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尚光一:出版產業變革的「張力」與「阻力」

尚光一:出版產業變革的「張力」與「阻力」

隨著技術革新與產業演進,經過了「鉛與火」,跨越了「光與電」,走進了「網與雲」,出版產業從未遇到過如今日這般因業態嬗變而帶來的嚴峻挑戰,也從未遇到過如今日這般因融合發展所帶來的寶貴機遇。

對傳統出版而言,一方面,無論是報紙、期刊出版,還是圖書、電子音像出版,新興出版的擴張對其原有業態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衝擊。另一方面,傳統出版也在應對新興出版的挑戰中蹣跚前行,正經歷著自身轉型的艱難嬗變。而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相伴而行的新興出版,則展現出勃興的態勢,但其蓬勃向上中仍潛藏著一些阻力。

傳統出版的業態革新與數字轉型

報紙出版的破繭與蛻變。作為古老的出版形式,近年來,報紙出版依然力圖在新興出版的壓力下破繭成蝶、自我革新原有的產業形態。雖然這一過程中,報紙出版出現了內容失范、虛假廣告、忽視網路發布再創意等問題,但新的業態畢竟已然萌生、破土而出。一方面,我國報紙的數量、總印數、總印張、定價總金額等都不斷降低,報紙出版面臨著嚴峻考驗,營業收入特別是其中的廣告收入出現較大下滑。《2016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報紙出版的營業收入降低7.6%,利潤總額降低15.7%,頹勢十分明顯,甚至有業界人士認為報紙已是「最低端的分散內容提供商」。另一方面,面對挑戰,報紙出版機構也力圖順應新興出版的潮流,基於自身在內容生產方面的天然優勢,積極探索同一內容的複合開發,以重構報紙出版產業鏈。未來,如能基於自身公信力,打破人為設置的報紙與新媒體的觀念界限,報紙出版將有可能拓展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期刊出版的突圍與遇阻。近年來,期刊出版的總印數、總印張、定價總金額、營業收入等全面下滑,特別是文學、藝術類期刊和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的印數下降更為明顯,反映出期刊受眾面正在快速減少的現實。在巨大壓力面前,期刊出版機構不得不進行各種轉型探索。例如,手機期刊、期刊全文資料庫、互聯網期刊等,規模都有所增長。不過同時,在新興出版的衝擊下,一些期刊出版機構陣腳不穩,長期無法找準定位。究其原因,首先,期刊出版機構雖然擁有內容資源優勢,但因技術、資金等的欠缺,往往在開發數字產品時受制於技術提供商。其次,期刊出版轉型需要運營理念的轉變,多數期刊出版機構雖或主動或被動地嘗試數字化開發,但往往淺嘗輒止,在盈利模式和版權保護上認識模糊。最後,由於技術提供商水平不一,許多期刊出版機構與其在溝通磨合上又存在滯礙,所開發出的互聯網期刊等產品,許多內容同質化明顯、原創力欠缺。

圖書出版的演化與危機。《2016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顯示,我國共有出版社584家,年度出版圖書高達90.37億冊(張)。但同時,民眾的閱讀興趣卻越來越轉向數字出版物。為應對這一態勢,推進數字化轉型成為圖書出版企業的普遍選擇,然而這一過程卻阻礙重重。一方面,隨著出版社「轉企改制」和出版集團的成立,圖書出版在體量上有了快速增長,但是「量」的增長並沒有帶來閱讀氛圍的改變。「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國民目前人均圖書閱讀量僅為7.86本。另一方面,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卻高達68.2%,在閱讀方式嬗變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成為許多圖書出版企業的重要決定。不過,近年來數字圖書等在圖書出版企業收入份額中佔比並不大,多數圖書出版企業在圖書資源數字化整合集成過程中,僅僅扮演內容資源提供者角色。究其原因,首先,由於早期的出版門類、特質區分,圖書出版企業所掌握的圖書資源,往往類型單一,難以滿足新興出版對海量多樣內容的需求。其次,許多圖書出版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或把已有的紙質圖書電子化,或把現有內容用數字技術儲存後附送,或把已出版的圖書放到網上傳播,缺乏深入明晰的贏利模式。最後,圖書資源數字化整合集成後,版權保護面臨著很大難度,圖書出版企業往往難以應對。

電子音像出版的沒落與重生。近年來,我國電子音像出版在全面式微中也展露出努力重生的熹光。但這些探索與嘗試究竟是行業迴光返照的徵兆,還是潛能激發後新一輪輝煌歲月的晨曦,依然晦暗難明。一方面,毋庸諱言,電子音像出版已全面式微。電子音像出版曾是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娛樂、教育等功能,曾對文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加之受到盜版和網路免費下載的衝擊,電子音像出版持續陷入低迷,市場份額不斷萎縮,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另一方面,電子音像出版企業不甘於坐以待斃,積極發掘潛能、重組產值,進行了多種轉型嘗試。例如,新華電子音像出版社推出《中國新華電視(CNC)海內外獲獎精品選集》,同時基於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進行出版,並推出移動硬碟、光碟等多種介質進行同步推介。不過,當前大部分電子音像出版企業依然活力不足、處境艱難,產品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境遇。未來,要想有效發掘自身潛能,改革重組亟待進一步推進,市場秩序也亟須進一步規範。

新興出版的勃興與擴張隱患

遊戲出版的衝勁與阻力。《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路遊戲用戶規模為4.42億人,手機網路遊戲用戶規模為4.07億人,龐大的遊戲用戶群催生了可觀的市場規模,整個遊戲市場呈現出客戶端遊戲、網頁遊戲、移動遊戲等形態共同繁榮的局面。

不過,在迎來良好發展時機的同時,我國遊戲出版也顯現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內容同質等問題,成為未來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的瓶頸。尤其是,今後我國遊戲出版自主創新的最大風險,並非來自遊戲企業自身,而是來自同行「跟風」,各種遊戲研發中的「山寨模仿」將嚴重損害我國遊戲出版的長遠利益。

互聯網出版的格局與生態。近年來,經過一系列「凈網」行動,互聯網出版企業更重視依法依規運營,互聯網出版逐漸進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網路文學發展勢頭迅猛。《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3.78億,佔網民總體的48.9%,深刻影響著受眾的閱讀習慣與方式。在這一背景下,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大了對互聯網出版的投資力度,例如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聯合打造閱文集團,阿里巴巴力推阿里文學等。不過,互聯網出版在快速擴張的同時,行業生態中也出現了明顯缺陷。例如,傳統媒體不能播、不能報的內容,一些網站卻堂而皇之地進行刊載,甚至對事實進行誇大、渲染、扭曲;一些網路文學作品脫離社會主流文化,為低級趣味代言;一些互聯網出版企業沉溺於「搶先發布」比「正確發布」更重要的價值取向,導致正面輿論被負面輿論綁架。

手機出版的加速與減震。近年來,4G網路進一步普及,首個5G基站也正式開通。在這一背景下,手機出版呈現全面崛起、闊步前行的矯健姿態。一方面,手機出版進入了快車道。不過,由於自身缺陷所帶來的內在延滯,近年來手機出版也遭遇了發展的減速帶。首先,手機閱讀產品價格普遍偏高。其次,手機閱讀產品整體內容比較單一、缺少思想深度,甚至部分產品含有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內容。最後,手機出版所需的創意人才、編輯人才十分缺乏,制約著手機出版的長遠發展。未來,如能逐步破解產品價格、內容質量、人才技術所帶來的阻礙,手機出版將會迎來更開闊的發展空間。

此外,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社交新媒體出版急劇擴張,「出版」已成多數人實際享有的權利。不過,社交新媒體出版的自由和便捷,也滋生並擴大了網路謠言的傳播,對於社交新媒體出版能否在集成信息的同時實現傳播正確、準確、有價值信息的目標,社會依然存有疑慮。

未來出版產業格局的演變趨勢

綜上所述,對出版產業而言,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限制自身的也往往是自身本身。通過對業態的審視和對問題的厘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未來出版產業的發展情形,與過去業態大體保持穩定的狀況不同,將呈現出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彼此交融、業態不斷嬗變的格局。一方面,依託內容資源優勢推進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傳統出版共同的堅定選擇,有著巨大的潛在拓展空間。另一方面,不斷湧現的新興出版也將藉助傳統出版的內容資源來維持和擴大其傳播優勢和受眾優勢。可以說,跨界與融合是出版產業尋找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形勢下大陸出版傳媒產品入台傳播接受機制及策略研究」(17CXW0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文化產業系)

原標題:出版產業變革的「張力」與「阻力」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人類學民族學國際學刊》創刊
謝伏瞻調研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出版工作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