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風雨遼東:大明帝國與後金的殊死博弈!

風雨遼東:大明帝國與後金的殊死博弈!

血戰薩爾滸

1619年(大明萬曆17年)在現中國東北地區發生了一場決定著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就是薩爾滸之戰!

通過這場戰役,揭開了後金(清朝)的崛起之路,同時也真正的預示了明朝大廈將傾,也使明清雙方的戰略攻守易位。

其實,在大明萬曆時期國力恢復的還是不錯的,有萬曆中興這一說,說明在一定程度上,明朝沒有之前那麼的不堪了,可是世事難料,好不容易明朝能緩一緩的時候,爆發了一場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就是萬曆朝鮮戰爭,可以這樣說,這場戰爭明朝為了維護自己宗主國的地位,豁了老本,但是也使好不容易攢積起來的國本一瞬間消耗了一大半,然而明朝在此時卻再沒有第二個張居正出來把持明帝國這艘巨輪的航行方向。

所以,在沒有能人的情況下,明帝國每況愈下,在加上皇帝的怠政,明朝對東北地區的掌控越來越弱,以至於只能看著努爾哈赤在遼東半島崛起,而努爾哈赤在統一了建州女真部之後還先後完成對其他女真部落的兼并,實力飛漲,而在其羽翼豐滿之時更是悍然決定起兵反明,而此時的明朝內部卻是亂成了粥,萬曆皇帝在關內需要鎮壓農民起義,在關外又需要對努爾哈赤進行打壓,忙的焦頭爛額,其實在這個時候明朝對後金依舊是把握這戰略攻式的,而後金也只是想割據一方,並沒有貪圖中原的野心。

然而事情偏偏出現了轉機,在1619年,明軍一心決定剿滅後金這個心腹大患,於是萬曆皇帝命楊鎬率11萬人分三路討伐後金,而努爾哈赤也率6萬人的軍隊迎戰明軍,按道理來說,明軍的數量是後金的將近2倍,似乎是不可能失敗的,可是明朝的將領錯誤的用兵導致了這次戰爭的失敗,明軍作為一個一步兵為主的軍隊居然不集中優勢兵力正面攻擊後金,而是非要分出3路軍隊對決,而這就給了以騎兵為主的後金軍很大的機會,於是乎11萬明軍被逐個擊破,薩爾滸之戰明軍大敗,從此明朝喪失了對後金的軍事優勢,從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守,這就給了後金繼續強壯自己的機會,在這之後後金先後侵略了朝鮮,並且吞併了蒙古科爾沁部,戰爭實力更加強勁,而明朝則只能退守在山海關內。

此戰以後,明軍最強勁的邊軍實力大減,而此時真正滅亡明朝的實力-李自成上線了,在與後金決戰之後的明朝,跟本沒有有戰鬥力的軍隊來清剿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禎皇帝殉國,明朝正統正式宣布滅亡,而後金該國號為大清,在吳三桂開關引清軍入關之後,中國開始了清朝長達267年的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離京,究竟哪種方法最穩妥?
沒有他,朱家的天下可能早就亡了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