個月努力不懈地推展《施政報告》內超過250項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優化管治、發展多元經濟、改善民生、培育人才、建設宜居城市和與青年同行等。總體來說,《施政報告》提出的措施之中,約百分之十二(33項)已落實完成、約八成半正按計劃推展,只有八個項目因相關諮詢和法例草擬需時而稍為延遲,其中四個是涉及維港以外填海的規劃和工程研究。我明白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剛啟動為期五個月的公眾參與工作之際,要爭取立法會支持這些研究的撥款殊非易事,但「造地」需求迫在眉睫,我已要求發展局考慮如何推進相關的工作。各政策局亦會加倍努力推進有關工作或追回進度。我以下會重點介紹一些主要工作成果。

良好管治

在優化管治方面,我感謝立法會批准我提出的改組建議,包括改組中央政策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和將效率促進組和方便營商部撥入創新及科技局,這兩項並不涉及額外資源的改組均有助政府創新、加強協作和提高運作效率,令施政更為暢順。待《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通過之後,另一個改組建議,即把法律援助署由民政事務局轉撥政務司司長辦公室亦會落實,以更彰顯法援的獨立性。我之前提出,為配合落實各方面工作及推行新措施回應市民期望,並減輕公務員的工作壓力,我們會增加公務員人手。公務員編製在這個財政年度會增加約6700個職位,增幅約為3.7%,是回歸以來最高的按年增幅。

多元經濟

發展創新及科技可為香港培育新的產業和為青年提供優質就業機會。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額外投放超過500億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從基建、科研合作、培育科技企業、推動產業發展等不同方面,進一步加速本港的創科發展。創新及科技局會陸續推出並強化多項支援措施,包括設立「博士專才庫」企劃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設立「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慧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以及擴大「實習研究員計劃」。相關政策局亦正檢討政府的採購安排,以加入創新及科技的相關要求,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完成。為建設智慧城市,政府正推展多個項目,包括「數碼個人身分」、「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和「新一代政府雲端和大數據分析平台」。為吸引新興和創新產業(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到香港上市集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已在上星期二就具體上市制度的修訂發表了諮詢總結。新訂的《上市規則》條文已於4月30日生效,並同日起接受公司按新制度申請上市。

正如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創新及科技不是一個單一產業,而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因此需要以最高層次力度推動,並結合跨部門的協作和投入。在政府內部,由我親自主持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已全面展開工作,我亦先後召開兩次廣邀海內外和本地專家出席有關在香港發展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機械人技術的工作午餐,並在過去多月會見了約20間創科公司,為香港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廣納意見,建立網路。

為香港的創新及未來發展進一步把脈,我在今年3月召開首次的「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會議。會上各成員都熱切期待政府帶領社會各界作好準備,抓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兩項重要國家發展策略帶來的機遇。政府在去年12月已簽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在金融與投資、基礎設施與航運服務、經貿交流與合作、民心相通,加強對接合作與爭議解決服務,以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多個領域,提出具體合作建議,並將會與相關內地當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進行定期和直接溝通。

此外,政府聯同新成立的一帶一路總商會於今年2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行「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向中央相關部委和國有企業宣講推介如何藉助香港高度國際化和專業服務這平台「並船出海」。由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6月28日在香港舉行,與各國政府和海內外企業共同探討全方位合作。我在此感謝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上月27日通過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成立「一帶一路辦公室」的撥款申請。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就更令人雀躍,我相信各位在上個月考察大灣區五個城市的立法會議員都應該有同感。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和蓮塘/香園圍陸路口岸陸續開通,「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就得以實現,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極佳的基建連繫。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將會督導及統籌香港特區參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事宜,特別是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就業、學習和投資的措施。我們熱切期待國家將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為此,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正籌備有關的推廣和宣傳工作。

金融業是香港的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金融領導委員會」在短時間內已召開三次會議,研究多個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議題。為促進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在中央的支持下,由5月1日起,「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以及「滬港通」和「深港通」下「港股通」的每日額度由之前限額擴大四倍。在發展債券市場方面,財政司司長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推出債券資助先導計劃及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劃和設立「綠色債券資助計劃」,政府將會儘快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決議草案。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在今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讓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能向用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支付和轉帳服務。立法會已通過修訂法例,落實利得稅兩級制,而創新及科技局亦剛於昨天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修訂《稅務條例》,以落實為研發開支提供額外扣稅。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已取得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支持,待《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通過後,將可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10億元,當中約3億元預留作香港設計中心的專項資助。繼去年我們與深圳市政府促成「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二元橋」項目後,我本月訪問四川省便有望達成「蓉港設計創意產業園」的合作項目,加強兩地創意產業的交流合作,並共拓商機。為將香港發展成為世界級的首選旅遊目的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在去年10月公布了《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並將於今個財政年度為旅遊業額外撥款3億9,600萬元。

改善民生

在改善民生方面,覓地建屋,回應市民住屋訴求是政府的當前急務。就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剛於上星期四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目標在本年底就優化整體土地供應策略及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次向政府提交建議。在房屋政策方面,香港房屋委員會已通過將「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和「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恆常化,前者的下一個「綠置居」項目已經敲定,而新一輪的「白居二」亦已接受市民申請。

《施政報告》中多項扶貧、安老、助弱措施已陸續出台,包括已於4月1日實施「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改善措施,並將計劃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落實向「攜手扶弱基金」注資4億元、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3億元和向短期食物援助計劃撥款4億4,700萬元;在6月1日起實施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向合資格長者每月發放3,485元;於10月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及「加強支援自閉症人士及其家長╱照顧者先導計劃」恆常化;在第四季推出10億元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採用科技產品,以及於2019年第一季推出「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在勞工權益方面,政府已就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安排提出了務實的初步構思,現正與商界及勞工界等交換意見。另外,將法定侍產假的日數由三天增至五天的建議,已得到勞工顧問委員會及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的支持,勞工處正預備有關的賦權法例;勞工處亦已展開檢討法定產假的工作。政府十分重視兒童權益,兒童事務委員會預計可如期於今年年中成立。

在醫療方面,我們明白前線醫護人員正面對龐大壓力,已推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並將於今個財政年度增加對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提供的經常撥款至總額615億元,較上個財政年度增加10.7%。我們又承諾按照人口增長比例和人口結構的變動,逐步遞增給予醫管局的經常撥款,並由今個財政年度起為醫管局提供額外資源增聘各類醫護人員,紓緩人手短缺。長遠而言,我們將大力推動基層醫療,以減少市民的住院服務需求。就此,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正考慮有關發展策略和制訂藍圖。另外,政府已於3月1日公布自願醫保計劃的細節;為提供相關的稅務扣減,政府計劃於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修訂《稅務條例》的條例草案。

培育人才

教育是重要的社會投資。教育新資源下的所有措施已經落實,惠及不同的持份者。目前,已有約20000名修讀香港自資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接受免入息審查計劃的每年3萬元資助、本學年新增的常額教師職位共2200個、每間公營中、小學每月獲發2萬5千元的經常性「資訊科技人員支援津貼」、為學生提供更好特殊教育的統籌主任亦陸續到位等等。我在《施政報告》提出要進一步研究的八大教育範疇,教育局、教育統籌委員會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已分別成立了七個委員會,檢視其中七個範疇,工作進度良好。其中兩至三個委員會可在不久的將來提出初步方案諮詢持份者。我希望一如我在候任期間與教育界就教育新資源的分配達成共識,這些稍後進行的諮詢會有助政府早日決定已預留的另外34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的運用。至於第八個範疇,亦即全港性系統評估和校本評核,教育局在充分考慮專家、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後,已公布2018年及以後的安排。此外,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已批准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由2018-19學年起為修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以支付學費;而向持續進修基金再注資85億元的建議亦已獲得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支持。

宜居城市

在建設宜居城市方面,我們已預留30億元,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2.0」,資助較高風險的樓宇業主進行所需的檢驗及修葺。待立法會通過《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便可於今年年中接受首輪申請。政府一直與建造業界緊密合作,推廣科技應用及創新的建造方法,以提升生產力和成本效益。政府已宣布動用10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以提升企業及從業員應用新技術的能力,並支援業界、專業人員及學生應用創新科技。在交通基建方面,政府正全速推進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將軍澳─藍田隧道及中九龍幹線等;稍後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建造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以及進行大埔公路(沙田段)的擴闊工程。運輸署正就「中環及其鄰近地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亦正積極跟進增加泊車位的不同措施,以紓緩道路擠塞,同時會繼續致力推動「香港好.易行」,以創造行人友善環境。

環境保護和保育是提升城市生活質素的關鍵一環。環境局正按計劃推展多項工作,包括引入上網電價以鼓勵社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為即將實施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進行準備工作、草擬法例規管船隻進入香港水域時使用低硫燃料、檢討空氣質素指標等等。我們預計鄉郊保育辦公室可於2018-19年度成立,並已預留10億元進行相關的保育及活化工作和小型改善工程。

在推動體育及藝術方面,「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先導計劃」已於去年12月推出,而「隊際運動項目五年發展計劃」亦已於今年1月落實,向8項隊際運動項目的相關體育總會提供額外資助。待《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通過後,政府會由2018-19年度起增加對各大小藝團的資助及向「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增撥5億元,逐步增加經常撥款支持香港藝團和藝術家到其他地方表演和舉辦展覽,及支援本地藝團和藝術家在大灣區作文化交流。

與青年同行

青年發展是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工作,涉及不同的政策範疇。我在《施政報告》中特別提出政府要致力做好與青年相關的工作。在過去半年,各個政策局和部門將這個理念貫徹到他們各方面的工作中。當中我特別要提及的是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已在4月成立,委員會將督導相關政策局落實其建議的政策措施,並善用財政預算案預留的10億元以推動青年發展。「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自去年10月推出以來,反應熱烈,政府已決定將之常規化,下一輪計劃將涵蓋另外10個委員會,並於6月開始接受申請。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已基本上完成招聘20多位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的工作,現正陸續發出聘書。此外,政府於2017年年底推出「青年共享空間計劃」,首批物業共約9萬平方尺預計可於今年上半年內開始招募青年用家。

結語

主席、各位議員,立法會在今個立法年度已通過了18項法案,並正審議12項法案。現在距離今年立法會休會尚余兩個多月,政府計劃再提交另外十多項法案。此外,我在今年3月底與不同黨派議員見面,籲請財務委員會及其轄下兩個小組委員會儘早通過各項惠民措施,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政府也在議程上盡量配合,集中處理與民生攸關和有迫切性的項目。我留意到這方面的工作進度有明顯改善,對議員加開會議表示感謝。自3月底以來,工務小組委員會已通過10個項目,當中有8項毋須在財務委員會分開討論;人事編製小組委員會通過了6個項目,當中有兩項毋須分開討論。財務委員會也批准了10個項目。在餘下兩個多月,我們會按步就班提交多項關乎民生或有急切性的項目供議員審議。

主席、各位議員,我們仍有不少工作急需議員支持,重中之重是儘早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以配合高鐵香港段今年9月通車的目標。我和團隊會繼續做好政策解說的工作,盡最大努力爭取落實更多利民的政策。希望議員繼續以務實包容的態度議事論事,為市民謀福祉。

多謝主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萬梓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香港每4個90後就有1個月光族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