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何懷遠:歷史風雲激蕩 馬克思思想魅力永恆

何懷遠:歷史風雲激蕩 馬克思思想魅力永恆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利爾城。隨後的200年歷史確證了一個「幽靈」的神話:馬克思主義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並日益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穿越歷史才能把未來看得更清楚。在激蕩的歷史風雲變幻中,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重溫、汲取和弘揚馬克思不朽的思想魅力。

深刻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缺陷

當資本主義正值繁榮時期,馬克思就發現: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比以往所有時代的總和還要多,但卻日益製造著社會的物化、冷漠和社會對立:資本主義把市場的等價交換原則普遍化,「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成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資本主義創造了堆積如山的物質財富,卻同時製造了巨大的貧富差距,形成有產者與無產者之間的社會鴻溝和利益對立;資本主義從封建社會那裡爭得了平等,資產階級卻在「市場平等」掩蓋下榨取僱傭勞動的剩餘價值,在「政治自由」掩蓋下行使「有組織的暴力」,使國家淪為「資本奴役勞動的工具」;資本家為了推銷商品奔走於世界各地,開闢了世界市場,使人類社會的「地域性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資產階級卻要「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把一切民族都捲入到資本主義文明之中。當資本主義擴張步伐受到其他民族的阻礙時,它們就毫不猶豫地訴諸戰爭。

在幾百年的發展中,資本主義成功地用人性本私、交換平等、市場自由、政治民主、競爭至上的觀念與私有制的社會建制結合起來,獲得了意識形態的強力支撐,加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技革命的出現,推動著資本主義在經濟、軍事上的快速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幾乎一路高歌、狂飆突進。但歷史終究是公正的,隨著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美好許諾一一落空,反而形成了一幅諷刺漫畫: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是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世界南北發展落差加劇,東西對立舊恨新愁疊加,人與自然關係極度緊張,由此導致了經濟危機、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戰爭不斷、恐怖肆虐等一系列問題。所有這一切,都無疑證明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仍然是我們今天認識現代資本主義本質的銳利思想武器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從馬克思的書房走向社會、從德國走向世界、從理論走向現實、從一國發展到多國,曾經有過與資本主義世界平分秋色的輝煌,也經歷過暫時跌入歷史谷底的低潮。20世紀末,有所謂西方學者預言:中國是這個星球上「最後一粒共產主義火星」,不久也會「自行熄滅」,甚至還有人不止一次預言「中國崩潰」的具體時間,斷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並存的歷史走向終結。然而,正像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弊端催生了社會主義思潮一樣,現代資本主義的頑症新疾呼喚著科學社會主義破解難題的吸引力和面向未來的想像力,社會主義也在曾經的曲折和磨難中鍛造出一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強師勁旅——中國共產黨及其所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讓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奧秘在於: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辯證統一起來,實現了理論應然性與條件可能性具體的歷史性統一,把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現實性、實踐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向在這一基礎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成功探索出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可靠路徑,從而把馬克思主義的東方社會革命理論拓展到東方社會建設理論;把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統一了起來,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大力發展生產力與堅持社會主義生產根本目的相統一的思想;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把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結合起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理論;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推動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統一了起來,把馬克思主義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統一的理念、價值和行動提高到了新水平。所有這一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取得的,預示著世界社會主義命運的大轉折、世界文化生態的大轉型、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大發展

改造當代世界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不朽魅力和生機活力還在於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從唯物史觀來看,馬克思創立的唯物主義歷史觀至今仍是最科學的認識論。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作為社會歷史主體的人首先要活著,然後才能從事政治、文化、社會活動,「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生產力仍然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經濟上的強大,其他的一切都缺乏底氣。由於人們對物質生產資料的佔有不同,決定了人們在社會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區分為不同階級和階層;階級分化及其階級鬥爭是從根本上解決階級矛盾,推動生產關係、上層建築變革的重要力量。在階級社會裡,國家政權貌似凌駕於全社會之上,其實卻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暴力工具,「是統治階級的各個人藉以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形式」。階級統治、階級利益需要得到意識形態的論證才能合理化、合法化,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一定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以此觀察當今世界,都沒有溢出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思想框架。

馬克思創立的社會形態學說至今仍是指導我們改造社會的正確理論。馬克思認為,人的行為是在觀念支配下進行的,但人們的觀念根源於人們的社會存在,只有改變人的社會存在,才能最終改變人們的觀念;理想的社會需要理想的人,但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改變人必須改變人們的社會關係,而人生活於其中的社會是人們交往的產物,人們的經濟關係是人們的社會關係的基礎,改造社會必須改變社會經濟關係,建設理想社會必須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結構;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的上層建築,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服務,要改變不合理的經濟基礎,必須改變它的政治上層建築——國家政權,通過掌握國家權力實行對經濟基礎的全面改造,才能最終建立起新的社會形態;無論是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還是社會關係的徹底改造,廣大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都是主力軍,「被歷史承認的公正」應當是共建共享,從而使高尚的價值觀與科學的歷史觀實現統一,徹底擺脫價值偏好說。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科學理論,指導無產階級政黨取得了革命、建設與改革事業的成功。直到今天,馬克思主義仍然是我們認識和改造當代世界的科學理論。

任憑歷史風雲激蕩變幻,馬克思的思想魅力是不朽的——這是我們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我們在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重要支撐。

(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少將)

原標題:歷史風雲激蕩 思想魅力永恆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 劉星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浙江省第十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概覽
劃重點!讀懂這篇文章,你就把握住了數字經濟的核心趨勢!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