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家聚首清華大學 暢談「內政對外交的影響」

專家聚首清華大學 暢談「內政對外交的影響」

2018年4月1日,由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的第十八期國際關係論壇在清華成功舉行此次論壇分為「內政與外交關係的理論探討」與「各國內政與外交」兩個部分,分別由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和常務副院長孫學峰主持。論壇以「內政對外交的影響」為主題,探討了全球化條件下內政與外交互動關係。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政治科學》編輯部執行主編漆海霞教授在會上致歡迎詞。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外交學院和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認為,理解「內政是外交的延續」的真實內涵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目前研究存在內政與外交關係不清晰、理論化程度低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宋偉教授梳理了各種有關內政與外交的觀點,並強調從「位置現實主義」的視角看待內政與外交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尹繼武在主題發言中指出,戰略溝通是大國關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而判斷戰略意圖則是有效戰略溝通的關鍵。通過回顧中美雙邊戰略關係研究、中美危機管理和渠道分析、中美談判思維和文化研究、中美戰略制度策略等多方面的文獻,尹繼武教授提出了一套以領導人個性與偏好以及美國國內政治的戰略共識為主體的類型化分析框架。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黃琪軒聚焦20世紀以來國際經濟秩序的兩次重大變遷,他以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新政」秩序逐步擴展為二戰後的「嵌入式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以及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改革逐步擴展為「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為例對其觀點進行論證;強調國際經濟秩序變遷的深刻動因來自主導國,主導國內經濟秩序的調整可能存在外溢效應,從而形成國際經濟秩序。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莉重點關注印度瓦傑帕伊與莫迪兩屆政府的外交政策變化。通過引入「領導類型」這一概念對領導人變數進行控制,李莉提出,儘管莫迪與瓦傑帕伊同屬印度人民黨,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基本一致,但是兩人領導風格迥然不同,導致對外政策取向出現差異。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聶文娟著重分析了美國的盟國管控機制與菲律賓外交政策之間的關係。通過分析阿羅約政府時期和杜特爾特政府時期菲律賓國內權力結構。她提出,美國通過塑造弱勢總統的方式影響菲律賓內政。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凌勝利試圖回答「東亞國家同時面臨中美互動塑造的體系壓力,同樣採取對沖戰略,為何各國態度截然不同」這一經驗困惑。凌勝利認為,既有研究過度關注對沖戰略的具體對沖方式,而對對沖戰略成因或者邏輯關係關注較少;在此基礎上,即使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重新出現,東亞地區也難以出現冷戰時期的東西陣營對抗。

此次會議中,各位學者通過交流和溝通達成以下共識:第一,隨著全球化水平的不斷加深,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強,內政與外交融為一體趨勢明顯。第二,受特朗普上台及其執政風格影響,世界大國領導人的決策風格開始發生變化,封閉型決策模式影響力開始上升,智庫影響力不斷下降,政策可行性研究出現缺失,其結果是世界主要大國政策糾偏能力減弱,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大大增強。第三,內政對外交影響存在多樣性,不同權力結構和國內政治因素都可能對外交政策產生不同層次的影響。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金華:工業互聯網體系助力製造強國建設
塑造典型人物 豐富美學價值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