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收藏歷史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在收藏歷史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何曉芳教授向黃館長贈送自己編寫的滿族文化研究專著)

考察報導

在收藏歷史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何曉芳訪問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

遼寧滿族經濟文化發展協會會長、東北大學滿學專家何曉芳教授長期致力於滿學研究。近年來,出自於對現代化進程中滿族文化記憶的承載與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將目光轉向民間滿族歷史資料收集與整理。2016年至今,連續主編出版國家清史工程項目《清代滿族家譜選輯》,國家民委古籍「十二五」規劃重點出版項目《滿族歷史資料集成.民間祭祀卷》《民間契約卷》以及《遼寧省少數民族民間歷史文化遺產.滿文卷》等書,為完成這些古籍出版項目,考察的足跡遍布各滿族聚居區。現在,為完成「滿族民間歷史文化遺存」一書,收集的步伐仍然繼續前行。應邀於2018年4月27、28日訪問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

(展室)

該館位於哈爾濱市巴彥縣,是民營的家庭博物館。佔地面積近2.1萬平方米,展區面積5100平方米,黑龍江省各少數民族使用過的民俗用品4萬餘件。展出的物品以真實物件為陳列元素,以家庭主題為展示風格,還原了歷史上各個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再現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勤勞、智慧、純樸的歷史和文明。

該博物館一共有展室39間,均以實物展出,展示黑龍江省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達斡爾族、錫伯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等10個世居少數民族的民俗展覽,陳列的展品極其豐富。至今已經接待200萬參觀考察人次。

(石具館裡收藏的遼金石像)

該館歷經父子兩代人的艱辛努力形成今日規模。創辦者是父親黃信章。他生前一直從事教育工作,關注和收集各少數民族使用過的老物件。50多年裡收集了上萬件以滿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珍貴老物件。但當博物館初具規模時,他卻帶著眷戀和博物館傳承民族文化的心愿離開人世。黃信章的妻子陶淑芝,滿族,滿族姓孟。接過博物館,擔任法人。她帶領3個兒子繼承這份民族文化傳承事業。目前小兒子黃彥輝擔任館長。全家人為博物館正常運轉,除親戚接濟外,經常依靠工資收入。

(悠車)

何曉芳教授通過實地考察,認為該博物館的民俗收藏品有較高文物和研究價值,例如類似金代女真人坐龍的石坐獅、錫伯族的女神偶,以及滿族民間生活用品等等。令人欣喜的是,該博物館受到各級組織的重視,縣委縣政府專門免費劃撥給該博物館現價2000萬元的用地,並且正在制定發展規劃。經過努力,已經成為黑龍江省向國家推薦申報文博三級館的唯一民間民俗館,正候佳音。

考察後,何曉芳教授向黃彥輝館長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緊緊抓住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深入挖掘與少數民族民俗展品有關的巴彥縣各民族歷史源流,寫成書,落在紙上,使展品增加文化內涵。

第二,以該博物館為依託,開展巴彥縣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申報工作,使博物館成為民族文化的全面記憶與傳承載體。

第三,創新博物館發展理念,與全縣的經濟發展規劃相融合,找好博物館定位和制高點,以博物館為依託,打造成為集旅遊、參觀教育、民俗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活態博物館。

何曉芳教授向黃彥輝館長贈書併合影留念。

作者何曉芳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無用的東西就不要推廣啦
通過老照片,看清朝的女子的真實髮型!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