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山河、大地、虛空 都是你心的一部分?

山河、大地、虛空 都是你心的一部分?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楞嚴經》

【注釋】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我對你們說的「色、心」這個法,什麼叫「色」呢?我現在告訴你!這個色法是「晦」,晦也就是一種黑暗表現;「昧」,昧也是不光明,就是很黑暗的。很黑暗的什麼呢?這空。「晦昧為空」,就是很黑暗的,就變成一個頑空。「空晦暗中」,在這空又不光明裡邊,「結暗為色」,暗結集到一起了,這暗的情形,就變成有一個「暗」的形色了,這黑的色存在了;這算一個「黑色」。「結」,就是結集到一起了。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結集到一起,有了形色,然後就攙雜上了這種妄想。由妄想和這個色相,又結成一個身。

前文說「晦昧為空」,晦昧也就是這個無明。這無明雖然說無明,但是你看不見的,所以它就等於頑空了!在這個空和無明的裡邊,「結暗為色」,就有一個形色產生,這也就是「無明緣行」這種的道理。「色雜妄想」,既然有了形色,這色又生出一種妄想。這妄想是什麼呢?就是那個「識」。「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想相為身」,就是因為妄想造成這個身體,也就是「名色」。這是十二因緣裡頭的道理。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聚緣」,這種種的因緣,聚集到一起。「內搖」,這個時候,也就可以說是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六入。「聚緣內搖」,這也可以就說是「名色緣六入」。有了六入,這就有了觸,所以「趣外奔逸」,這也就是一種觸。怎麼叫「趣外」呢?「趣」是走;走到外邊去了。到外邊去,就各處跑,這叫「奔逸」。「奔」就是奔跑,從這兒跑到那兒去,從那兒又跑到另一個那兒去,也就是這妄想心可以奔跑。那麼這個「觸」,也可以說奔跑,好像那小孩子有觸覺了,這也叫奔跑。但是各處奔跑,因為自己沒有真正的智慧,就「昏擾擾相」,不知道往什麼地方跑。昏擾擾,這個擾擾就是亂跑的樣子,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東南西北,分別不清。「以為心性」,那麼就以這種不明白的,做自己的心性。

自己既然不明白,所以就好像丟了似的。丟了什麼呢?把自己那個真正的圓妙明心寶明妙性,都失去了。這個失去不是真失去,就是好像失去而沒有失去。因為以昏擾擾的這種相,做我們心性,沒有用圓陀陀、光灼灼那種光明的心,所以就昏了。「昏擾擾」,就是以不明白、不光明的這個做自己的心了。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那麼一旦有這種執迷不悟、迷而不悟,就認為自己這個真心,在色身之內。

一般的人都認為心在這個身裡邊,這是一個最大的錯誤!我們這個心並不在身裡邊。那麼在身外邊嗎?也不是!因為不是心在我們身裡邊,而是我們人在這個真心裡邊。

所以才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不明白,從你這個色身,往外到所有山河、虛空、大地、房廊屋舍;這種種的東西,都是你本妙明心,「真心中物」,是你那個真心裡頭的東西,不是你這個心外邊的東西。所以你要知道,我們這個心包羅虛空萬有,不是虛空包括著我們。你若明白這種道理了,那你這個真性就沒有丟,你這個真心也沒有丟!

【備註】《楞嚴經》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經,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寶典,祖師盛讚為「開悟的楞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佛說不罵人 即可以成就八種大福報!
迷信可不可怕?星雲大師:要化迷信為正信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