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一張沒有表情的臉,讓孩子崩潰大哭……

媽媽一張沒有表情的臉,讓孩子崩潰大哭……

心理學中的弗洛伊德學派認為,父母在孩子幼兒期對孩子的態度,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還會關係到孩子是否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是否足夠自信自愛,以及是否能夠合理地與社會和他人進行互動。如果在孩子嬰兒時期,家長經常無視孩子,沒能給孩子合適的回饋,那麼孩子很可能在長大後會自閉或者叛逆,也很難和同伴正常交往。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實驗中,先讓一個母親先和孩子互動,然後讓母親再換成一個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樣做,母親都一直面無表情,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孩子的反應。

GIF

1. 實驗開始前,母親像往常一樣和孩子正常互動,可以看得出孩子的情緒很開心,很穩定;

GIF

2.實驗開始後,母親變得面無表情,孩子很快就察覺到了母親的變化,於是他做出各種動作,希望引起母親的注意;

GIF

3.孩子繼續與母親互動,母親仍然面無表情,沒有給孩子任何反饋;

GIF

4.在多次嘗試無果後,孩子情緒崩潰,開始大哭。

GIF

短短一段視頻,就可以看出母親對孩子的反饋對孩子而言有多麼重要。

0~3歲的嬰幼兒時期,是父母與孩子建立依戀關係的最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對外界的探索都是通過在與母親的關係中模仿、學習進行感受的。對於孩子而言,家長回饋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長久的安全感的來源

父母及時的回饋,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回應是一種溫柔的抱持,是孩子獲取外界安全認知的重要來源,換句話說,孩子的安全感基本都來源於早期建立的穩定的依戀關係。

2.家長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即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會憑藉本能模仿媽媽的情緒與行為,從中學會如何進行情緒控制。如果媽媽的情緒容易焦慮、不安或者失控,可能孩子長大後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很穩定。

因此,簡單而言,媽媽就像一面鏡子,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能從媽媽這裡得到積極的反饋,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是被愛的,是受歡迎的。從反面而言,如果家長選擇了不搭理孩子、忽視孩子,孩子就會長時間帶著被忽視時的恐懼、不安、焦慮的情緒生活下去。即使是孩子長大後,這種潛意識的不安全感伴隨孩子一生。

長期無視孩子,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採取更為極端的行為吸引關注

在上述試驗中,母親在拒絕回應孩子後,寶寶開始用尖叫、揮打、抓撓等方式試圖喚起母親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孩子被忽略後就會開始哭鬧,而家長如果這時才開始做出積極的反應,就會讓孩子認為,只有這些行為才可以吸引家長的關注,然而這樣的行為是反而會破壞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成長。我們經常看到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就會在學校闖禍,打架,讓老師叫家長,其實在這些乖張行為的背後,只不過是孩子希望能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2. 長期被無視,孩子也會變得淡漠

還是在上面那個實驗中,如果到實驗的末尾,家長仍然不回饋孩子任何反應,孩子哭累了、鬧累了,就不會再哭鬧了。

這種處理方式並不少見,至今很多家長還認為孩子讓孩子「哭累了就不哭了」是一種很有用的處理方法。但事實上,採用冷漠和拒絕的方式後換來的孩子的平靜,只不過是孩子想要與母親建立連接未果之後的一種失望,這個失望很可能會蔓延在日後孩子的生活中,從而無法形成一個安全的依戀關係。

當孩子長大後,會產生更多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情緒毫無反應,甚至在孩子採取激進的表達方式後都沒有反饋,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孩子會從自己被忽視,變成「忽視」這個不安全的世界,用「冷漠」去避免失望。

家長該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表達

舉一個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一名三歲女孩對爸爸生氣了,因為爸爸把她的氣球弄破了,孩子很憤怒,對著爸爸說:「爸爸,你把我氣球弄破了!」爸爸不以為意的說,「我再給你吹一個就好了。」孩子還是很難過,「可是那上面有我畫的小狗,我畫了很久的。」爸爸聽了以後覺得女兒無理取鬧,隨即不再回應。

爸爸的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對孩子情緒的忽視。爸爸的這種反應,讓他變成了一個冷冰冰的旁觀者,而不是一個可以和孩子心靈相通的人。

可能引起孩子情緒的事情在家長看來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如果家長因此忽略孩子的感受,對於孩子而言才是天大的委屈。氣球對於她而言,是她的心血,還是她的好玩伴,是她投放了感情的事物,所以孩子才會那麼傷心。

因此,回應孩子的情緒表達,最重要的不是幫助孩子解決事情,而是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與孩子形成共情,如果爸爸對孩子說:「看到氣球破了你一定很沮喪,如果我有一件寶貝被壓碎了,也會難過的,我陪你難過一會吧!」孩子的情緒可能很快就能得到平復。

另外,如果家長總是隔離孩子的情感,慢慢的孩子也會因為沒有得到家長對其情感的關照而開始不能接納自己的感受,覺得某些體驗是不應該的。很多成年人有「隔離情感」障礙,對他人沒有「同理心」,與此不無關係。

家長都知道對孩子隨便發火或打罵是要盡量避免的,但是家長更應該認識到,對孩子的無視和冷暴力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儘力體察、回應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明白他不是一個「被忽視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道星球 的精彩文章:

孩子叫疼兩天後,媽媽才發現真正的原因……
「不管你在哪裡,一個電話就能找到你。」那些壞人也是如此對孩子們說的

TAG:多道星球 |