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中國傳統風俗的一點研究

解讀中國傳統風俗的一點研究

《凡俗心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

[日]野崎誠近 著

九州出版社 2018年4月

定價:68.00元

編者按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是我們祖先嚮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凡俗心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以日本人野崎誠近寫於上世紀20年代、關於中國風俗研究的著作《吉祥圖案解題》為底本整理、編譯而成。

書評書話

●野崎誠近

關於中國研究的必要性,時至今日已無可辯駁。值得研究卻尚未有人著手的材料,簡直多不勝數。

我在中國已有二十年,日常生活中近在眼前的一事一物無不可用來作為研究的資料。且這些研究的根本意義應當首先指向中國人的國民性。五千年培養起來的傳統國民精神形成一條水脈,無論在何等澎湃的激流之中仍能凸顯其鮮明的存在感。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中國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其終極。

傳統的國民精神又形成共同的趣味嗜好,表現多端。對於日常生活須臾不可稍離的衣食住行當中普遍使用的設計圖案,溯其起源,知其發展,作為國民性研究的有力資料,想來並非我一己之偏見。

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吉祥圖案的研究亦是中國國民性研究的捷徑,故兢兢業業多年,編此一書。本書搜集圖材四百餘種,雖仍有遺漏,但一般圖案已基本網羅在內。

請允許我略述一二從中得到一些體會。中國人在宗教上信奉的是儒、道、釋三教。在道德上,自然是以儒教為本體,但不可否認的是,道教之影響也頗為深遠,其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誠然,儒釋二教的精髓在部分學者隱士中間得到哲學上的研讀推究。但是,生於中國育於中國的道教與民族性和民族感情最為契合,早早便對二教進行吸收和同化。

而且,這些信仰要說是因道教而發生,恐怕也不盡然。《書經》中的《虞書·益稷篇》有云:

「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

在鄭玄的注中這樣寫道:

「會讀為繪,謂畫也。絺讀為黹、黹紩也,謂刺也。宗彝,虎蜼也、謂宗廟之郁鬯尊也。粉米,白米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飾祭服。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龍也、華蟲也、六者畫以作繪施於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六者紩以為綉施之於裳也。」

結合該注,可知人們早在堯舜之世已崇拜天文,視山河為神靈,看重吉祥。道教萌芽於這些先天信仰之上,又經釋儒二教的培育,成為日後的模樣。

日本雖無道教的廟觀道士,但經大陸文明著色之後進入日本的佛教已吸收了道教的特色,道教的感化早已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大量痕迹,在現代日本人的生活中不斷形成深刻的波紋。且看我們衣食住行當中的創意圖案上接受了多少中國傳來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來說,我的這點小小研究不僅可用於了解中國,還可幫助人們了解日本自身。總而言之,在這方面也能深切認識到源自同一個文化苗圃的同文同種的兩個民族之間的親密關係。

此外,我們日本人認為中國是文字國家,只覺得漢字是用眼睛看的文字。而對於中國人來說,漢字同時也是需要用耳朵去聽的文字。聲音是中國文字史上不可忽略的要素,形聲在倉頡造字法則、亦即《六書》中位列其一。《說文》九千三百字中,專屬於形聲一類的共七千有餘(根據吳錦章的《六書類纂》)。隨著文化研究的發展,乾嘉年間,將聲韻之妙用於經傳訓詁的做法經高郵王氏父子流行開來,清朝小學家對此無人不知。然而在日本,埋頭研究宋學的學者往往對此視而不見。只要大家看到本書所列圖案材料中異字同音如何得到重視,就可認識到一個不可動搖的事實,即漢字也是應當用耳朵去聽的文字。

中國有大量非常優秀獨特的文獻和藝術,人民有大國國民的素質,即使某段時期國家動亂、政治腐敗,一旦機運到來,便又能奮然勃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報業網 的精彩文章:

廣東省A級景區去年接客量5億人次

TAG:南方報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