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林和江湖大有差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武林和江湖大有差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說起武林和江湖,很多人經常會混為一談,認為,武林不就是江湖么?實際上他們是有區別的,你知道嗎?今天虎臣就來帶大家看一看這個問題。武林和江湖有什麼區別?區別在哪?

為什麼中國人會說「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因為江湖太遠,是廟堂與朝廷所管不到的地方,那裡有自己的一套秩序與體系。在封建王朝,地方與中央的鬥爭一直在進行,中央挖運河,搞官道與漕運,對地方的控制不停在加強,然而有一個地方卻是封建王朝絕難以控制的,那就是大江大湖區域。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大部分地區是重農抑商的小農經濟,特點就是安土重遷,政府特別控制人口的流動,基層會有什伍的編製,根本就無法形成那樣一個人員自由流動、不受政府管制的江湖。

但是在大江大湖區域就不一樣了,因為中國古代以內陸水運為主,所以主要的商業活動,貿易運輸都會發生在這裡,重農抑商在這裡得到緩解,在這裡的人即使離開了土地,得益於商業活動也可以活下去,人員才得以流動,這樣才形成了一個江湖。因為有江湖上的貿易運輸,所以有江湖上的綠林草莽,因為朝廷管控不住他們,所以自然就會有運輸幫會的出現,比如漕幫,去組織進行安全的運輸與貿易。這就構成了江湖的基本——幫會。

而武林則有著根本的不同,他們都是立足於農業更多的派系,而不是商業,像少林武當,五嶽劍派,都有自己的土地,屬於地主階級,再往往會有宗教的性質,在朝廷獲得合法地位,維護正義,一般也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從武功上講,一搬來說,幫派的傳功、練習、檢驗體系更為嚴密而正宗,而幫會則一般表現為鬆散、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經常還會有很多各大幫派的脫離者——這是由二者不同的根本性質決定的。

金庸先生注重家國大義,多講述幫派的故事,這是偏重於武林。而古龍先生更注重個人恩怨情仇,可以看到他寫更多的是幫會的故事,所以他偏重於江湖。中國封建社會的武俠體系,主要是由此二者構成,前期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候主要是幾大門派在逐鹿中原,以宋元時期為突出代表,而到了明清商品經濟發達的時候,各式立足於商業的幫會則更加壯大,如丐幫,漕幫,長樂幫,海沙幫等。

當然,偶爾會有一些奇怪的東西混進來,比如不兼容的外來宗教,他們一般興起於小農經濟破產的時候,壯大於民不聊生的亂世,滅亡於新的強盛秩序的建立。

武林里是人,江湖中是魚。人有道義禮數,就算道貌岸然那也得裝上一裝。魚沒有那麼多規矩,弱肉強食便是。魚有時也想像人們想像中那樣健忘,可惜如果當真有過相濡以沫的那麼一位,那便是窮盡一生,也忘不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臣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的今天,這艘郵輪沉沒,但是帶來的故事卻讓無數人感動!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興盛了近九百年的家族,代代封侯!

TAG:虎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